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井冈山”“延安宝塔”等主题风筝纷纷亮相
□潍报全媒体记者潘来奎
郭超文/图
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一只18米长的大型“硬核”风筝——“航空母舰”横空出世,吸引众多网友纷纷打卡;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巨型风筝“白衣天使”和“诺亚方舟”再次吸引广大观众的目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风筝都出自一家寒亭区的风筝生产厂家。今年风筝会前夕,记者再次探访,看看又会带来什么惊喜?
扎制主题风筝
献礼建党百年
4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寒亭区寒亭街道隅里村的潍坊天顺风筝有限公司,只见宽敞的加工车间内,有的工人在焊接,有的工人在喷绘,有的工人正在扎制,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今年风筝会,我们准备了一系列特色主题风筝,有的已经扎制好了,有的还在紧张制作中。”天顺风筝负责人张华刚告诉记者,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航空母舰”风筝的巨大成功,不仅提高了企业声誉,也鼓舞了他们的干劲,从那以后他们每年都会潜心研究特色风筝,为潍坊国际风筝会增光添彩。
记者注意到,加工车间地面上,铺着一块巨大的绸布,上面刚刚喷绘好一轮火红的太阳。“这是今年特色风筝‘红船’的一部分,船体部分在另外一个加工车间,正在紧张制作中。”张华刚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如何通过风筝的形式表达崇敬感恩之情,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嘉兴南湖上的那艘红船。这只“红船”风筝长12米,宽6米,背景是一轮火红的太阳,中间是“红船”,呈半立体状,下面是一排排的浪花。
随后,记者在隔壁的加工车间里看到,印着红船图案的绸布铺在地上,两名工作人员以刷子为画笔正在往上面涂染料。“为了精益求精,‘红船’风筝方案几经修改,留下扎制的时间很紧张了。目前,我们所有人员加班加点,4月14日去滨海风筝放飞场试飞,争取以最好的状态在今年风筝会上亮相。”张华刚说。
据张华刚介绍,除了“红船”风筝,他们还扎制了“延安宝塔”和“井冈山”风筝。“‘延安宝塔’风筝高达9层,底部直径2.5米,顶部直径1.5米,看似简单实则麻烦,因为每层骨架的尺寸需要严格计算,如果出现误差不是外观难看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飞行效果。”参与风筝设计制作的王兆瑞师傅说,为了制作“井冈山”风筝上的胜利号角模型,他们就花费了四五天时间。
传统风筝
创新求变
张华刚告诉记者,本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他们一方面在特色主题风筝上下了大功夫,另一方面也在传统风筝上创新求变,为此专门扎制了一条长达280米的举行龙头蜈蚣风筝。
站在4米多高的龙头前,人们需仰视才能看清全貌。“我们从二月二开始扎制龙头,两天前才刚刚完工,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身子上每个骨节的直径有1.5米,更是耗费大量人力。”王兆瑞说,龙头大了,用的竹子就多,但重量增大了就会影响飞行效果。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他们探索在部分节点用绳子代替竹子,保持强度不变的前提下尽量为风筝“减肥”,保证风筝不仅飞上天,还要飞得更高更稳。
作为风筝扎制行业里的年轻人,张华刚说,他在继承传统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了制作工艺上的突破: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绘画手法,同时采用先进轻薄耐用的制作材料作筝面,使风筝容易放飞,且不易破损。有的风筝更是突破传统风筝模式,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材料制成无线风筝、夜光风筝、无框架软体风筝等。风筝不但在制作上进入了流水线式的大规模生产模式,造型设计也是千变万化,新颖别致,传递着时代旋律和现代气息。
风筝会助推
事业大发展
在张华刚的心中,放风筝、做风筝不仅是传统娱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如同一种情节、一种信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说到与风筝的渊源,张华刚说,母亲年轻的时候在杨家埠的风筝厂里做学徒,学成后自己开始制作风筝。从小母亲整日研究风筝,家里有风筝厂,一年到头都有赶制风筝的工人。耳濡目染下,他也对风筝越来越痴迷。高中毕业后,张华刚进入自家的风筝店帮忙。与众不同的是,他总喜欢鼓捣新玩意:造型抽象的龙、会唱歌的卡通风筝、会变形的变形金刚……
从小喜欢风筝的张华刚如今是潍坊“放飞圈”里最年轻的一个。现在的他经常到全国各地布展、参加风筝节会,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更是他每年的“必修课”。
“回顾这些年的创业历程,是风筝让我找到了发展方向,是风筝会成就了今天的事业。”张华刚说,通过潍坊国际风筝会这个大平台,不仅认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也把风筝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新闻推荐
4月13日,在潍城区城隍庙,施工人员正在擦拭殿内柱子。为保护潍坊市重要文化遗产,潍城区启动了对城隍庙的修缮工程,将...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