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虽匆忙 放不下那淡淡书香
记者调查发现过半市民仍爱纸质阅读,专家认为手机阅读和图书可互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日前,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在数字化阅读方阵,2016年手机阅读率高达66.1%,已连续8年增长。图书阅读形势喜人,2016年图书阅读率为58.8%,比上一年有所增长。4月19日至22日,记者深入市图书馆、城区各大书店,对市民的阅读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市民依旧习惯于图书阅读,其中文学类书籍最受市民欢迎,部分市民的年阅读量超过200本。此外,电子书阅读、微信阅读和有声阅读开始补充市民的阅读生活。专家认为,手机阅读和图书阅读可以相互补充,纸质书阅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记者调查
52%市民倾向读纸质书
4月19日,记者在网络上随机对164名市民的阅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阅读形式倾向,喜欢“拿一本纸质书阅读”的市民有85人,约占52%;选择“手机阅读”的有57人,约占35%;选择“网络在线阅读”的有17人,约占10%;选择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的有5人,约占3%。由此可见,超过半数的市民依旧觉得纸质读物更适合阅读。
进一步分析纸质书的阅读数量来看,每年阅读纸质书数量在2本以下的市民有31人,约占19%;每年阅读纸质书数量2本到5本之间的为74人,约占45%;每年阅读纸质书数量在5本到10本之间的有36人,约占22%;每年阅读纸质书数量在10本以上的为23人,约占14%。
在位于奎文区胜利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新华书店,今年35岁的周海波正在书架前读一本关于社交方面的书籍,每个月他都会读至少两本书。周海波告诉记者,他平时也看电子书,但觉得电子书更像是一种快餐式阅读,要想沉下心来阅读,还是应该选择纸质书,还可以在上面做一些读书心得和笔记。“我走到哪儿都喜欢带一本书,有时候放在车里,有时候放在背包里,闲暇时就看看,其实也挺方便的”。
微信阅读和有声阅读呈飞速增长趋势
目前,电子书阅读和微信阅读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有62.4%的成年国民在2016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从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与时长来看,2016年我国成年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为每天3.29次,较2015年(2.67次)增加了0.62次。
家住奎文区虞新花园小区的刘菲说,她平时主要的阅读来源就是微信,其中包括看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的一些文章、推送新闻,还有订阅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刘菲觉得,现在大家工作压力比较大,想专门抽出时间来读书比较困难,空余时间从微信上读一些文章,也算一种不错的阅读方式。
家住高新区福海花园小区的何华表示,他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听书。每天上下班途中,必然会选择用听书来打发时间,在家里也经常听书,为此妻子还“嘲笑”他。何华告诉记者,其实他一直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以前驾车听广播的时候,觉得播放的有声阅读不错,就开始下载有声阅读读物听,他觉得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自己。
“比起读书来,我觉得这种方式更加便捷,既不用捧着书本,也不用捧着手机,听着书,手里该干嘛还可以干嘛。”何华说。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从听书偏好来看,在有过听书行为的国民中,有42.4%的人喜欢“情感故事”,42.0%的人喜欢“历史文化、经典诵读”,33.5%的人喜欢“文学”,20.5%的人喜欢“传统评书”。
市民读书以休闲为主,最喜欢文学书籍
市民最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根据记者调查的结果来看,选择看文学类及历史类书籍的市民有93人,占到了约57%;选择看社科类书籍的市民有34人,占21%;选择哲学类书籍的市民有14人,约占8%;选择医学类等其他门类书籍的有23人,约占14%。
在调查中,记者将小说类书籍归集到了文学类书籍当中,因而选择文学类书籍的市民占到了半数以上。
记者还就读书目的进行了调查,选择娱乐休闲的市民达到102人,约占62%;选择考试、晋升职称的市民有32人,约占20%;选择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市民有20人,约占12%;选择提高专业技能的市民有10人,约占6%。由此可见,市民阅读主要还是以休闲放松为目的。
记者从潍坊市图书馆了解到,像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医疗类图书都是市民借阅的热门书籍。根据统计来看,文学类书籍和历史类书籍一共能占外借图书的一半左右。这其中最受欢迎的书籍当属小说类书籍。
记者查询市图书馆2016年全年的图书借阅排行榜看到,排名前十位的书籍是:《首席医官》、《明朝那些事》、《盗墓笔记》、《平凡的世界》、《芈月传》、《龙族》、《城南旧事》、《红岩》、《超级公务员》、《天龙八部》。全都是文学类和小说类书籍。
数据
去年市图书借阅量增长16.5个百分点
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31日,潍坊市图书馆共累计发放有效借书证达77602个,全年书刊文献外借为647658册次,比2015年提高16.5个百分点。工作人员说,统计周期内,文学类图书流通量达122688册次,文献流通率达157.08%,是潍坊市民最喜爱借阅的图书。
在少儿读书方面,少儿馆到馆人次已达35万,与2015年相比增加67%;外借册次已达40万余册,与2015年相比增加54%。少儿借阅图书中流通率最高的是沈石溪著的《狼王梦》,全年借阅次数为841次。
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还全面开通了“潍V”智慧图书馆服务,部分读者开始享受无卡借书服务,“手机借书”的模式受到读者欢迎。图书检索、续借、在线挂失、新书通报等服务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无卡借书”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市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全民阅读的主阵地。截至目前,年接待读者100余万人次,举办元宵灯谜会、换书大集、朗诵大赛、专题展览、学术讲座等各类公益文化活动近200场次。
