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恩平与“山东老纸”的故事

大众日报 2020-07-24 09:56 大字

连恩平正在竹帘捞纸,精心制做桑皮纸。□ 谭佃贵 报道临朐桑皮纸是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纸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唐朝宰相韩滉的《五牛图》,就是用桑皮纸制作,距今已有1200多年。

□ 本报记者 谭佃贵

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朐桑皮纸制作技艺传习所,了解临朐桑皮纸传统文化,观摩作坊制作技艺,造访一位非遗传承人连恩平,是到临朐观光旅游的一种特别礼遇。

72道程序,成为“纸中丝绸”

在临朐老龙湾畔,有一座极不起眼的古朴作坊,临朐桑皮纸制作技艺传习所。远远望去,一排平房在乡村楼墅群里,略显破旧,可当你走进捞纸房,一股千年沉淀的古韵气息迎面而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朐桑皮纸(左伯纸)传承人连恩平,熟练地演示着捞纸的过程。随着他粗壮的大手推动帘床前后大幅度地运行,转轴摩擦发出的声音绵绵入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传承故事。

连恩平向人们讲起了自己与桑皮纸的情结。

他是冶源镇冶北村人,祖上是“连史纸”创始人。其先祖连恒世自清代迁入临朐,定居于号称“江北第一竹林”的老龙湾畔、龙泉河上游。起初曾用当地竹子作为原料捞纸,但因原料短缺,后改用当地盛产的桑皮作原料生产。技艺传至曾祖连俊斗时,因供职庠生而停产。捞纸工艺由祖辈口述手授,代代相传。年代久远,又无文字记录,工艺面临失传。1986年,17岁的连恩平开始潜心研究临朐桑皮纸技艺,先后两次去南方学习,又去纸坊村拜访老艺人,师从魏先明,学习捞纸技术。回家后自己开起了捞纸作坊。1989年6月创办了临朐祥飞纸厂。经营范围是原书纸、桑皮纸、卫生纸。产品主要供应外贸包柿饼、蚕种场放蚕种。由于用途和用量很有限,所以惨淡经营。之后用麦草捞烧纸,勉强维持生存。1996年,由于市场用量太少,销路不好,纸厂只得停工停产。2003年,他深感传承文化责任重大,便只身前往河北迁安、安徽泾县、四川夹江、福建连城、浙江富阳等城市考察市场,预定了部分捞纸设备,作好了恢复桑皮纸生产的前期准备。2007年,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县里拨出专款,个人筹集资金,整修厂房、购置器械、招募工人,又恢复了生产经营。2009年,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桑皮纸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成立临朐县桑皮纸制作技艺传习所,2017年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潍坊商务局为其颁发“潍坊老字号”奖牌,

桑皮纸保留和规范12道工艺、72道程序,经过多次试制,手感绵软、纤维细长、耐损耐磨、吸水性好、防虫蛀、易保存、着色而不褪色,具有独特墨韵特性,久藏而不变色,享有“纸中丝绸”的美誉,使堪称“活化石”的左伯桑皮纸得以传承,赋予临朐桑皮纸新的生命活力。

保存时间长,成为“千年寿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将世界文明引入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古法制作的皮纸,保存千年以上完好无损,成为历史真实的见证。

临朐桑皮纸又称山东老纸、左伯纸,是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纸种。东汉时期,东莱掖县(今莱州市)有个叫左伯的人,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书法家,他将蔡伦的造纸工艺进行改进,所造的纸光亮整洁,适于书写,深受文人欢迎,被称为“左伯纸”。

临朐在历史上曾属于齐国,桑蚕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已成为桑蚕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汉代“皎洁如霜雪”的“齐纨”与“鲁缟”经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各地。杜甫诗云“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反映了齐国桑蚕生产的盛况。

当时“齐鲁桑麻千亩”,造纸原料丰富,左伯在山东造纸,原料应就地取材,因此临朐手工纸师承左伯顺理成章。山东省纸史研究者郭兴鲁曾查阅有关史志,并赴左伯家乡实地调查,确认“左伯纸”是山东手工纸的源头。

