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站南精神”擎起“一号工程”

潍坊日报 2017-07-02 09:18 大字

——来自火车站南广场片区综合改造工程的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尹莉莉

站南广场是潍坊市、潍城区着力推进的“一号工程”。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站南广场片区坚持市区联动、一体推进,征迁工作快速突破、进展顺利。到6月15日,棚户区除一栋楼没走完程序外,全部签订协议;企业签约504家,完成99%;已拆除80万平方米,完成74.1%,一期征迁首战告捷。

从1月23日成立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改造指挥部进驻,到6月15日一期征迁首战告捷,短短的140多天,参加站南广场征迁的1000多名区、街、村居干部职工,夙夜在公、宵衣旰食,苦干实干、拼搏奉献,不仅创造了一流的征迁速度和质量,而且凝聚形成了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站南精神”。

科学谋划的“站南会战”

透过厚厚的《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开发建设工作日志》,我们看到了那一幕幕难以忘记的日日夜夜,看到了一场场令人动容的攻坚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指挥部三下济南学习经验,精心调研五易其稿,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深得民心的征收补偿方案,政策标准“就高从宽”,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切实维护公平正义,打消居民和企业对征迁的犹豫不决,牢牢把握住了征迁工作主动权,为成功征迁提供了根本保障。

开局之战虎虎生威,精选130名过硬干部,脱离原单位、集中办公;调集街道、社区力量深入开展征迁动员,组建了“站南会战”先遣军。组建舆论宣传、法律咨询、拆迁清障等八个组,打出了征迁“立体战”。

指挥部办公室、西关街道和南关街道承担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不仅摸清了每一宗土地、每一处房产的情况,而且对每家企业、每个住户都建立详细台账,拉出了重点清单,先行突破,制定预案,极大地减轻了后期工作的难度。

把宣传发动贯穿征迁工作始终,发放、张贴《致居民、企业一封信》《搬迁通知》《法律知识手册》等宣传材料3万余份,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构建了立体化宣传阵地,坚定了广大群众搬迁改造的信心决心。

指挥部建立了一套有力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征迁任务总台账,对各单位签约进度以版面形式公开展示,每日更新,以压力增动力。战略战术得当,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妙招迭出,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障碍难点,最终积小胜为大胜。其中使用“先难后易”法,一次性强制拆除违法建筑1.2万平方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秉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至上理念,坚持依法征迁、阳光征迁,设身处地为搬迁群众和企业着想,逐家逐户走访对接。实行包靠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全面开展入企走访调研服务活动,解决了大批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开展企业去向意愿调查2轮、搬迁对接会9次,规划建设园中园2处,出台了优惠的搬迁新建政策,赢得了广大企业的支持和配合。

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的山东富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效益很好,订单量很大,对搬迁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指挥部、街道、村工作组多次上门衔接,专人包靠,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落户新厂区。总经理李宝俊说:“借这次征迁的大好时机,我们企业将进一步转型升级、扩大规模,把企业做大做强。”

此次征迁的509家企业中,国有土地上有66家、集体土地上有443家。指挥部和所在街道班子成员每人至少包靠联系1至2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建立包靠联系企业台账,一企一账,从入企动员、摸底评估,到选建新厂、设备搬迁,全程包靠、保姆式服务。

在集中签约的第一天,出现了居民抢先排队签约的局面,实现首日开门红,这得益于前期一系列过细的工作。第4天,实现棚户区住宅和企业签约就双过半……

正是把基础工作做到最细致、最扎实,对群众付出最大的理解、给群众最周到的服务,才使征迁工作的突破成为必然,跑出了兵贵神速的“站南速度”。

作风建设的“站南赛场”

站南改造作为“一号工程”,全市瞩目,群众关注,每一位参加站南征迁的干部职工,都是历史参与者,有无上的光荣,肩扛沉甸甸的责任,背后有数以万计殷切的目光。正是这样,潍城区把站南看成作风的练兵场,每一位干部职工把站南看作赛场,比担当、比作为,展现出了敢打必胜、事争一流的信心勇气。

坚持一线工作,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在一线锤炼、党员作用在一线发挥、担当干部在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实绩在一线考核,极大调动党员干部投身一线、担当干事的积极性,高效推进站南广场拆迁建设工作。

全区动员、全民上阵,区级领导以上率下,全部沉到指挥部办公,带头入户。集中签约阶段,15名区委常委、副区长牵头包靠,9个街道、77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层层包靠、压实责任、一线推进。

街道部门勇于攻坚,“一把手”全程靠在现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征迁一线,殚精竭虑、日思夜谋,以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完不成任务不收兵的决心,卯足干劲、奋力攻坚,白天入户动迁,晚上调度研究,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6月7日,北关街道征迁工作组李恩庆得知冷藏厂东宿舍的居民曹述敏已年过七旬,老伴在一个月前做了手术瘫痪在床,搬家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他立即联系了潍城区康复医院,召集十余名征迁干部组成搬家队,把老人抬到了救护车上平安送到了新住处,还帮着把物品打包运走。

