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让市民拥有更多安全感
□本报记者于菲
成为一座让市民拥有幸福感的城市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但有一条是不能缺少且占据重要地位的,那就是城市的公共安全。如今,无论是在景区、学校,还是中心城区道路两侧,随处可见设置的应急避难场所标示牌以及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指示牌,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潍坊提供了安全保障。风筝广场是在原有的人防工程基础上,并按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要求予以改建,是市区少数地下避难和地上避难结合的地点之一。
风筝广场应急避难场所位于市中心人口密集区,2010年奎文区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通过整合资源和完善配套设施,于2011年建成了应对多种灾难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该场所用于避难面积为35000平方米,可供12000人应急避难或30000人临时避险安置,达到了国家一类应急避难场所标准,也是目前潍坊功能最健全的应急避难场所。
近日,记者来到风筝广场看到,在北入口,一个醒目的绿色指示牌出现在眼前,指示牌上显示“应急避难场所”的字样,箭头指向风筝广场。在广场南侧入口,一张“潍坊风筝广场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详细指示了风筝广场应急避难设施分布,以便在发生突发性灾害面前,供市民参考。西南侧有一个地震科普宣传栏,供市民学习掌握地震科普知识等。
奎文区地震局副局长裴伟琦向记者介绍说:“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地震灾害事件,按照规划和相关标准建设的可用于居民应急避险和疏散,以及用于临时安置、具有应急避难基本生活服务功能的安全场所,包括应急避险场地、临时疏散点。风筝广场应急避难场所在周边道路胜利东街、四平路、行政东街均设置了明显的指示牌,清晰标注了避难场所的方位及距离。同时场内设置了醒目的功能指示牌,建设了东、北、南、西北4条行车通道以及贯穿东西、南北、沿河3条应急疏通道路,设置了东、南、北、西北、东北5个疏散进出口。平时作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我们通过设立宣传栏、电子滚动屏幕等方式时刻提醒居民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据裴伟琦介绍,潍坊风筝广场应急避难场所具备应急指挥、应急篷宿、应急消防、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物资供应、应急医疗救护、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处理、应急直升机停机等应急避难功能,并配置应急监控、广播系统,疏散通道畅通,设置功能标志和疏散指示标志。紧急情况下,风筝广场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指挥、救助、通讯、物资供应等作用,形成通讯、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救援队伍紧密结合的抢险救灾网络;附近居民能够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快速疏散到该避难场所中,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物资等方面的基本救助,以保障受灾居民的正常生活。
链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地震灾害事件,按照规划和相关标准建设的可用于居民应急避险和疏散,以及用于临时安置、具有应急避难基本生活服务功能的安全场所,包括应急避险场地、临时疏散点。根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操场、人防疏散基地等场所,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备相应的标志标识和基础服务设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秋德)5月9日,全市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会议召开,贯彻落实全省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做好潍坊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宽端主持会...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