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繁华北坝崖商铺林立

潍坊晚报 2017-04-02 10:14 大字

白浪河西岸有完善的交通与商贸中心。其中南坝崖把全国,尤其是沪、青、津地区的商贸亮点吸收过来,被誉为“潍县的小上海”。北坝崖一代街市纵横,自古繁华,商铺比肩而立,货物种类齐全,十分闻名。

南坝崖被誉为小上海相传铁牛镇水有灵性

朝阳桥(今亚星桥)以南的白浪河西岸,是1933年在一片荒凉的河崖上建成的商业区。这是时任县长厉文礼综合整治城中心区工程中的一项。它使新兴的南关大马路、南门市场与中山大街、东关大街、沙滩市场、北坝崖、东北关等各商贸街区连接起来,形成城区完善的交通与商贸中心。南坝崖街把全国,尤其是沪、青、津地区的商贸亮点吸收过来,当时被称为“潍县的小上海”。1948年4月的解放潍县战役中遭到国民党军严重破坏,全街房屋被烧毁。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帮助下,这里很快恢复了活力。按市政府规划,将南坝崖街、东城墙一并拆除,于1954年建成宽阔的和平路,成为市中心第一条南北大通道,也是第一条滨水景观大道。新型的新华书店楼、医药公司、委托商店楼、人民照相馆楼、上海理发厅、五交化工、食品公司、百货大楼等相继建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新型城市商贸街区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铁牛是老潍县的一个镇水古物。据乾隆《潍县志》载:“铁牛在城东南文昌阁下,卧白浪河西岸”。民国《潍县志稿》载:“铁牛在城东南文昌阁下白浪河西岸,不知创于何时,康熙志失载乾隆志列为古迹,当非近代之物,光绪中旧物残破,邑人铸新者易之……”

据传说铁牛有灵性,每当洪水涨到它的口部,他就发出强烈的叫声,一边提醒人们洪水来了,一边镇住洪水,使水位下降。后来有人破坏潍县的风水,把铁牛的头砸破,盗去其中的宝贝,铁牛就不再叫了。

1948年时,笔者看到一个完整的铁牛,头向上扬,体态祥和地卧在“快活林”游乐场南一个大院里,后来被收入潍坊市博物馆。

1955年,石砌河堤建成后,在河堤内河崖柳林中,潍坊人用铸铁制作了一头仿真大铁牛,头向南,立于方石砌筑的底座上,以慰对古铁牛的思念。

北坝崖一带自古繁华店铺比肩而立货物种类繁多

在朝阳桥(今亚星桥处)与大石桥之间的白浪河西岸,是潍县最早最大的商贸中心之一。

古时候,这里地处华北地区与胶东半岛之间,陆上交通干道的白浪河渡口处,是潍县与外地经贸文化交流的最佳区域。包括北坝崖、保安街、铁匠市、窑货市、炭市、老驴市、木市街北大路、大石桥头等诸多街巷在内的这一带街区是与北沙滩集贸市场紧密结合的集市。

老驴市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牲畜市场,内蒙、关东、华北等各地都来此交易。每逢集日,各街市摊点密布,非常拥挤。颜料店、乐器店、药店、油漆店、布店、绸缎店、染料店、绣货店、食品店、各种肉食店、百货店、饭店、旅馆、浴池等等应有尽有,店铺比肩而立,形成繁华的街市。同祥绣货店是华北最大的绣货供应商,在各地设有分号。资金雄厚的义德栈设在保安街上,其经营范围遍及省内外。福聚祥茶庄、万和堂药铺、福兴饭店、博济堂药店、如意村饭店和复兴馆等都是有名的商铺。

木市街上的鸿顺竹木器店,门面是三间二层京津式铺面楼,前墙左、右、上三面饰以镂空雕花板,涂有红、绿、黄三彩,十分夺目。店内竹器、藤器、木器、红木家具品种众多,还可按图样加工定制、批发零售,规模宏大;同街的大同油漆店为四间二层铺面楼,二楼上店名旗迎风飘扬,店内国产、进口油漆品种齐全,水胶与鱼鳔等粘合材料储备周到。

保安街北头闹市中有座关帝庙,初建于何时未见资料。清顺治十二年(1655)陈调元在庙院中建送子观音庵,据《潍县志稿》记载,清康熙三十年(1691)关帝庙重修过。清雍正五年(1727)在其中增建刘猛将军庙。庙院有三进院落,后院门内塑有骏马两匹,各有马夫,神采奕奕,威武雄壮。主殿雄伟,内塑关公坐像,上挂“协天大帝”,右院大殿宏大,配有两侧阁楼,匾曰“笑逐颜开”。这里曾经香火鼎盛。

清光绪三十年(1904),胶济铁路通车后,潍县经济交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外交往途径转向城南,东北关一带渐渐变为居民区了。

清明节妇女转秋千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朝阳桥(今亚星桥处)以北、小石桥以南靠近东关坞墙处的白浪河滩是举办转秋千活动的传统区域。在清明节众多的传统习俗中,潍县人“打转秋千”最是刺激。

届时,潍县商会出资,搭一个高大的转秋千架,粗大木柱高十几米,顶上插一面红旗。高约1米的主柱下段绑几根横杠,供推转者扶用。主柱周围有多根斜杆支撑的秋千架子,绑扎牢固,铺有厚木板,以保持主柱的稳固。架旁有宽阔的斜梯供人上下。再往上是“老鸹窝”转秋千的座位。转秋千的座位多少,以伸出木杠多少而定,8根就是8个座,16根就是16个座,但到最后的精彩表演时只留8个。

活动期为3天,第一天俗称“一百五”。黎明即有青年妇女来占座。锣声一响,秋千徐徐转动,锣声加快转得也快。郑板桥有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百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第二天是“寒食”。来打转秋千的人多数带着“寒食”,即面饼和熟鸡蛋,送给打锣的人,这天更为热闹。

第三天是清明,转秋千的高潮。上午妇女们轮流体验转秋千的乐趣。到中午时分,所有在秋千上的妇女必须下来。上面的座位只剩8个,其余的都拆除。此时由男性青壮年坐上,一些训练有素、身怀绝技者登上顶端表演“拔旗”。他们身轻如燕,敏捷攀爬,最先拔下红旗者为优胜。优胜者要表演一些高难动作,名“打故事”。如“童子拜观音”“鸭子浮水”“二郎担山”“凤凰展翅”“陈掸睡觉”等等,现场人山人海,直到傍晚人们才乘兴而归。

那几天,天空中各种风筝争奇斗艳,高大的转秋千上各种惊险动作轮番上演,河滩上人潮拥挤,声浪鼎沸,十分壮观。有位研究各地转秋千的学者曾说:“在全国各地的转秋千中,唯山东潍县的登峰造极”。本版图片由于家干提供

新闻推荐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本报讯(通讯员谢晓娜张国一)3月31日,市十七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市级机关综合办公大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范福生出席会议并...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