此外,市图书馆还在全省率先建成潍坊市数字图书馆,2016年总访问量达2527358次。开通运行24小时借阅室和“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在社区、学校、企业、部队、监狱等近20个单位设立分馆和服务点,开展送书上门和阅读活动。
分析
图书阅读将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市图书馆副馆长王希兆说,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和图书阅读出现了“双升”,这是一种积极现象。目前,纸质书籍依旧是市民阅读的首选,但不可否认,电子书籍、网络书籍、有声阅读已经在市民的阅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电子书具有灵活、成本低的特点,这都是纸质书难以比拟的。手机阅读的快速增长对整个全民阅读的带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浅阅读就没有深阅读,而且总是深阅读也不利于培养市民的阅读兴趣。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手机阅读和图书阅读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王希兆说,为了应对新形式的发展,市图书馆专门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很多读者正是因为先接触了数字图书馆后,到图书馆来进行深入阅读。
王希兆觉得,在信息庞杂的互联网时代,市民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对于某些问题就会产生更加深入了解的愿望,这就敦促着市民进行深阅读。手机阅读虽然很便捷,但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而图书阅读则可以更深入、更系统。这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其实图书阅读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认知和思考。
根据市图书馆的调查来看,现在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要远高于成年人。很多家长对孩子读书非常重视,也愿意花大量时间进行亲子阅读,这个时间甚至比成年人自己读书的人均时长还要长。因此,他觉得图书阅读在未来还会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阅读人物
王昱顺(13岁)
一年借阅272本图书
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有一名叫王昱顺的读者图书借阅量很大,而且类型丰富。今年13岁的他去年从市图书馆借书272本,涉及人物传记、文学类、动物类小说等多种类型。
4月20日,记者联系了王昱顺的父亲王光利,得知他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王光利说,他自身就非常喜欢读书,现在每天都会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看书,遇到好书经常跟同事分享。
在他的影响下,王昱顺自2012年开始博览群书。“他从小就喜欢看动物类的书籍,沈石溪先生的动物小说他看了个遍,还有各种文学类的小说,他看完了会认真做笔记,把好词好句标出来,有时候一些写得精彩的段落还会背给我听。”王光利笑着说。
王昱顺现在读初二,别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打游戏,而他喜欢窝在角落里读书。王光利说,从2012年到现在,王昱顺已经阅读六七百本书了。“我儿子的语文和作文很棒,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王光利表示。
刘明源(9岁)
阅读好习惯从一年级养成
今年9岁的刘明源同样是市图书馆的借书大户,一年借书超过200本。记者了解到,刘明源借阅的书籍涉及科普、文学、旅游、历史名著等,阅读内容非常广泛。
4月20日,记者联系到了刘明源的母亲荆洁。荆洁表示,女儿从小就爱读书,在女儿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老公就带女儿去市图书馆看书,三年来已经读了600多本书。“除文学类的书籍,女儿还喜欢看旅行类、漫画类及一些名著。有些书会反复阅读,像《雷锋的故事》她已经看了七八遍。而且孩子看书的时候特别专注,我们都不能去打扰她。”荆洁说。
虽然刘明源现在才9岁,但是阅读能力一点都不差,有次荆洁跟女儿比赛看谁在一定时间内读的书多,结果她输给了女儿。“女儿平时一周至少读四本书,假期一天能看完两本。”荆洁说。
荆洁告诉记者,刘明源读书的好习惯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养成的,她读小学之前没有现在这么爱读书,“一年级的时候我开始从市图书馆给她借一些标注着拼音的书,一步步加深,一点点积累,读的书越来越多”。
“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强,这可能跟知识面广有关,她还带领班里的孩子成立了文学社、手工社等,非常受欢迎。”荆洁自豪地说。
闫同合(59岁)
读书三十载,觉得阅读没有终点
在位于奎文区胜利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新华书店内,一名戴着老花镜专心读书的老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当时周围的环境有些喧闹,可是老人全然不受环境的影响,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中的《孔子语录》上。
“我一直很喜欢读书,特别是跟雅政、圣贤有关的历史类书籍,像北宋、南宋的诗歌典籍,唐宋八大家、竹林七贤及他们的一些著作我全都能背下来。读了30多年的书了,遇到好的文章、段落我都会背下来,一个月看二三十本书不成问题。”59岁的闫同合一边翻着手里的书籍一边对记者说。
闫同合每天凌晨4时许就会起床晨读,家里的书柜里摆满书籍,那都是他最珍贵的宝贝。“我会继续读下去,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问题是眼睛不太好,我看孙子孙女都捧着手机看电子小说,就教育他们要注意保护眼睛,经常带他们到书店看书,这种可以捧在手里的书更有味道,碰到一些好书我也会掏钱买下来。书店就像一个藏宝箱,我很享受这种寻宝的过程。”闫同合笑着说。
A04—A05版文/图本报记者赵春晖实习生孙梦琳(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装修时引发事故,扑救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4月21日上午10时许,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奎文区北宫东街与鸢飞路交叉口附近发生火灾事故,浓烟四起。记者赶到现场发现,失火的是一家餐馆,经消防队员紧急...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