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 头雁领航

潍坊日报 2020-06-25 09:23 大字

□本报记者窦浩智

通讯员王翔

短短几年间,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从过去一个破旧的小村庄嬗变成为物阜民丰、乡风和谐的全国文明村。村里百姓都称赞说,这要归功于村里有个好书记——徐林收。

松兴屯村南边有个兴园公园,公园里一处饱受岁月侵蚀、锈迹斑斑的凉亭是徐林收最愿去坐一坐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凉亭里,他和“两委”干部议出了松兴屯的发展路。

“南面是鲜食葡萄大棚,西面是蔬菜大棚,北面新规划的是新村。”徐林收说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创业的艰辛历历在目。

2011年5月,在外经商多年的徐林收决心回乡创业,被选举为村支书。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副“烂摊子”:土道路、泥坯房、垃圾满天飞……

徐林收召集“两委”班子在凉亭边喝茶边商议,最终议出一招“好棋”:流转土地搞现代农业。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徐林收顶着压力挨家挨户做工作,给大家算“明白账”:村里牵头成立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每亩按1000斤小麦折算1200元。小麦价格上涨,按市价折算;小麦价格下降,每亩兜底1000元。这样,村民不用种地,就能旱涝保收。

“我还向大家承诺,流转土地建大棚的钱我来出,种植的风险全部我来担!”徐林收的话掷地有声,村民们也不再怀疑,1200亩土地很快流转出来。2012年10月,徐林收个人出资2300多万元,建起900亩鲜食葡萄大棚,松兴屯人从此踏上了幸福路。

55岁的村民徐凤洲在大棚建起后,身为村民代表的他成了第一批“下海”的葡萄种植人。如今,他已经承包了200亩的葡萄大棚,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大户。

2013年的松兴屯可谓“野鸡变成金凤凰”。和两年前徐林收刚干支部书记时相比,已是“天翻地覆”。村里不光发展起了大棚葡萄种植,建起了公园,还建了省级规范化学校。

如果说凉亭见证了徐林收对松兴屯产业的规划,位于兴园里的合作社办公楼则见证了小村“旧貌”换“新颜”的历程。

2015年,松兴屯的老少爷们完成了从破旧瓦屋平房到别墅新村的签约搬迁。

考察、选址、动工,每一个环节都尊重村民的意愿,建设全过程都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监工,松兴屯的民主在新村建设中发挥到了极致。不到两年时间,占地84亩、投资1.2亿元的新型集中居住区拔地而起,天然气壁挂炉、地暖、卫浴、水电一应俱全,村民们拎包就能入住。

2015年11月29日,松兴屯村张灯结彩,鞭炮齐鸣,村民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居,很多村民心潮澎湃,表示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

村民全部搬进新村后,老村复垦后全部建起了高标准的蔬菜大棚,至此,这个高密西乡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实现了土地流转、大棚覆盖、新居搬迁三个百分之百!创造了齐鲁乡村振兴的样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松兴屯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他们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小西湖景区,湖中建起小康桥、湖心岛、连心桥、民心石、逐梦石、怡心亭等独具匠心的景观,这里湖光潋滟、群芳争艳、奇石生趣,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公园差。

2018年冬天,丽珠源合作社流转村北前泊子、东姜戈庄500亩土地,引进荷兰苹果矮化技术,投资1300多万元建设中荷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名号越叫越响。

如今,无论何时走进松兴屯,街路都是始终如一的干净整洁有序,家家不安防盗网、户户不养狗,村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彻底改变了松兴屯的“颜值”。

如今的松兴屯,既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更有“崇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近者悦,远者至”的“全国文明村”。而作为松兴屯村的当家人,徐林收也成为高密市头雁领航工程的一颗耀眼明星。

新闻推荐

浑水摸鱼 “班主任”要收资料费 真班主任在班级群内发现后及时揭穿,众多家长方知是骗局

日前,高密市公安局河崖派出所民警接到辖区某学校报警,称在学生家长群里,有骗子冒充班主任向家长收取资料费。有不少...

高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密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