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正捡垃圾收到月饼

潍坊晚报 2017-09-30 10:39 大字

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走上街头看望流浪乞讨人员。中秋佳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然而还有一群滞留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无法与家人团聚。9月28日,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为60余名在市社会福利院和其他医疗、托养机构安置的受助人员送去了月饼等礼品,他们还走上街头,给一些流浪乞讨人员送去月饼。

去福利院看“老友”

9月28日上午9时许,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到市社会福利院,60多名曾受助的人员正被妥善地安置在这里。

一进门口,几十名长期安置人员就自发地拍手欢迎,一名60多岁的老人还热情地拉起工作人员的手,说想他们想得眼泪都掉下来了。见工作人员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她笑嘻嘻地一个个指出了名字。市救助管理站业务二科科长李斌说,这名老人大约四年前被救助管理站发现,为了让老人在更好的环境中生活,就把她安置到市社会福利院里,这次工作人员来算是“回访”。

记者看到,这群受助人员吃着月饼,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一个劲地夸:“这个月饼真好吃,又香又软!”

“他们都是当初救助管理站救助的对象,曾经对他们的照顾让他们对我们产生了亲切感。”李斌说,很多流浪乞讨人员虽然神志不清,但他们也本能地知道谁对他们好。这次趁着中秋节到来之际来福利院,也是想看望一下这些“老朋友”。

月饼感动流浪女

拿到工作人员分发的月饼后,一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狼吞虎咽地吃了两口,突然沉默许久,然后伸手拿了一个新月饼,轻轻掰开递到工作人员嘴边,连声说:“你也吃,你也吃。”

工作人员没有推辞,接过月饼吃了一小口。看着工作人员亲切的样子,这名妇女突然说:“我想家了,我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听到这句话,工作人员精神一振,立即仔细询问。这名妇女只说自己叫“杨红”,家住辽宁省凤城市,后来嫁到潍坊,两个孩子托付给母亲抚养,其他信息再也提供不出来。

据李斌介绍,该妇女是2013年被救助管理站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多次想从她口中获得信息均未果。“我们多次向辽宁省凤城市救助管理站求证,但对方并没有该妇女的相关信息。我们只好每年来看望她,希望能找出更多信息帮她回家,早日跟孩子团聚。”李斌说。

工作人员要离开了,“杨红”还依依不舍,哽咽着说:“你们一定多来看看我,下回我一定想起更多的事!”

唠家常打探信息

上午10时许,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又来到某医疗机构,看望正在此处治疗的两名流浪乞讨人员。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在病房见到了一名约40岁的中年男子,他正直勾勾地看着面前的墙壁,见到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时,才露出微笑。接过月饼后,他连声称谢,随即又陷入沉默。李斌跟他唠起了家常,希望能得到有效信息,但对方只是低着头,时不时地回复一两句,先说自己是江苏人,又说自己家住潍坊。李斌说,这名自称叫“戴兵”的男子,是潍城公安分局荆山洼派出所7月底送到救助管理站的。他曾用笔写出家在江苏省徐州市张集镇王圩村,但当地却查无此人。

还有一名叫“董娜娜”的安置人员同样需要找家,但她一口云贵口音让工作人员“无从下手”。“我们也找懂云贵口音的人来帮忙,但她说话含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识出名字,通过户籍系统查询也没查到。”李斌说,救助管理站没有放弃,正继续努力帮她寻找家。

走上街头送月饼

当天,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又先后前往公园、火车站、汽车站等繁华地段和人员密集的场所,寻找流浪乞讨人员,为他们送月饼,并劝说他们到救助管理站过中秋节。

上午11时许,在胜利西街与和平路路口附近,一名脏兮兮的老人正在街头捡拾垃圾,见到李斌等工作人员前来,热情地上前打招呼。这位老人姓“钟”,跟工作人员是老相识了,经常接受救助,只是受不了约束,才一直在街头流浪乞讨。

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月饼时,老人不好意思地说:“你们每次过节都送东西给我,我却没东西回礼。”李斌拍着老人的手叮嘱他,天冷了,如果不愿意回家就到救助站去接受救助。

李斌说,阖家团圆对流浪乞讨人员来说是一个梦想。尽管救助管理站属于临时救助,但从进站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便和这里有了关联。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不间断地询问力求获得更多信息,努力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文/图本报记者宋树云实习生王丽霞

新闻推荐

凝聚发展动能 畅通引进渠道 潍城区打造区域人才发展高地

本报讯(记者马林峰)今年以来,潍城区围绕“四个城市”建设,以人才凝聚发展新动能,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为“四个城市”建设、实现市区西部崛起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