自一线办公活动开展以来,李恩庆和同事收集到被征迁群众反映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意见、建议98条,及时办结92条,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绝大多数被征迁户的信任,居民们从“要我拆迁”变成了“我要拆迁”。了解被征迁群众的所急、所盼、所需,成为推动和谐拆迁的一大法宝。

坚持连续作战,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冒着高温深入企业、居民家中做工作、解难题。各部门单位立足职能,为片区征迁献计出力,有求必应,立说立行,真正做到了一盘棋、一股劲,形成有主攻、有助攻、有协调、有调度、有保障的大纵深战略格局,有序高效推进了征迁进程。

5月26日,潍城区“三级视频”动员会召开,站南广场片区集中征迁攻坚战正式打响。1000余名党员干部顶烈日、冒酷暑,深入企业、居民家中做工作、解难题,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关键岗位、困难面前、突击攻关,处处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西关街道的干部为了提高签约效率,把工作做到细之又细,集中签约的头天晚上加班到12点半,提前把材料备全、协议填好,只等群众现场确认签字。由于做好了细致的工作,他们仅用三天时间就实现了扫尾收工。

城关街道征迁工作组的栾长顺和赵秀芳夫妻两人主动请缨来到征迁一线,让上高中的儿子变走读为住校。南关街道仓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霞一连四个多月,处于“5+2”“白加黑”的工作时间模式,带领征迁小组入户工作,用政策引导被征迁户,用事实说服征迁户。端午节也没顾上和将要高考的孩子吃顿饭。

几乎每位参战干部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正是广大党员干部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豪情斗志,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比着上、赛着干,你追我赶,比学赶超,才让“站南会战”变成了干部担当干事的“站南赛场”。

攻克“天下第一难题”的“站南精神”

征迁工作是公认的“天下第一难题”,但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能检验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越能检验党员干部的作风效能。

潍城区广大党员干部不负重托、勇于担当,主动请缨、报名参战,一马当先,众志成城,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力推进征迁工作,凝聚形成了催人奋进的“站南精神”,这是高度负责、争创一流的创业精神,勇于担当、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舍己忘我、甘于付出的奉献情怀,一线工作、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胸怀全局、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以人为本、心系群众的民本思想。

仓南街百货站宿舍的侯瑞玲老人委托子女给指挥部写来感谢信,对经济开发区征迁组的于雅楠表示感谢,从拆迁政策宣传到办理结束,于雅楠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一家人感动。

于雅楠到站南后,在第一时间把分管的12户居民的电话号码、详细信息保存在了手机上,方便与居民联系。从一开始的被拒之门外到亲切地叫她“小于”“于儿”,里面有着她从学透讲透政策到换位思考的辛苦和努力。

征迁拆出了感情、拆出了亲情,征迁中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致、拾遗补缺,一起摸爬滚打在征迁一线,一起蹲在墙根下吃盒饭,坐在一条板凳上商量征迁工作,有喜悦一起分享,有困难一起担当,有委屈一起承受……总结会上,机关干部热泪盈眶,这是成功和喜悦的泪水,背后又有诸多不为人知的委屈。

一块块巨幅征迁示意图上鲜艳夺目的小红旗,彰显着站南征迁这一民生工程党心连民心,映射着“站南精神”。一面面送到指挥部的锦旗,代表着广大居民理解征迁、支持征迁、参与拆迁、自发征迁的心声,他们纷纷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点赞,为党员干部拼搏实干精神点赞。

粮油储运公司宿舍的居民王刚、崔凯、韩海华、邢同林代表4号楼的居民,手捧锦旗来到指挥部,他们说从城关街道征迁十组的干部们身上感受到了站南征迁这一民生工程以民为重的宗旨。

不知不觉中,一份由站南广场指挥部宣传报道组编辑的小报“站南岁月”悄然走红,被大家称为“战地小报”。里面的文字是大家席地而坐、和衣而卧或闭目小憩中产生的心灵火花、随笔感想,还记录了站南动态的变化。一页页由征迁干部自写自拍自编的“站南岁月”,记录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并肩奋斗的点点滴滴,见证了站南凤凰涅槃。透过这份小报,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延安精神的缩影。

站南广场片区改造,是潍坊市区西部崛起进程中的关键一役。这一“改造城市、书写历史、创造辉煌”的壮举,将成为一个特殊的城市地标,见证着一座城市的精神与力量,高耸着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站南精神”丰碑,深深地镌刻在潍坊的城市发展史册。

新闻推荐

东上虞社区文艺演出庆“七一”

6月30日,奎文区广文街道东上虞社区庆“七一”暨老年大学汇报演出,在社区大会议室拉开举行。大合唱《把一切献给党》《共和国之恋》,诗朗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将演出推向高潮。社区党员...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