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临朐:一场美丽乡村的深度变革

大众日报 2016-06-29 11:56 大字
△“善行义举四德榜”展示农村新风尚△草根剧团大比武△“会说话”的文化墙△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一墙一主题”的文明一条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美丽乡村绽新颜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当下,以“文明新风沐千村”主题活动为东风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临朐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实践的点睛之笔,这场政府主导、群众主演的“乡村变形记”,在1834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间布局谋篇,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继续在提质、增效、扩面、全覆盖上下功夫,加快向高质提升、向纵深拓展,演绎了广大乡村的村貌之变、理念之变,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人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之路——

□刘明志董超

在城关街道东朱封社区服务楼前,宣传栏上的50幅照片引得村民不时驻足观看,照片全是当地老人和儿子儿媳的床铺对比照。这便是东朱封村的传统项目——“住正房、比被窝、晒孝心”,每年社区选取一定数量村户,突击检查家中老人住宿条件,拍照录像并集中“曝晒”。一张张照片构成了社区一道独特风景,也晒出了村两委“以孝治村”的发展理念,而这仅是临朐当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注脚。

美丽乡村要建成什么样子?乡村文明行动怎么搞?临朐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乡村”,传承乡村文脉,凸显乡村风情,留住乡村记忆,实现既有地净、物齐、路畅的外在美,更有生态、文明、和谐的内在美。

秀外慧中资源转化

——环境改变收获“美丽果实”

在如何构建别具特色的升级版美丽乡村上,临朐摒弃了过去“插花式”、“盆景式”的做法,在遵循山村自然肌理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问题”,优化延续村庄原有景观特色和传统乡村原汁原味风貌,着力打造“一村一景”的升级版美丽乡村。

临朐西南,深山之中,松林深处,闪现着一个“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原生态村落,这就是有着潍坊“小西藏”之称的牛寨村。本就颜值不低,经乡村连片治理后,牛寨村出落得更加惊艳。盛夏时节,微风习习,绕村一圈,移步易景、步步皆景:白墙灰瓦的田野村居错落有致,流水小桥的山村风情交相辉映,文化墙、石板路、农家乐二层小楼整齐划一,山、水、林、果、石等自然元素点缀其间……放眼望去,俨然一幅彩色山水画,“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招牌,成为这幅山水画落墨之处的一抹重彩。

在临朐,如牛寨村般“高颜值”村落如玉珠散落玉盘,点缀在绿水青山间。城关街道东朱封村入选首批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寨子崮村被评为“发现山东最美乡村”;五井镇淹子岭村荣获“齐鲁最美田园”称号;嵩山生态旅游区北黄谷村则成功入选“山东省古村落”。

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最直观、最基础的是看村容村貌,而环境的整洁卫生是首要指标。近年来,临朐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提升美丽乡村生活品质的首要之举和民生大盘中的头等大事,按照“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发展产业化”的管理运行模式,重点做到设施有保障、经费有来源、组织有保证、管理有队伍、制度有落实、监督有办法,统筹政府推动与全民参与、上下联动与协作配套,每年投资2000万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配备。改变的不仅是硬件,还有保洁模式,逐渐在全县构建起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给农村垃圾找到了“归宿”。

一场上下联动、区域协作、部门统筹、全民参与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歼灭战,不仅造就了临朐广大乡村旧貌换新颜的颜值之变,更给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带来深层次冲击,美丽乡村建设上升为全县上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开启了美丽乡村“全民守护”模式。五井镇突出群众这一城乡环卫一体化主体,把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融汇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通过召开村广播会,分层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唤醒老百姓心中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每天一大早把装成袋的生活垃圾放到村头的垃圾池里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

改变的不仅仅是颜值,美丽乡村建设为临朐的生态保护和乡村旅游添了一把火。西南部山区是临朐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也是旅游的龙头和发展所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让沉寂在大山深处的山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快探索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的发展路径,趟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之路。

依托青山绿水的先天优势,临朐抓住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将九山镇牛寨村、嵩山生态旅游区黄谷村、五井镇隐士村列为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在乡村旅游规划、宣传营销、整村农家乐改造提升、教育培训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大力发展以“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加快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力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福利”。

生态之绿才是永恒之绿。嵩山生态旅游区提出打造“旅游名区,生态小镇”,做大做强、做广做深、做精做细生态游,将景区建设、旅游开发、生态农业、有机林果四大体系深度融合于旅游产业之中,发展全域旅游,端旅游碗,吃生态饭。

没有“百姓富”,“生态美”不能持久,只有“生态美”了,才能有真正的“百姓富”。唯此,才能让青山绿水与百姓富足相匹配,让美丽乡村建设释放出更多民生红利。截至目前,临朐已形成山水观光游、民俗体验游、遗迹探奇游、山村休闲游4大品牌产品,在全县构筑起了“一轴双核四带五大组团”的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全县拥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9处,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4家,发展农家乐120家,仅乡村旅游一项就可使黄谷村等3个贫困村人均增收1500元,临朐逐步走出了一条村庄变美、村民变富、村风变好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硬件提升软件做“实”

——“文化甘雨”遍洒乡村大地

在很大程度上,文明的境界取决于文化的发展。在临朐积极而深入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以文化的繁荣提高乡村文明指数,以乡村文明提升农村文化内在品质,让乡村文明与文化活动同频共振、润物无声,用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乡村,业已成为共识。

今年6月,蒋峪镇在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出彩蒋峪人”才艺大赛基础上,2016年“出彩蒋峪人”才艺选拔赛激情开锣,8场选拔赛陆续在镇内各社区举办,将全民参与自编自导自演的精彩活动推向新高潮。

