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教授激情挥毫送祝福
本报征集“福”字活动引起广泛关注,潍坊市多位文化名人助兴
最近,本报发起“潍坊晚报春节特刊有奖征稿”活动,征集“福”字,向全市人民送祝福,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1月9日,潍坊学院美术学院创办人、现年93岁的张绍良教授,在家挥毫泼墨,书写“福”字,希望通过本报向广大市民提前送祝福。此外,还有多位文化名人也参与到该活动中。
93岁老人觉得征集“福”字很有意义
1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张绍良老人家,看到他把客厅改造成了创作室,长长的案几上摆着纸笔。今年93岁的他早已准备停当,笔墨都已伺候妥当。
张绍良1927年出生于潍城海岛寺巷,自小追随郭味蕖先生学习中国画,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1952年,他毕业于当时的青岛美专,得到了吕品先生的彩画技艺真传。1972年,由他主持创办的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人员进修学校开办,通过办这个进修学校,张绍良发掘了一大批有画画天分的年轻人,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美术教育。其中,像时振华、王墉、孟永胜等,都是那一批的学生,后来都成为潍坊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张绍良还一手创办了昌潍师专美术进修班(现潍坊学院美术学院前身),为潍坊美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绍良说,他的专业是绘画,对书法并不是特别擅长。但他看到《潍坊晚报》在征集“福”字,觉得非常有意义,就特意写“福”,通过本报向广大读者送去春节祝福。
张绍良说,贴“福”字、贴对联是年味最浓的时刻之一,能亲手写“福”字为市民送去祝福,他非常开心。也希望自己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书法绘画名家,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用手中的笔,把心中的祝福送给全市人民。
二十多年老读者特意买卡纸写“福”
当天,记者还来到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研究馆员刘祜的画室。今年78岁的他早就准备好了卡纸和画笔,运笔书写了。刘祜笔下的“福”字不拘一格,有隶书、楷书,每个字都写得特别认真。
刘祜1942年生于陕西省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祖父是早期黄埔军校学员,精通书法、绘画,在当地颇有名气。受祖父影响,刘祜自幼喜欢画画。1960年,刘祜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白城市评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和博物馆美术陈列设计工作。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这为他以后从事文史研究奠定了基础。1990年,他调到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工作,开始涉足风筝绘画艺术,闲暇之余创作国画。
潍坊是历史文化名城,曾有众多文人骚客在此停留,留下千古名篇。刘祜以此为灵感,着手创作“潍坊文史人物”系列画,目前已成功创作出150多幅。他的愿望是把作品结集出版,让更多的潍坊人,尤其是中小学生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为先贤、当代名人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功伟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刘祜说,潍坊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是《潍坊晚报》的忠实读者,过去20多年时间里,他一直订阅《潍坊晚报》,一年都没落下过。因此,当他看到本报开展征集“福”字活动时,立即去买了卡纸,并一口气写了数张不同风格的“福”字。这是他对《潍坊晚报》的一份心意,更是对潍坊人民的一份美好祝福。
著名画家吐露对潍坊情感
此次本报开展的征集“福”字活动,吸引了不少文化名人的参与,大家都想通过手中的笔以及潍坊晚报这个平台,把“福”送给全市人民。
当天上午,记者还来到了潍坊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潍坊著名画家华杰的工作室,他同样特意写下了“福”字,为市民送去祝福。
1970年出生的华杰,现在是潍坊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曾经获得过“泰山文艺奖”一等奖。此外,《辉煌浦东》《锦绣中原》《翰墨心象》等作品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是潍坊市一位著名的青年画家。
尽管书法并非华杰的专业所长,但提起笔来的他还是自有一番风度。而他笔下的“福”字也是别具一格,圆润如意,非常有艺术特点。华杰说,他并不是在潍坊出生,但自从来到潍坊工作以后,他的美术造诣才真正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的事业在潍坊,因此他对潍坊以及潍坊人民都特别有感情。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他从《潍坊晚报》上看到正在征集“福”字的活动,向市民送祝福,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于是特意写“福”字,希望借助潍坊晚报这个平台,把这份祝福送给潍坊人民。
文/图本报记者赵春晖
新闻推荐
1月9日,寒亭杨家埠民俗文化街区,一家扎制风筝的公司工人们正在忙着扎制春节彩灯。近年来,潍坊市的彩灯制作业务...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