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野市场”大门还应开扇窗
在城区玉清东街与虞河路交叉口,有一个自发形成十多年的“红旗劳务市场”,每天早上,几百名务工人员堵在路口找活,影响交通秩序、破坏绿化带,既影响市容市貌,同时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7月8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奎文区城管、交警等多个部门联合展开整治,将这个占道劳务市场取缔,附近居民纷纷对此表示支持。
(本报今日A3版)一个开了十多年的劳务市场,寄托着大量务工人员的生计,我们为何要予以取缔呢?
一方面,“野市场”占道而立,影响了正常交通秩序,横冲直撞过马路的现象频发,公众安全受到威胁。而且,随地大小便、破坏绿化带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怎能不让附近居民有意见?
另一方面,由于雇佣双方并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出现工伤、欠薪等问题,务工人员便会面临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因此,取缔“野市场”,也是对务工人员的一种保护。
取缔马路劳务市场,不仅维护了市容市貌,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还减少了务工人员被侵权的风险,这次执法确实必要。
不过,正如记者所见,部分务工人员仍对这个“野市场”恋恋不舍,跟执法人员“打游击”,为何?
劳务市场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供需双方都有客观需求。关闭马路劳务市场,这些人员只能到正规人才市场揽活。然而,正规人才市场的“高门槛”,让这些低学历、缺少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只能望洋兴叹。正是出于这一点,他们才会对低门槛的马路劳务市场情有独钟。在事关家庭的生计面前,闯一闯“禁地”也是权衡利害后做出的无奈之举。
若非执法人员盯得紧,这个市场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死灰复燃。然而,执法力量是有限的,总不能为了一个市场每天安排专人监督,如此执法,代价未免有点大。
在笔者看来,“堵”只是整顿马路劳务市场的第一步,取缔之后,“疏”还应该及时跟上,只有堵疏结合,才能让“野市场”真正销声匿迹。
正如之前恼人的小广告一样,一味“严打”收效甚微,而设立专门广告栏后,城市“牛皮癣”几乎已经治愈。对劳务市场也是如此,若只是一禁了之,不仅没拔掉“根”,还可能让众多务工人员“饭碗”不保。
若能建立适合这些农民工口味的正规市场,他们又何苦整日跟执法队员对着干?因此,相关部门不妨尝试开设一个针对农民工的劳务市场,组织用工单位发布零工、家政等就业信息,为农民工免费登记,为他们提供就业推荐、指导,把“野市场”正规化。
只有为这些务工人员开启一扇“再就业”的窗,将求职、用工置于阳光下,取缔“野市场”才能算得上大功告成。
新闻推荐
近日,为保障辖区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联合东关派出所、东关街道安监所一起,对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范围有幼儿园、饭店、门头房等,从源头抓起彻底杜绝...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