临朐植桑养蚕缫丝古今称盛,《临朐续志》记载“种桑之田十亩而七,养蚕之家十室而九,故桑蚕业之盛为诸县之冠”,兴盛的桑蚕业为生产皮纸提供了丰富的桑皮资源。

临朐桑皮纸以鲁桑或湖桑32号的嫩皮,掺入少量麻料,用老龙湾地表泉水制成,自古就有俗话说“好水好皮,捞纸不愁”,充分证明了临朐独有的老龙湾泉水对捞制优质纸的重要性。

临朐桑皮纸的特性是“寿、繁、韧、古”。寿,就是寿命长。桑皮纸中的桑皮纤维不仅细长,而且极不容易炭化,纸张保存时间长久,成为真正的“千年寿纸”,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唐朝宰相韩滉的《五牛图》,就是用桑皮纸创作,距今已有1200多年。繁,就是工艺复杂。临朐桑皮纸制作周期长,有72道工艺,道道精湛,纯手工制作。韧,就是柔韧。由纯韧皮层的纤维制作,纸质柔韧,百搓千揉万折而不损,收藏于英国剑桥大学电子图书馆的一张用桑皮纸制成发行的中国明朝纸币“大明通行宝钞”至今完好无损。古,就是古朴。桑皮纸具有古朴典雅、苍劲老辣的墨韵特性和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从东汉末年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临朐桑皮纸用途广泛,扎制纸鸢是用途之一。古代通信手段不发达,设置烽火台燃放狼烟、借助风筝报信、飞鸽传书等,都是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临朐桑皮纸韧性大、见水不破等优良特性,成为风筝传信的首选用纸,潍坊风筝有一千多年的扎制历史,与临朐桑皮纸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

用途二是糊酒篓、油篓、酱菜篓。用桑皮纸裱糊后,涂以猪血、狗血和石灰配制的涂料,干后光亮坚固不透气、不渗漏。

用途三是糊窗户、糊天棚、放蚕种、包中药。

用途四是书画用纸。在鲁中山区,买卖契约、分家文书等民间文书档案,绝大多数是以皮纸为载体。现在临朐桑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传习所收藏的地契,有嘉庆九年、咸丰五年、光绪十七年、民国二十五年4件。建国后,由于机制纸的迅速发展,加之原料缺乏,纯手工制作的桑皮纸逐渐萧条,淡出人们的视线,手工捞纸作坊基本绝迹。

桑皮纸曾印过大众日报

更值得“大众报人”不能忘记的是,20世纪40年代初,《大众日报》社驻临沂、临朐,因战时纸张供应困难,也曾使用精制的临朐桑皮纸印刷报纸。1946年开春至麦前,临朐县纸坊乡徐家圈村老制纸工尹继孔、尹继理,就曾给《大众日报》社专门加工过精制的桑皮纸。他们按照报社给定的纸样和提出的要求,捞制60厘米宽、80厘米长的桑皮精纸120万张,用木轮小推车送往临沂交货,共发货48车,为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谈到今后临朐桑皮纸的传承和发展时,连恩平满怀信心地说:一是拓展用途。利用桑皮纸“寿纸”特性,字画、重要文稿、书信、家谱、古画修复、经文抄写、历史文献、人体印记等需要长期保存的资料,可以采用桑皮纸手写、印制保存。二是推广机制桑皮纸。在传统工艺的卡、撞、切、榨、晾等环节,采用机械加工,提高效率,增加产量,满足史志、书籍、珍贵资料、纪念照片等大量用纸的需求。三是开设桑蚕博物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和场景模拟,展示临朐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捞纸过程,展现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参观者,特别是孩子们体验、研学古法技艺,让中华瑰宝世代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组来潍调研乡村旅游工作

本报讯(记者潘来奎)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组来潍坊市调研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村庄景区化等乡村旅游工作。...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