农村文明怎么搞?蒋峪镇给出的答案是,76个村都建起文体广场、村村都有“文明一条街”、村村共演“出彩蒋峪人”同一台大戏,构建起“三位一体”群众文化新格局,激活了农村文化“精神末梢”,趟出一条乡村文明建设内涵发展之路。

文化活动的日益繁荣,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支持。近年来,临朐不断加大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投入,积极推进文化大院、文化广场、乡村文明一条街等“三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健全农村文化网络,为美丽乡村文化繁荣提供先行条件。

乡村文明与文化活动同频共振、润物无声,改善了乡村精神面貌。去年,东城街道投入40万元建成农村文化图书室12个、社区文化图书室6个,并为每个图书室配备图书报刊1000册及桌椅等设施,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生活技能等各类图书村民可尽情阅读。逛农家书屋、学百家知识成为了村民的日常“惯例”。

农家书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临朐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临朐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将百姓欢迎的公共文体空间作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县13处镇(街、园、区)全部建成符合省、市标准的规范化综合文化站,85处社区全部建有文化中心,345个中心村全部建成村文化大院,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农村书屋等工程有序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均实现100%。

完善的基础设施直接推动了临朐文化活动的空前繁荣,一场“文化甘雨”遍洒朐城大地、浸润百姓心田。东城街道杨家庄村的百年京剧团,逢年过节都会在村里搭上戏台进行表演,一年光外地演出就有20多场;柳山镇拥有300多名农村文艺分子组成的16支文艺演出队伍,每年下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带去文艺演出100多场;寺头镇的艺佳吕剧团以传承本地剧种周姑戏为使命,每年在各村巡回表演2000多场。

民间艺人大比武、草根剧团大练兵,群众文化活动“全民总动员”,秀出了“文化临朐”的精气神。目前,临朐已拥有群众性文艺团体30多支,4000余名文艺骨干活跃在乡村一线,每年为村民带去演出200多场次,每年举办的“文明之夏”、“百姓大舞台”等一场场文艺演出,让乡村百姓成为文化活动的受益者与参与者,既丰富了百姓的日常精神生活,又涵养了村民的精神内涵,精神的富足为村民带来了真正的安乐。

以文化人典型带动

——文明之风筑牢“美丽之魂”

以文为魂,以文化人。临朐以优良乡风作为提升乡村品质的“精神内驱”,将文明新风、道德公约、环卫公约编入乡风道德程序,让善、孝、义、礼、勤、俭等德风规范逐渐内化为乡村精神内涵,催生了社会正能量,打造了道德生态新高地。

临朐依托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传承好家风、引领新风尚作为打造美丽乡村的精神主线,积极建好用好农村“文艺表演”、“志愿服务”、“道德模范”三支队伍。以文化人的发展策略,在推动乡村文化活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一股文明新风在乡村之间蔓延开来。辛寨镇加快乡村“四德榜”建设工作,与所有村签订责任状,积极挖掘村民身边的孝老爱亲典型,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如今,辛寨镇49个中心村全部实现“村村建榜、户户上榜”,每年年底,辛寨镇还举办颁奖晚会对获选村民进行表彰奖励,弘扬凡人善举、放大典型效应。

近年来,临朐以“文明新风沐千村”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在全县深化创建文明镇村、“星级文明户”评选、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浓情四季”文体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等6项活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渲染乡村文明风气,打造乡村道德新高地。目前,临朐已获评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0个,拥有市级文明村镇(社区)14个、县级以上文明村(社区)达180个,占到了全县行政村的52.17%。

身边的道德模范用实际行动讲述着一个个“最美故事”,文艺作品则以艺术手法向百姓传递精神力量。以九山镇群众建设淌水崖水库事迹为蓝本的大型现代周姑戏剧目《淌水崖》,已陆续在全县13个镇(街、园、区)精彩上演,50多名演职人员在一年多时间里大小排练60多次,只为真切传递时代精神。观看演出的观众无一不受到极大感染,在九山镇首场演出中,坐在台下70多岁的村民董金祥难掩激动之情,“这样的表演,让我们重温了老一辈精神,也易于让这种精神代代传递下去。”

凡人善举发挥“蝴蝶效应”,点滴示范汇成社会大爱。在临朐,学做模范、争做好人的社会风气日渐浓厚。临朐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公益力量积少成多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气的一支重要力量。团县委开展“献爱微公益点亮微心愿”活动,为山区贫困学子畅通升学渠道;由私家车发起成立的“绿丝带”爱心志愿车队,暴雨天气免费送行人回家;沂山风景区在郭家砚峪等5个乡村设立的志愿者服务站,重点帮扶村内空巢老人……截至目前,临朐已成立志愿服务团队100余家,形成了150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涌现出了“中国好人”王茹、“山东好人”侯学忠等先进典型360余人。

要让乡村文明之水源远流长,赋予美丽乡村“内涵”,关键还是要涵养文明的“水源地”。近年来,临朐县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做文明有礼临朐人”为主题,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构建乡村道德体系,让乡村环境变美,使德孝新风尽吹,在朐城大地启动了一场从上到下、内外兼备的乡村精神文明“深度变革”,加快了全县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文明新风沐千村”活动,从先进村庄的示范引领,到各镇街园区普遍推进,再到全民深化提升,从一面墙、到一条街、再到一个文化广场,逐渐波及整个村庄,直至覆盖全县,形成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格局,将一个个山村变为整洁、文明、美丽的现代田园式村庄。

新闻推荐

情系民生谱写华彩乐章

□本报记者侯江宏王金通讯员振刚玉松文朋盛夏时节,走进临朐县辛寨镇:梦幻清晨,如织人流置身丹河两岸山明水媚的生态长廊,凉风习习,如画美景尽收眼底;夜幕降临,丹阳湖公园...

临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