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自解文学原乡 靠着京杭大运河想象世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实习生刘可欣摄影报道
4月7日,国内文学界70后实力派代表作家徐则臣,应四川人民出版社邀请,来到成都宽窄巷子三联书店,与读者分享他多年来作为作家、编辑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文学与世界关系的观察和思考。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出版人林文洵、小说家卢一萍、安昌河等人参与了这次分享。
文学原乡
一直是靠着大运河想象世界
大运河的影子,一直贯穿徐则臣的小说创作。
2018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徐则臣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莫尔道嘎》《最后一个猎人》《日月山》,即由徐则臣亲选篇目,亲题书名。除了收入徐则臣书写大运河和花街的小说十余部,还一并收入北漂、返乡、路上等主题小说二十余部,可以说是《北上》的前传之作,由此可遍览徐则臣文学创作之初心与全貌。
一个作家成熟的标识之一就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地理或文学原乡,比如山东高密之于莫言,呼兰河之于萧红,而京杭大运河便是徐则臣的文学原乡。徐则臣深深认同,童年影响着人的一生。对作家而言,故乡是文学的根据地,精神的出发点,“无论你在世界上走多远,其实都是以童年为参照物的,都是以故乡为参照物来判断这个世界。故乡就是地理意义上的童年,而童年是时间意义上的故乡。对我来说,这么些年来我一直是靠着大运河想象世界。这条河流流得越远,它带着我的想象力,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走得越远……运河就是文学意义上我的原乡。”创作操守
自我警醒不要生产文学垃圾
徐则臣不只是一个实力小说家,还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优秀编辑。作家卢一萍就对徐则臣作为文学编辑,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出产作品又快又好很是赞叹。
今年是徐则臣在《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的第15个年头。他笑称自己也算是一个老编辑了。对于编辑与文学的关系,徐则臣深有感触:“其实编辑工作对作家是一种消磨。很多人当编辑是想当作家,到最后未能如愿,成了职业编辑家。所以我就时刻提醒自己,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不能忘记写作。”
“作为编辑,我每年的阅读量有2000万字,其中大概1900万字是垃圾。但是,就是为了那100万字的精品,这份工作就显得有意义。因为作为编辑,我就该去剔除垃圾,把那些精品显影。我也时刻警醒自己:不要生产文学垃圾。”徐则臣如是坦陈。
而对于当代大师与经典缺乏的说法,徐则臣则有自己的思考,“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一个作家能扎根自己的时代,将时代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到,并艺术地呈现出来,我认为就是好的文学。”
徐则臣提到自己,“我不敢说我的作品写得很好。但我敢说,我的小说是在自己的时代,琢磨自己与世界关系,在我能力范围内,尽量一点一点往前尝试,努力拓宽小说边界的成果。”人|物|小|档
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的徐则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供职于纯文学“国刊”《人民文学》杂志社,著有《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等作品,获过鲁迅文学奖。
2018年底,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亮相,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讲述了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探讨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一出版便广受好评。
2019年1月,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组织评选的“2018名人堂”年度作家、年度图书盘点评选中,徐则臣凭借该作品,获得“十大作家”、“十大图书”两大奖项。
新闻推荐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冠军杨方旭和其他代表们共同启动齐鲁地产“健康计划”。本报记者周青先摄28日,...
高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密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