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 后发赶超

潍坊日报 2020-06-05 09:36 大字

风光旖旎的朐城一角(资料图片)通讯员白瑞成摄向世界递出“中国铝业之都”名片。记者姜斌摄

□本报记者付生石莹薛静

临朐有什么?有山。

临朐有什么?有干劲。

很难想象,像临朐这样一个四面环山,不靠海不靠边、缺少矿产资源、基础薄弱的山区县,却拥有全国最先进的高性能特种铝材生产技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薰衣草小镇……

前四个月,该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税收总收入、工业提供税收、进口总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等五项指标增幅居全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九项指标居全市第3位。

这是该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扎实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达效的真实体现。

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机遇、谋划新发展,临朐以建设“秀美文明活力幸福临朐”为目标,紧紧围绕投入与增收两大核心工作,不断思想解放、攻坚突破,千方百计干成干好打基础、利长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事,闯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大项目支撑大发展,

构筑协调发展新格局

5月21日,华建高性能特种铝材扩能项目开工建设的第86天,记者走进了这个被临朐上下寄予厚望的项目建设现场,机器在轰响,车辆在穿梭,工人们戴着口罩,作业忙碌。该项目计划明年8月份建成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12亿元。

一个铝产业扩能项目,缘何会被寄予厚望?“因为这里将是目前省内最大的生产高端铝材的基地,可用在动车上、游轮上、飞机上,还有各类摩天大厦上。”临朐铝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宋健说。

有群山无高峰,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很难把临朐与“高端”“第一”等字眼联系到一起,但临朐以大项目为支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突破,全力打造500亿级高端铝业集群,实打实捧起了“中国铝业之都”的金字招牌。

目前,已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会展于一体的铝产业集群,高端铝材产能达到160多万吨,集群年产值320亿元。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面对疫情影响,临朐经济社会始终稳步发展,很关键一点就是不断筑牢大项目建设这一“压舱石”,用大项目支撑起大发展。

4月正是大地回春,鲜花初绽的美好季节。临朐强化攻坚突破,大项目建设又添重彩:薰衣草小镇文旅综合体项目、生态无人农场、青岛科技大学临朐高分子研究院等18个重大项目相继集中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45亿元。

如此众多的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既是减少疫情影响的有力措施,也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如期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的长远之策。

这些项目中涉及文旅、生物、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分布于注重延链补链强链的优势产业,投资主体多点呈现、全面开花,充分证明了临朐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卓越成效。

最近,临朐企业家中流传着一个14天再造一个“新企业”的故事。疫情期间,临朐欣跃针织转型生产民用口罩和防护服。部门和街道负责人蹲厂办公、现场审批,2天办完转产审批程序,还现场帮助解决资金、原材料、用工、车间建设等难题,从立项到投产仅用14天。

这是临朐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经理人”活动的真实写照。活动中,189名科级以上干部下沉企业,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反映、第一时间解决,“一对一”做好保生产、保运行、保年度目标实现“三保”服务,切实当好了精准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持续深化审批流程再造,临朐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今年以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76个,同比增长104%,其中企业投资项目296个,同比增长77%。

推动项目建设,临朐还辩证处理“大”与“小”的关系,以“亩产”论英雄,不仅看项目大小,更看项目潜力,以产业链思维选择项目,培育了一批极具成长性的“隐形冠军”企业。

得益于这些科学方法的推动,临朐聚集起了越来越多的项目,千方百计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加快向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应用领域进军,支持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让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项目建设也呈多点开花之势。

大力实施“31236”工程,依托中国高端铝加工、新材料、高端食品3大产业园区,重点支持10大骨干财源项目建设,推动20家骨干财源企业、30家重点成长型企业、60家“小升规”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实施“百企扩能”行动,培育起高端食品、新材料、磁电装备、海洋生物等特色产业,构建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企业“雁阵”。

乡村振兴补上最短的板,走活均衡发展一盘棋

南部山区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地,有群山有绿水,更记得住乡愁。但在过去,与卓越的生态不相称的是,这里产业薄弱的“软肋”突出,造成临朐整体发展上“北强南弱”,成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最短的那一块板。

事艰当奋进,任重更向前。临朐在更高站位上谋划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项目支撑、强化产业带动,强弱项、补短板,把农村的资源禀赋加快转换为振兴乡村的新动能,撬动整个南部山区崛起,打造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

5月21日,九山宋香园,三千亩薰衣草绽放在即,浅紫色的花苞绵延成片,花田里游人络绎不绝。作为国内单片面积最大的薰衣草花海,这里打造了以薰衣草深加工产业为核心,集衍生品开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高端田园综合体。

九山镇党委书记贺志健告诉记者,他们牵手宋香园、恒信等实力企业,在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上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合作,全力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薰衣草特色小镇和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努力把项目打造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示范标杆。

薰衣草特色小镇是撬动临朐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点,也是南部山区崛起的拐点。南部山区产业基础弱,是发展的难点,但独特的生态资源,又是后发优势和新动能。临朐全力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启动产业振兴引擎。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是王道。依托薰衣草,加快薰衣草化妆品深加工、观光旅游等多种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宋香园总经理刘茂山举了个例子,一亩薰衣草,可年产薰衣草鲜花500公斤,如果单卖鲜花,是2500元左右。但通过深加工,这些鲜花能产纯露300公斤、精油7公斤,算下来一亩地产出就能过万元。

