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顶医院急诊科医生李莹: 让孩子和姥姥姥爷“视频见面”

烟台晚报 2021-02-10 17:42 大字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李成修 摄影报道)一天几百个病号来毓璜顶医院急诊科就诊,生与死的较量是这里每天上演的“战斗”。不同情况的危重症患者,靠着在别人眼中“不会走只会跑”的急诊科医护人员,把好了“救命的第一关”。

急诊科主治医生李莹是这群“把关人”中的一员,这个春节,她留在烟台与工作为伴,不能回到潍坊临朐县老家,也无法面对面地向父母说出那句“过年好”。

提到就地过年,她哈哈一笑:“肯定要响应国家号召,说实在的,我们医务工作者大多没有过年的概念,因为往往越到春节就会越忙。”

急诊室的春节排班出来了,李莹是初一晚班,这意味着,她工作以来有了第一个可以和家人团聚的年三十。她想着给婆婆的年夜饭“打打下手”,但也掩不住对自己父母的思念:“往年会倒班在春节期间找一天回老家看看父母,今年就不回去了,留烟过年。”

李莹工作8年,34岁的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两岁。由于她和丈夫都是医务人员,工作忙,平时都是本地公婆帮着带孩子。孩子们似乎也习惯了父母没日没夜地工作,儿子已经能为她着想了,每次晚班前都会嘱咐她:“妈妈,下午睡一会儿吧,我一定不打扰你。”

在急诊室,接连不断的“突发”构成了这里的24小时。快节奏让李莹一直紧绷着弦,这里危重症患者多,病情变化快,需要医护人员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快速转换。“每天的情况都是无法预见的,有时候上一秒感觉患者人数不多,下一秒人就塞满了急诊室。”李莹说道。

快节奏之下,她的性格和语速也产生了变化:“你听我说话就很快,都养成习惯了。”说完,她清了清嗓子,“就是这嗓子不给力,哑了一个月了,每次我都想着少说点话养养它,可每次紧急情况一来就忘了。”就像李莹说的,在急诊室喧闹的环境中,医护人员紧急呼喊的场面随时发生,置身其中心脏都会跟着怦怦直跳。也正因如此,每天下班后,李莹和其他急诊医护人员一样,都会在走廊上待一会儿,来适应突然放缓的节奏。

其实,抢救只是“急诊人”工作中的一部分。李莹每天7时45分前准时到科里,从门诊到病房,每天都有不同任务。全员学习、查房、处理医嘱,还要兼顾抢救和出诊,更要随时准备“支援”。当然,这在春节期间也不例外。

这个春节,李莹的父母本想着见见外孙们,但听到“就地过年”的消息,表示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见面改在了网上。“过年打算让孩子们给姥姥姥爷视频拜年,就是担心我妈会哭,年纪大了,容易激动,毕竟一年没看见孩子们了。”李莹说,就地过年是每一个人能为疫情防控做的最直接的贡献,作为医务工作者更要以身作则,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新闻推荐

走访困境家庭 情暖人心 爱心义工慰问38户帮扶对象,为他们送去爱心款和物资

1月31日,记者跟随潍坊彩虹公益服务中心爱心义工走访了临朐、青州、寒亭等地38户困境家庭,为他们送去了三万余元爱心...

临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