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农田“金牌保姆”

潍坊日报 2019-09-05 11:29 大字

□本报记者孙孔嘉

通讯员窦吉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顺时应势,高密市探索实践“农民组织化+生产规模化+服务专业化”模式,建立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让现代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向广大农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多,“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成为许多农户的“烦心事”和制约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瓶颈。高密市充分发挥供销社组织、经营和服务优势,在不触动土地“三权”的前提下,引导农民自愿将土地托管。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原则,投资2.4亿元,规划建成29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服务半径3公里左右,辐射面积3至5万亩,打造遍布乡村的“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这样既能实现最佳规模效益,又符合最佳农机作业半径。同时实现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存放维护、粮食烘干储藏、农民培训“六统一”,在全省率先实现“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全覆盖。全市托管土地面积50万亩、占比达35.7%,每亩粮食作物增收400元以上。

“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成为亮丽品牌。

构筑“1+N”协同为农服务体系

为解决服务资源分散、成本偏高问题,高密市积极推动农业、农机、粮食、金融、气象等农口部门服务事项进驻农事服务中心,实施工作力量“叠加”、服务功能“整合”,形成以供销社为“1”,上述部门为“N”的,“1+N”党务、政务、生产、生活“四位一体”协同为农服务体系,实行耕、种、管、收、储、销等全链条服务,同时提供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存放维护、粮食烘干储藏、农民培训等“六统一”管理,形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网络,促使农民“洗脚上岸”成为产业工人,部门“脱鞋下田”全面接管农事。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助力城镇化建设,每人每年增加非农收入1.5万元以上。

“1+N”协同服务体系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创新“村社共建共享”机制

提高农业服务组织化水平。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程,村“两委”与供销社、农民合作社深度合作,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发展项目、干部队伍达到“四个共建”,实现供销社基层组织向村级延伸,以合作经济组织弥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缺失。把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党员带着农民富。目前,共建村已达263个,参与土地托管的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100万元,形成强村固基、富民兴社的长效机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土地托管的崭新模式,无微不至的精心呵护,让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变得更加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成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新闻推荐

高密市供电公司为群众送清凉

□记者都镇强通讯员贾聚光报道本报高密讯8月20日15:00,在高密市夏庄镇益民村西头,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施工...

高密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密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