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作品《半边天》风靡全国

潍坊晚报 2016-12-04 00:00 大字

浩然多次来潍坊深入生活,培养了一大批后辈作家,他称赞郝湘臻为乡土文学作家的代表,而在这之前,郝湘榛就发表过不少有影响的作品了。郝湘榛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电影《半边天》在全国上演,风靡城乡。半边天三个字也成为专用名词被编进《现代汉语大辞典》。

浩然来潍体验生活称赞乡土文学作家

中国已故的著名作家浩然九十年代初期在为《潍坊泥土文学丛书》所写的序言中说:郝湘榛、郭建华、秦景林、王汝凯都是土生土长在鲁中平原上的乡土作家。他们从小就生长生活在农村,熟知农村,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父辈祖辈们的耕耩锄割,耙搂镢抓的庄稼汉形象;喜欢以现实主义的文学手法描写社会主义新农村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面貌和崭新的农民形象。他们作为酷爱文学创作的一群新人,不畏艰苦,夜以继日,孜孜以求,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埋头写作,讴歌新农村几十年,歌颂农民几十年,始终保持与农民的密切联系,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磨练,写出了许多庄稼院里酸甜苦辣的有趣故事……

老作家浩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曾多次来潍坊深入生活,辅导培养山东的后辈作家和文学青年,并且写出了以早年在昌乐创作生活基地为素材的长篇小说《活泉》,也培养了一大批后辈作家。在潍坊、高密、昌乐、高崖水库、临朐、诸城等地的文学创作讲习班上,他曾经称赞道:以老作家郝湘臻为代表的潍坊市的这个描写新农民,描写新农村,描写农业现代化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体堪称是讴歌农村,讴歌农民,讴歌家乡父老的乡土文学作家群,这个乡土文学作家群体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在有着悠久历史传统、丰厚文化沉淀、背海面山、人杰地灵的潍坊这片土地上将来肯定会涌现出一些文学大家……

其实,当时站在浩然面前的郝湘榛已经就是文学大家了。郝湘榛年月出生于益临县郑母乡高墓村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年,年仅岁的郝湘榛就脱颖而出,发表了反映新中国建国后农村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处女作《王家湾》,省文联部委负责人王希坚慧眼识珠,积极推荐、引导和扶持。郝湘榛年又连续发表了《一个家庭的变化》、《方向》两部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奠定了郝湘榛先生在山东文坛上坚实的基础。

正当郝湘榛先生对自己的文学创作信心满满,鼓满风帆,远征起航的时候,一场陡然而至的政治风暴来临了,一颗刚露头角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在年的那场斗争中泯灭了光辉,从文坛上消失了。这也许是他一生厄运的开始……

创作的电影风靡城乡,半边天成专用名词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只听说临朐县有一位大作家十分了得,并不认识郝湘榛先生。那时候全国兴起演出革命样板戏,各省市县区都有京剧和地方戏剧团下乡演出革命样板戏和改编剧目。文艺界涌现出许多样板戏的爱好者和创作者。那时候我还是个“老三届”,上山下乡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也是个文学创作爱好者,经常创作些小说小戏啥的在报纸上发表,因此受乡镇宣传部门指派,每年都要为县市区文艺会演创作新剧目、新剧本、新作品,因此,每年都要参加省市地区举办的文学创作学习班。

那时候,省市地区每年举办的文学创作学习班质量和层次都是比较高的。每次参加文学创作学习班的有多个人,都是省市地区审查选拔出来的各县市区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佼佼者,大家会带来戏剧、小说、曲艺等文学作品或者半成品,到学习班里参加讨论修改,之后再交由省级或国家级刊物的编辑们审查定稿,然后在刊物上发表。

在年春天的一次地区小戏创作学习班上,有人告诉我说:“学习班上来了一位大作家,创作《半边天》电影的作者——郝湘榛。”我们都觉得很好奇,就问:“以前咋没听说过这个人啊?”此时,他创作的快板剧《半边天》和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正风靡全国。那时候没有电视,文艺作品极少,可看的电影也非常少,而《半边天》正是在这时候上演的,而且是和那几块样板戏电影“等量齐观”。就是这个人创造了《半边天》这个新词汇。“半边天”这三个字作为专用名词首次被编进《现代汉语大辞典》,后来成为妇女们的代名词,也正是由郝湘榛先生的这部电影而开始的。

一个人一辈子,或许能干很多事情,但是,能为国家词典创造一个词汇,并成为浩瀚的中国文库中一粒珍珠般放射光华脍炙人口的习惯用语,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眼前的这位不起眼的老头儿做到了。那时候,每年获得批准在全国新上市的电影屈指可数,《半边天》是唯一准许在农村播放给农民看的电影。《半边天》在全国上演,风靡城市乡村于一时。

学习班首遇郝湘榛只见背影未闻其声

《半边天》成为提高妇女地位、尊重妇女形象、解放妇女劳动生产力的专用名词,但是,《半边天》的作者却莫名其妙的悄无声息,不露声色。许多人都不知道《半边天》的作者是谁,电影字幕上写的是:“集体创作”。明眼人一望而知,背后一定有原因。文革时期这种现象经常发生,也不足为奇。

文学创作是作家个人以其独特的视觉和思维方式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人物,呕心沥血,高度思维,凝炼集中,创作出来的典型环境中的人物。《半边天》能轰动全国,自然也是作者个人长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辛勤创作的结晶,绝不会是集体创作的天方夜谭。作者因为在那个特殊年代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所累,连一部好作品的署名权也被剥夺了。幸好那个特殊年代已经接近尾声,《半边天》的作者也就近在眼前,从幕后走到台前来了。

有一天,文学创作学习班上的朋友告诉我:“看见了么?前头那个黑老头就是郝湘榛。这人十分了得。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初期就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曾经轰动山东文坛……”他指着那个独自行走在人群前头的黑黑的背影儿向我介绍,我开始注意起这个老头儿来。我们是在文学创作学习班的空余时间下乡劳动时谈论起这个人来的,当时学习班参加劳动的人都成群结队的,却看见那个黑老头远远地独自走在前头,像只领头的黑山羊。黑黑的帽子、黑黑的制服上衣、黑裤子、黑鞋子,黑框眼镜儿,在田间慢悠悠的走着,偶尔一转身,还会露出一张黑黑的长脸来……

不久,那一期文学创作学习班就结束了。各人都带着创作任务回到自己县里。以后又办了几次文学创作学习班,不知什么原因郝湘榛都没有来,我也把这件事忘记了。

新闻推荐

创新学习载体建文化临朐

本报讯近年来,临朐县委中心组精心组织,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形成了全面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生动局面,有力推动了富强临朐、文化临朐、生态临朐建设。临朐县委中...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