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过上城里的生活 ——记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
□本报记者孙孔嘉
近日,记者走进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只见硬化的水泥巷道干净整洁,崭新的路灯格外醒目,粉刷一新的围墙上,张贴着全村规划建设图……谈起松兴屯村的变化,村民们都夸赞党支部书记徐林收。
党建引领、群策群力,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一直以来,松兴屯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土地粗放经营、效益低下。2011年,在外打拼30多年、成功创业致富的徐林收回村上任后,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先后到寿光、胶州、江苏、浙江等地考察学习,反复论证,果断决策,动员、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确立农民致富方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大棚鲜食葡萄。2012年徐林收个人垫资200万元,顺利推动全村整体流转土地1200亩,逐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成为高密市第一个100%整体流转土地的村落。
为打造党员先锋群体,以党员干部的硬作风带动村子发展,在徐林收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建立了党建责任清单,制定了班子三年任期总目标和年度目标,公布了“任期承诺”。今年以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等,开展党课及学习教育活动15次,引导每名党员对照“四讲四有”“四个合格”党员标准制定任务清单,对标致富典型、道德模范等,积极落实赶超措施,推动全村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设施建设等层面不断前进,实现提标跨越。
立足特色、做大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徐林收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从集体、群众双增收出发,探索推进“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鲜食葡萄产业。2013年春天,徐林收个人投资2200万元,建起了900亩的鲜食葡萄大棚,2014年第一年坐果,收入就达到1500多万元,实现农民收入增长40%以上。2013年4月村里注册了“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的模式,一年下来每户群众可收入10万元。村集体与合作社按利润二八分成,2016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
在徐林收的号召下,村民管理大棚的热情很高涨,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还壮大了集体经济。在长期的发展探索中,徐林收带领松兴屯形成了以“四要三全一评议”为内容的民主议事规范体系,真正把村内大事小情的决定权交于村民,让群众当家。
心系群众、改善民生,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让村里孩子就近接受最好的教育,村民住上楼房、有休闲娱乐的场所,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徐林收的梦想。
2012年,徐林收筹资2100万元,在村里建设了占地面积32亩、集小学和幼儿园于一体的阚兴学校,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实现了周围8个村庄孩子可以就近上学。2014年,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筹资1.1亿元,建设了大型居民集中居住区。2015年11月,整村搬迁至新村,实现了全村“家家户户住楼房,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的梦想。
今年,村里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将全村划分为6个党员责任区,32名党员全部上岗。徐林收还带领党员干部在承包责任区的基础上,对各责任区的履职情况每月一点评,主动开展党员责任棚等延伸活动,形成常态化工作氛围。
新闻推荐
沿着先烈的足迹继续前进——— 专访参加莱芜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嘉宾
□本报记者刘大伟郝磊郭延冉6月21日-22日,参加莱芜战役的部分将帅后代应邀来到莱芜市,出席莱芜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围绕对莱芜战役的历史评价、对莱芜市城市发展的整体感受以及对未来...
高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密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