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送文化”到“种文化”
□本报记者石莹
初冬时节,寒气袭人。临朐县九山镇文化广场上却热闹非凡,大型现代周姑戏《淌水崖》正在排练,吸引着附近村民围坐观看。
临朐是“小戏之乡”,爱看戏又想演戏的老百姓有很多。东城街道村民赵德珍说:“以前也想演,又觉得水平有限演不了,现在县里送来了老师,我们都能当主演了。”在《淌水崖》中饰演角色的吕传香是寺头镇寺头村村民,戏曲演唱是她从小最大的爱好。去年月接到通知要参与表演,她内心既高兴又紧张:“接到这个戏的时候,我也很喜欢这个角色。可进入角色很困难,入不了戏。”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吕传香,一直渴望有一位专业的老师指导。临朐县文化馆得知情况后,专门派周姑戏传习所的老师,手把手对她进行了免费培训与指导。
像吕传香一样,周姑戏《淌水崖》的演员,一大半都是业余戏曲爱好者,经过“十百千”工程专业培训,这支业余的戏曲演唱队伍,打造出了全县三十年来第一部大型戏剧,被列为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培训教材。
临朐县连续实施“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训工程,每年举办舞蹈、戏剧、民族乐器等文化培训余场次,培训人员余人次。
人才队伍发展壮大,阵地建设也不断强化。临朐县扎实推进县文化中心、镇图书馆、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整体提升。
家住冶源镇傅家李召村的李慧君今年岁,因为喜欢文体活动,十几年前她与姐妹们一起组建了李召文艺团队,说起以前的排练环境,她记忆犹新:“从前我们没有场地,谁家里有空就到谁家里去,有时候在大路边、小区门口排练。”去年月份,李召社区投资万元,新建平方米的文化大楼,配套建设百姓大舞台,圆了李慧君姐妹们的“舞台梦”。李慧君说:“条件太好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电扇,刮风下雨都能排练。”有了固定的排练场所,李召文艺团每年自编自演文艺演出达余场次,为周边十几个村的一万余户村民送上了文化大餐。
临朐县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厚植文化根脉,坚持文化惠民、文化兴县,惠民政策的含金量让群众满意度提升,也让改革更加蹄疾步稳,进一步打响擦亮了“文化临朐”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磊赵刘玉)近年来,临朐县龙泉小学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办学特色接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围绕传统文化体验...
临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