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针一线缝香包 给娃娃戴上

潍坊晚报 2017-05-28 10:06 大字

不少老人仍保留这个端午习俗,寄托无限深情

端午节,除吃粽子、赛龙舟外,还有佩戴香包的习俗,特别是小孩佩戴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包内有朱砂、艾草等,外包彩布,清香四溢,用彩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如今,不少人图省事,直接购买香包。而家住经济区祥瑞家园小区的张秀英每年都坚持给孙子、小外甥做香包。5月27日,距离端午节还有三天,张秀英就开始忙活起来,希望小小的香包能给孩子们带来平安、快乐和幸福。

香包放身上驱蚊

今年31岁的周女士老家是临朐县寺头镇,每年端午节,家里的老人都会提前缝制香包,让他们端午节当天佩戴。“端午节那天,家里的老人会要求我们必须吃鸡蛋、戴香包。鸡蛋是用艾草煮的,吃了夏天不厌食,身体好;香包里也有艾草,戴上可以防蚊子。”周女士说,她在潍坊工作近10年,回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周女士仍记得,上小学时,每到端午节前后,村里的艾草生长旺盛,她就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摘艾草,然后编成“花环”戴在头上。也有的小伙伴将艾草用彩色绳子拴起来挂在脖子上,还有的小伙伴从家里找来花花绿绿的小碎布,自己学着做香包。

“别小看小小的香包,放在身上驱蚊效果很好,被蚊子咬了,用艾草擦擦,止痒效果也不错。”周女士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做香包的传统逐渐消失,不仅是城市,就连农村如今也很少有人做了,村里几乎看不到小孩子还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包。不过,端午节用艾草煮鸡蛋的习俗一直还在,老人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平安安。

每年亲手给孙子们做香包,要忙六七个小时

虽然如今自己动手做香包的人越来越少,但还是有的,家住经济区祥瑞家园小区66岁的张秀英就是其中一位。

27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张秀英家看到,她正坐在沙发上穿针引线,忙着给孩子们做香包。不过,由于年龄大了,张秀英有些花眼,在穿针几次都失败后,只能“求助”身边的女儿。女儿给她穿好针后,张秀英拿起花布,认真地比量了好一会,心中有数后才开始制作。“闺女家的花布有些少,颜色也重复,要是在老家布料充分,颜色搭配起来更好看。”张秀英边说边忙着手头的活计,香包的形状基本形成后,她将早已准备好的朱砂、艾草放到香包里,然后缝制。为了方便孩子佩戴,她还特意在香包上缝上了红色的丝线,香包下方则用剩下的花布做了穗头。

从准备材料到缝制,张秀英用了六七个小时终于把香包做好了。整个香包颜色鲜艳,造型独特、针脚细密。“找艾草费了些时间,我老伴早上8点就出门找艾草,找了好几个小区才找到。”张秀英说,虽然如今市场上也有很多卖香包的,但她感觉还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有心意,将祝福一针一线地缝到香包里,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平安和幸福。

专门从上海订购香包送后辈,已坚持30年

老家青州的张先生每年端午节前,都会从上海订购各种各样的香包,送给家里的孩子们。今年,他也早已托上海的战友给他寄来了别致的香包,金鱼、老虎、金鸡等形状的香包一字排开,清幽香气立即弥漫开来。在收到香包后,张先生也开始往外邮寄,北京、西安、潍坊等,凡是家里的后辈,几乎都收到了他的端午节礼物。

张先生说,他年轻时曾在上海当兵,江浙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端午节都会佩戴香包。香包选用的中草药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驱蚊止痒等功效,且大都气味清香、持久。“我女儿小时候,有一年端午节我给她寄了一个香包,她戴上后,整个夏天都没被蚊子咬。”张先生说,以后每年的端午节,他都会给女儿邮寄香包,即使后来离开了上海,也坚持托上海的战友给孩子寄香包,这一坚持就是30年。如今他已当上了爷爷、姥爷,但仍保留着端午节给孩子准备香包的习惯。

“其实,在潍坊地区,特别是青州、临朐一带,也有端午节戴香包的习俗。我小时候,母亲就会给我们做香包。但这种习俗逐渐在消失,如今这项手艺几乎失传了。”张先生遗憾地说,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好好传承。文/图本报记者刘燕

新闻推荐

临朐:大项目建设演绎“速度与激情”

□本报通讯员刘明志董超王建和着贯彻落实市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产业强市”和对临朐“寻标定标、加快崛起”战略定位的鼓点,临朐澎湃着区域经济发展强劲脉动:总投资...

临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