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资金,现代农业遭遇“卡脖子”
虽然国家出台了不少金融支农惠农政策,一些地方农村金融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比起新主体的需求仍有差距。
缺资金,
30亩樱桃只建了三亩大棚
临朐县辛寨镇兴国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兴是个回乡创业的80后,包了30亩地种樱桃、桑葚。这30亩地上,只有一个三亩地的大棚,其余都是露天种植。“樱桃进不进棚收入差别很大,上市早价格能高两倍以上。”张国兴说,去年大棚一亩地收入近5万,露天种植的一亩地只收入一万多块钱。
不是张国兴不想建大棚,而是卡在了资金上。“包一亩地得一千块钱,再加上修路、通水、安滴灌,这些设施建设都得用钱。”张国兴说,“建一个大棚,至少需要十多万。建完了,换薄膜、草苫子都是不小的开支。”
“要是资金充足的话,去年我就再弄俩棚了。”张国兴说,“做规模农业的都缺钱。”从2013年至今,张国兴包地三年多了。按现在的进度,至少还得三四年才能达到当初的预期。
像张国兴这样缺少资金的不在少数。禹城市安仁乡食盒杨村村民李文东原来在一家生态采摘园打工,眼看老板赚钱,自己也萌生了包地建大棚的想法。2014年,李文东以一亩地1300元的流转费包了300亩地,准备建蔬菜大棚。东借西凑交上了一年的流转费,再也筹不到钱建棚了,甚至连种粮食的钱都拿不出来。眼睁睁看着地荒了一年,来年再交流转费的时候,李文东因为拿不出钱远走他乡找不到人了。
大棚抵押贷款,
两担保人很难找
缺钱的时候张国兴首先想到的就是向银行贷款。上个月,他准备再包几十亩地扩大规模,找了当地几家银行。“虽然有新出的大棚抵押贷款政策,但只有一家银行同意贷款,还要求必须找两个担保人担保,这才贷下来5万块钱。”张国兴说,他只能把包地的事往后推。
张国兴现在已经放弃了筹钱的想法。“没有资金,只能放慢发展节奏,一点一点做起来。”张国兴说。
潍坊市潍城区怡兴有机蔬菜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坤,种菜已经六年了。靠着原来做生意赚的钱,他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但对于徐坤加入的联合社内其他近百家合作社来说,贷款仍是道难题。
“种地的老百姓没东西抵押,也没人愿意给担保,银行肯定不愿意放款。拿我们联合社来说,将近一百家合作社中,能跑下专门农业贷款来的几乎没有。”徐坤说。
“对银行来说,必须优先考虑风险防控。农村项目违约风险高,一些程序就相对复杂了。”一位农商行内部人员说。
新农人期盼
体系健全、政策落地
“国家出了很多支持三农的政策,可是有很多政策到不了基层。拿我们这边的大棚抵押来说,高温棚可以办证,春秋棚就办不了。有的银行可以抵押贷款,有的就不行。能贷款的还要求必须有担保,贷下来的钱也不会超过大棚估价的一半。”徐坤说,“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土地抵押、大棚抵押这些方式到底能贷多少钱制定一个标准。”
根据上个月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5》,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所需成本要远高于传统农业生产,这就需要对农民的生产进行资金支持。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2015年末,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1.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年末低1.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23万亿元,同比少增2251亿元;农户贷款余额6.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末低4.2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3.5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年末低4.5个百分点。
虽然农村地区贷款得到了较高的增速,但是县域以下贷款增速仍低于全国。农户贷款仅仅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6.5%,考虑到我国城镇化率在54%左右,这就意味着大约46%农村人口获得了近6.5%的贷款资源。金融资源在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配置上,存在不平衡。
“农业是个‘看天吃饭\’的产业,有一定的风险性,这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涉足三农的主要原因。熟人间的民间借贷依然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方式,这对于现代农业来说远远不够。”山东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岩博士说,“提供涉农贷款的金融主体偏少,当银行处于卖方市场时,就不会有贷款的主动性。政府不仅应考虑三农信贷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应该推动广大农村地区抵押担保体系的构建。各地要根据当地情况,实施不同涉农贷款政策,增加涉农贷款抵押物价值。”
◎记者手记“抬钱”种地不靠谱,量力而行不要赌
因为缺乏抵押和担保,加上农业风险高的天然属性,金融机构宁可不贷也不愿冒险。面对资金压力,有些种粮大户就会借高利贷种地。为此,一些业内人士在呼吁出台政策支持农村金融的同时,提醒种植户不可过分依赖外部资金,还是应该踏踏实实。
借“高利贷”种地,业内话叫“抬钱”种地,其中的风险一想便知。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多年的打拼可能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还不上“高利贷”,很有可能成为“压倒农户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前有媒体报道,吉林省德惠市天台镇华家村村民乔玉贵包了60亩地种粮食,遇到一场几十年不遇的虫灾,本该收获的季节却赔了个血本无归,以致一家人生活无着。
除了天灾,有些种植户还存在赌一把的侥幸心理。农业是个投资大、周期长的行业,对外部资金的过分依赖只会陷入死循环,最终出现坏账。在重庆永川朱沱镇有个叫梁自然的种粮大户,一次性流转了1万多亩土地种粮,每年投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种粮3年多,梁自然天天为钱发愁,一半以上的精力都是在跑银行申请贷款,却一无所获。由于种粮资金链断裂,梁自然最终破产,流转的土地不少已经荒芜。
曾经采访过的一个种粮户是这么说的:要种地就踏踏实实一步步来,光想着贷下款来一步登天那是不现实的。只有100万,就别想一下干1000万的活儿。到头来挣的钱全还利息了,甚至还可能赔本,何必呢。
当然,农业发展的趋势还是在规模化经营,随着农村金融的不断完善,资金压力会逐渐减轻。但对于贷款的度,还是得种植户自己把握,量力而行。
(戎宁)
新闻推荐
□通讯员姚新董超报道本报临朐讯近日,省农业厅和省旅游局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名单》,临朐县城关街道石门坊寨子崮景区名列榜单,成为全省21家获选单位...
临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