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穿越千年纬三路小学研学活动“文化味”浓
本版图片均由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张勇 摄
纬三路小学为学生戴上总角
“传承文化经典,争做新时代好队员”,10月12日,济南市纬三路小学265名学生开启了期盼已久的研学之旅。参观府学文庙、体验成童礼、制作泥叫虎、体验乡饮茶礼、制作线装书……本次研学活动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鲜明,在耳濡目染与亲身体验中,同学们爱上传统文化,立志做合格的传承者与发扬者。
文庙传承千年师生情
此次研学第一站来到了创建于北宋时期的济南府学文庙。济南府学文庙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济南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历代济南文化、教育中心,是我国现存的一座重要的府学级文庙。
在文庙中,学生被文庙宏伟的建筑所吸引,大成殿庄严恢弘,殿前有御碑亭和广场,广场两侧分列东西庑。看到这些建筑,学生们都说,原来古人的学校能够这么宏大,可见古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一点也不比现在差。
本次研学的活动核心是成童礼,这是古代贵族教育子女所行的一种礼仪。接受成童礼的学生表示已经走出童蒙,走向多姿人生,它是孩子成长的界碑,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成童礼前,每个老师和学生都需要穿上传统的汉服。在穿汉服期间,学生们互帮互助,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之后,同学们边学边做,严格按照古代礼仪,经过正衣冠、入大成门、行拜孔礼、拜师礼和弟子奉茶,理妆戴总角后礼成。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1个小时。
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梁红霞是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说,“行拜师礼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尊师重教天天说,但是感受到古人成童礼、行拜孔礼和拜师礼的仪式感后,让我热血澎湃。我感觉,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这种形式的活动,比老师和家长说教100遍都管用,很有意义。”六年级二班的陈康睿说,“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当我穿上汉服,向孔子和老师行礼时,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学生要知道感恩,感恩老师,感恩家长,感恩学校。”
在文庙还有一项活动,就是体验非遗制作泥叫虎。山东高密民间泥塑“泥叫虎”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是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工艺品。学生们在老师讲解后,涂鸦泥叫虎。通过涂鸦学生们既了解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又提升了动手和理解能力。
百花洲里体验技艺秀
下午,学生们来到此次研学的第二个地点——百花洲。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了济南明府城的概况和百花洲名称的由来。走在由一块块尺许见方的青石板镶嵌的路上,同学们探访各个展馆、听泉水文化、赏民俗技艺,在行走中了解济南。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同学们步入泉水人家民宿馆,馆里陈列着许多具有浓厚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老照片,以及上世纪济南家庭的老物件。同学们徜徉在展厅内,感受百年前的济南风貌,品味老济南的民俗文化。
在泉水人家民俗馆里,一本本装订规整、古色古香的线装书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线装书分为唐式、宋式、康熙式、麻叶式、龟甲式等种类,也了解到线装书的发展历史。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同学们开始体验线装书的制作过程,对齐书页、穿针引线、裱糊封面、贴上书签……经过辛勤劳作,一本线装书大功告成。看着自己制成的书籍,学生们都兴奋不已。六年级一班的王睿涵说,“动手制作线装书让我了解了古人学习生活,让我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和兴趣。”
之后,在流杯池畔,同学们诵读《曲水流觞修禊大典赋》。敬先贤、敬尊长、同窗互敬,以经典吟诵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满满的仪式感让学生们收获颇多。“我喜欢这样走出来的课堂,可以体验到很多不同的文化,这些是我们平时在课本上看不到的。”四年级二班的梁博然说。
为了让学生们边走边学,老师们准备了一个月之久。不仅提前了解研学线路,并召开带队老师会说明此次活动的意义,还专门成立了研学旅行领导组,组织本次研学旅行的实施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无误。
纬三路小学德育主任丁峰表示,学习不是仅仅局限在校园内,更需要走出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读世界、用心去感悟世界,将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紧密衔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未来,纬三路小学的老师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品艺双修,身心两健”的纬三学子。(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赵冰 冷亚茹)
新闻推荐
王寿彭任山东大学校长时,跪请已届耄耋之年的恩师傅丙鉴出山,为山大文学院教授。此时傅丙鉴已双目失明,王寿彭依然请他专授《尚书》《左传》两门课。山大聘请盲人当教授,
傅丙鉴书法■齐鲁名士□本报记者卢昱本报通讯员王喜进清末时,高密县出了一位大儒——傅丙...
高密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密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