目前,薰衣草小镇核心区已流转土地8000亩,通过项目务工、土地流转、田间管理、鲜花收割等多种方式,年带动周边20多个村的村民增收近2000万元。而且,薰衣草的天然观赏优势,还引来大量游客,有力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今年五一期间,仅宋香园日均接待人数就突破千人。

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促项目。临朐按照“全域大景区、全县大花园”的概念,把项目融入到“旅游+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中统筹推进,石门坊、宋香园、沂山等景区串珠成线,加强了山区腹地与城区的沟通,深化了南北区域发展的连接。

在构建全域一体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临朐县委、县政府扛起使命担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补齐民生短板。到目前,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11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

九山镇青杨峪村,一个摘掉了省定贫困村帽子的小山村,把随处可见的小板栗做成了大文章,成为特色产业村。“村里帮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板栗,我还在合作社里打工,一年合计能收入近9000块钱。”村民赵金奎曾是贫困户中的一员。如今,他和村子一起,成功脱贫摘帽。

以新理念、新技术为乡村振兴赋新动能,临朐整合各种资源建立电商服务中心,让一箱箱新鲜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实现电商落地、网购进村、物流入户。

山旺镇申明亭村钟少伟说,通过电商渠道,他日销售大樱桃6000公斤左右,还与许多农户签订协议,帮助部分贫困户打通了增收渠道。

养在深山人也识。网络让农创客、电商园下乡了,生态产品、“土味”特产进城了,一进一出,乡村“绿色银行”被激活,城乡鸿沟在缩小。

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补上短板的临朐,实现了发展的合力,叫响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品牌,激发了一股又一股的强劲动力。

临朐定出“时间表”“路线图”,持续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两村两园两主体”建设,集中打造200个特色主导产业产品村,3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30个农业特色产业园,着力培育100家农业龙头企业,争创20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推动全县农业由低效向高效转变。

生态脊梁擎起城市品质,点燃蓄力起势强引擎

孟夏入朐城,看见湛蓝的天空下,青山明镜如妆,弥水穿城而流,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宛如一幅画。临朐坚持大项目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两手抓,努力让城市的“绿水青山”好颜值,匹配上“金山银山”含金量。

西山,与城区相邻相守。曾经遍布山谷的石料场,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结合矿坑生态修复,依托山、水、沟、林等自然元素,计划投资37亿元,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红叶小镇”。

记者通过无人机空中俯瞰,只见群山环绕,阡陌小道,曲径通幽,花海梯田,山花烂漫,分别有19.95米和19.99米高的巨型壁刻“福”“寿”两字,尤为抢眼。

城关街道办事处主任马光亮告诉记者,坚持生态优先、产城一体,“红叶小镇”的打造弥补了城关街道作为老城区的发展短板。

提升城市品质,城区是主战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城区基础设施差、建设标准低已成为无法掩饰的“伤疤”。临朐清醒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势在必行,按照“以山为屏、以河为轴、东产西城、南延北控、中部提升”的思路,统筹考虑发展空间、地块用途、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等因素,高标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全面擦亮“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品牌。

4月17日,主城区最老的砖头水泥板楼房之一,原石油机械厂宿舍5栋167户历时7天全部完成拆迁,与西坦村南片区棚改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新。一年后,这里将崛起现代化的商业区和居住区。

这是历史的进程,更是使命的传递,需要大思路、高境界、新理念。

从一个个规划起步,海岳新区等5个片区3894户棚改进程不断加快,南环等8个片区1.8万套安置楼拔地而起,龙泉等14个老旧小区改造全力推进。丰泽园等高端宜居的住宅小区遍地开花,万达广场等一站式商业综合体蓄势而起,河滨公园、市民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力推进……

“绿满城乡、秀美临朐”行动更是扎扎实实。启动改造提升工程58项,新增绿化彩化面积18.2万平方米,美丽庭院创建4556户,城区绿化覆盖率40.3%,把临朐打造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空气常新”的大花园。

纵横交错的道路是城市整体环境最直观的呈现。临朐以城市风貌改造提升为抓手,着力打通断头路、改造搓板路、提升主干道,沂山路、民主路、文化路、营龙路等11条城市道路建设齐头并进。四通八达的道路,成为主城区连接城东产业园区、西部红叶小镇、南部生态涵养区的主动脉,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纽带。

下班了,驱车十几分钟就能从产业园回到主城区的家里。休班时,驱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红叶小镇、海浮山等景点游玩。晚饭后,换上休闲服,出门不用几分钟,就能走到各类小花园。弥河两岸的滨河公园是市民首选,看天水一色,感清风可饮。

民乃城之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化,需要更为精细的管理模式,拉近服务距离。

临朐全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打造了镇街党委、社区大党委、行政村党总支、自然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五级”组织网络体系,建立镇街党委联动社区党委、社区党委联动党总支、党总支联动党支部、党支部联动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小组联动党员群众的“五联”机制,推动实现组织联党员、党员联农户全覆盖。

网格化最直接的目标和动力是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米”问题,通过组织建网、工作嵌网、党员在网、群众用网,实现了“群众吹哨、干部报到”,一“网”兜尽民生事,促进教育、就业、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有力。

这些令人感慨万千的变化,折射着临朐在高质量发展路上不断求索的先行先试,也见证了临朐后发赶超,奋力走在山区县域发展前列的坚定实践。

新闻推荐

2500余本书籍送给山区儿童

本报讯为进一步关爱农村贫困和留守儿童,根据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的号召,潍坊彩虹公益服务中心开展“送书下乡”大...

临朐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