调解好“鸡毛蒜皮”事,为人民幸福感增值

潍坊日报 2021-11-05 09:24 大字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宋树云文/图

城市治安水平提高,有时困扰市民的不再是疑难案件,而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纠纷。事情不大,却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这些事有的不是公安机关的分内事,达不到立案标准,可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上访或“民转刑”案件发生。为此,潍坊公安设立调解室,一旦有非治安案件或纠纷类警情,可分流至调解室,人民调解员与民警一同处理,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了不安定因素。

因为平安,所以幸福,这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期待。少了“鸡毛蒜皮”的烦心事,则会让幸福感增值,通过警民联调调出和谐稳定,彻底解开纠纷双方的心结,有效杜绝矛盾死灰复燃,在调解工作结束后,调解员积极跟踪回访,巩固调解成果,书写了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纠纷警情分流给调解员,跟随出警上门调解

日前,在潍城公安分局西关派出所的调解室,62岁的徐先生签署调解同意书后,脸上露出轻松与释然,再三向民警和调解员表达感谢。这番变化,让调解员刘文远想起了几天前的画面,当时徐先生满身火气,对邻居王先生怒目而视,一副剑拔弩张的模样。原来两家孩子打闹引发纠纷,徐先生儿子受了伤,多年的老邻居因此动了肝火并报了警。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当事人都是未成年人,伤情轻微,适合调解处理,既能起到警示作用,又便于邻里和谐。

出警民警和调解员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后,现场进行调解。一天一夜的调解,两家人关系逐渐缓和,没有了一开始的针锋相对,最终握手言和。“不过是两家孩子打架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让他们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刘文远说,过去出警时,如果双方不愿意调解,民警只能按照程序依法处理,处理结果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隐患。现在邻里纠纷、夫妻矛盾等纠纷类警情都能分流到他们身上,调解员跟随出警并上门调解,有些多年的积怨都借此化解,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徐先生忍不住感慨,他们的事情很小,可像一根鱼刺扎在心里头,想起来就不舒服,民警和调解员一起上门调解,小纠纷也坚持做到无后顾之忧。徐先生说,矛盾调解完后,他们遇到以前起纠纷的人,也能开心地打招呼,家庭邻里和睦,幸福感提升了不少。

这只是潍坊公安“警民联调”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人民群众的利益无小事,老百姓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身边小事,关乎人民群众幸福感,为快速有效处理好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警民联调机制应运而生。

调解室搬进了派出所,做群众最期盼的事

潍坊公安设立了调解室,邻里纠纷、夫妻矛盾等纠纷类警情和一般治安案件都会进行分流,由调解员与民警一起处理。人民调解员发挥其专业职能,让纠纷双方能心平气和坐下来沟通,最终握手言和,市民从此少了烦心事,多了幸福感。“办好一件‘鸡毛蒜皮’事能温暖一颗心,做好更多‘鸡毛蒜皮’事可以温暖千万家。”潍坊市公安局相关民警说,很多纠纷都是小事情,通过警民联调机制,不仅避免非警务警情挤占应急警务资源,也能发挥调解员作用,解决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调解工作结束后,调解员积极跟踪回访,引导双方当事人摒弃前嫌,消除心理芥蒂,让矛盾纠纷“无缝可钻”,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出现反复,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不让群众“多跑路”。

潍坊市的派出所调解室里,调解员爱“断”一些家长里短、左邻右舍的琐碎小事以及百姓心目中的“大事儿”,且每次都能“断”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让当事人双方口服心服、心甘情愿。他们当好“和事佬”,却不“和稀泥”,让市民带着怒气而来,面露微笑而走,把群众的矛盾化解在家门口,让他们多了一个幸福的理由。

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潍坊公安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随着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的开展,聘任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00余名,充分发挥派出所警民联调室作用,社会矛盾调解率达85%以上。

左图:市民在调解室里接受调解。

下图:民警在进行反电诈宣传。

新闻推荐

“网上养老院”托起幸福“夕阳红”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晓杰文/图“居家养老服务太暖心了,只要一个电话,‘网上养老院’就会派...

潍坊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