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小寨主”,又是“小诺贝尔” 城阳区小学生来到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品味经典作品中的“家乡事”

半岛都市报 2018-03-10 11:49 大字

小记者们兴致勃勃地参观着。半岛全媒体记者于田乐

对于学生们来说,莫言一定不陌生,可莫言的故乡多数人并不了解。日前,城阳区和美教育集团、区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小学生们的“冬日游学之旅”来到了莫言的故乡高密市,探访荧幕中的《红高粱》的拍摄现场,了解这位诺贝尔文学巨匠的成长历程,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知识讲堂中感受文学精品的魅力。

原来你是这样的《红高粱》

“我知道莫言的《红高粱》,妈妈给我讲过一些其中的故事。”路上,和美教育集团的邵子函兴奋地说道。提到莫言,大家总会想起那部脍炙人口的《红高粱》,这次小学生们“游学”的第一站便来到了电视剧《红高粱》的拍摄基地、位于红高粱影视城的花脖子山寨,“之前总是在电视剧里看到这些场面,今天我也能来现场看看了。”远远地望着目的地,小学生们就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用根根木棍垒起的大门虽然有些简陋但颇具气势,大鼓排成一排、一个个平日训练用的靶台,一座座盖着茅草的土房子还原了莫言笔下的经典人物花脖子的根据地。“从这里进去就是花脖子的大本营了,这里仿造的是座废弃砖窑,砖窑中道路四通八达,像迷宫一样,不熟悉的人很容易找不到路,这也是花脖子等人占据此处的原因。”解说员介绍道。学生们纷纷坐上了“寨主的宝座”,体验了一把威风凛凛当“山大王”的感觉,“这个就是囚车吗,之前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这里还有他们画的根据地地图”、“这是他们烤肉的架子”……学生们对室内的种种摆设兴趣十足。

如果花脖子山寨算的上是“武”,那么单家大院则是“文”的代表。单家大院是当年为了拍《红高粱》而特意建造的,剧中的“九儿房”、“淑娴房”便位于此处。在单家大院的民俗馆,蓑衣和苇笠、轿子、石磨、过去人们用来做农活的工具、各种各样的牌匾……一件件老物件还原了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现状和风貌,学生们也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陌生的小玩意儿。随后,大家来到了“九儿房”和“淑娴房”,古朴的梳妆台上摆放着件件精巧细致的装饰品,吸引了不少女孩子驻足观看。

走进旧居,寻找书外的莫言

“雕塑大家一定都见过,可用钢铁做的雕塑你们见到过吗?一会儿我们要去的是高密钢雕文化创意产业园,那里的雕塑可都是用钢铁做的。”解说员向小学生们介绍道。到达现场之后,巨大的恐龙钢雕十分抢眼,还有海马钢雕、各种“小怪兽”钢雕,以及用钢铁雕刻而成的“包公审案”现场,还有“变形金刚”系列……形形色色的钢雕十分逼真,大小、外观和神态都雕刻得活灵活现。人气最高的当属“十二生肖”和“小驴车”,大家纷纷与各自的生肖合影。

本次“游学”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平安村的莫言旧居。简单的陈设,斑驳残破的墙壁以及墙上即将脱落的壁画,学生们更多的是惊讶,“之前听爸爸说过,莫言旧居的条件挺差的,可是这真的是超出了我的预料。”实验小学的徐雅琪说道。“这间屋子年代很久远了,估计现在你们都见不到了,1955年莫言就出生在这儿,从出生到从军离开,莫言在这儿住了22年,人最多的时候这间屋子住了十几个人。和‘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这些典故里的主人公一样,莫言小时候也因为穷而买不起书看,所以他就在推磨的时候看借来的书,以此来延长阅读时间。”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小学生们都对莫言幼年求学的毅力表示敬佩。“成功和付出真的都是成正比的”、“真正优秀的人靠的都是自己”,从莫言旧居走出来,学生们感慨颇多。

新闻推荐

高密市提质增效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去年以来,高密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

高密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密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