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当农村改革落地生根时

潍坊日报 2015-03-11 09:59 大字

——看潍坊市产权制度改革给农村发展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上图:昌乐县五图街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种植,调整了产业结构,农民大幅增收。

□本报记者付生

农业是潍坊的传统优势产业,农业农村改革也是潍坊的亮点。过去的发展靠改革,现在要打破各种瓶颈制约,更要靠改革。

当改革之风继续为潍坊发展鼓满船帆之时,转型中的潍坊农村,通过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权,让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更为自由顺畅,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城乡统筹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家庭承包经营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小规模经营为主要特点的家庭承包经营已难以继续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传统的农业生产,苦脏忙累不说,收入还很低。每亩粮食一年的纯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样的现实,让很多农村年轻人选择了到城市打工、生活。对于推进城镇化来说,这是一种推力,但对于农村农业发展来说,却是一种悲痛,广大农村越来越出现空心化和萎缩的迹象。“明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

“平时村里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在高密市夏庄镇东武家庄村,职业种粮农民郭润宝不无担忧地说,当前中老年人种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作为一名较早开始职业种植的农民,52岁的郭润宝认为,农业生产要再上新台阶,必须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这个观念来源于他几十年的农业生产经历。

“现在小麦墒情还行,我刚浇了一遍水,如没有大意外,丰收应该没问题。”在一块230亩的成方连片大麦田前,郭润宝喜滋滋地说。

这片耕地,是他通过土地流转承租当地新岭村130户农民的,每亩每年给对方550元,流转费每三年根据市场上涨一次。

郭润宝说,要想种粮食有效益,必须得多种,规模化,种少了不行,种多了成本就降下来了。“这些地,耕种、打药、收割、灌溉全部机械化。耕种、收割,我会雇佣专业的服务队;打药、施肥和灌溉,就用自己购买的自动化机械。”

根据他的描述,这230亩麦田,如果人工浇水,一遍需要20天,用自动化的移动喷灌机,8天就能浇灌一遍水,而且浇水均匀,土地不会结块,还省水30%左右。打农药,如果用人工需要8个人干2天,他使用自走式喷药机,一天就能全部完成,不但效率高,还省药。

“这就是规模化种地的好处,如果是一户四五亩的散种粮食,不算人工,一亩地的物资成本就要高100元左右,而且效益低,支出和收获远不相抵。”他说。

采访中,郭润宝说出了规模化耕地的好处,也道出了曾经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流转土地的问题,流转这些大宗的土地,特别是成方连片的,需要所在村出面进行协调,并把不相邻的耕地给调换位置。这就出现了问题,有的农民担心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后会要不回来,特别是还有14年就到承包期限了,再延包的话,到时会不会自己就没地了?”

在高密一家橱柜店里,38岁的老板蒋涛就有这样的顾虑。在外出闯荡多年的他,靠着自己的艰苦奋斗从一名打工仔发展到拥有自己的橱柜店,他的全部精力都在生意上了,根本没时间回村里照料自己的地。

“我们家五口人一共有6亩多地,原来都是父母在家照看,随着两位老人的年龄增大,就不让他们下地了。但地老是撂着总不是个事。”其实,蒋涛老早就想把地流转出去,可盘算来盘算去,他还是放不下心。“6亩地分成了好几块,还不在一个地方,流转后,流转方为了让土地连成片肯定会找村里进行调换,没凭没证的时间一长自己就搞不清了,以后找不着怎么办?”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权属不清,矛盾就势如水火。特别是有的地方,有调地的习惯,两年一调整,三年一划分,村民瞪大了眼珠子看着这不断变化的土地。

“权属都闹不清,何谈土地流转?”搞了多年的农村工作,高密市农村经济管理局合同科科长葛晓东,为调处农村土地纠纷没少费心思,但总感觉没有权威的依据来处理,纠纷似乎没有减少过。

还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依法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为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权保障。这让蒋涛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被土地束缚,并开始享有更多的财产权利。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落地潍坊,潍坊市提出了“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巩固完善”的总体部署。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全面完成市委确定的90%以上的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523个村颁发了证书,占应确权颁证村数的99.8%;已颁证面积806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9.9%;已发证户数149.2万户,占应确权户数的99.8%。

2013年底,蒋涛拿到了自己家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并顺利地把6亩多地流转了出去。“这地以后不管谁种、怎么种,承包权都是我们家的,一看证就能找回来。”

确权颁证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参与土地流转。在全市层面上,不断增加的土地流转大大催发了实行土地经营规模化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速度,推动了潍坊农业加快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生产。

现在,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16667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40家,家庭农场4096家,共建设设施园区200亩以上的159个,露地园区1000亩以上的53个。

唤醒农村沉睡的财富

因缺乏有效抵押物而造成的“抵押担保难”、“贷款难”,一直是制约增加农业投入的瓶颈。

确权登记颁证后,农民手里的证不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但确权不是目的,根本是要促进产权流转、增值,唤醒农村沉睡的财富。

在昌邑市饮马镇小营村,36岁的隋瑞军向记者诉说着以前的贷款难。为了扩大种姜规模,他几年前就打算从银行贷款,但郁闷的是,虽然手里有地有房却无法像城里人一样抵押。银行告知,只能用五户联保的方式进行贷款,所以没有办成。

“土地是谁的都不明确,怎么可能作抵押?”昌邑市农商银行北孟支行行长李明坦言,银行也有自己的苦衷。农村地区的个人贷款项目,主要是抵押贷款、质押贷款、联户联保贷款三种方式,其中抵押需要实物,质押需要相应的存款或财产。以前,农村土地和房屋属于集体性质不能抵押,农民贷款只能走联户担保,门槛高、利率高成为最大障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对此,潍坊市从2012年就开始进行基础性安排,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管理、农村基地资产改制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作为试点之一,小营村在2012年开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3年4月,隋瑞军拿到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再次走进昌邑市农商银行北孟支行咨询贷款事项时,工作人员告诉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作为抵押,就能贷出款了,而且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商业贷款,还不用抵押金。

2013年5月,隋瑞军用自己家的6亩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抵押贷款4万元,把原本的2亩生姜种植扩大到4亩,当年就卖姜得款12万元。

2014年,依靠贷款和卖生姜的钱,隋瑞军从村里承包了20亩地,从事苗木种植,准备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大显身手。“这些苗木,四五年后就能给我带来40万元的收入。多亏了改革,让我们农民有了自己的产权,可以抵押贷款发展农业,要不然我现在还起不来步。”

据了解,到去年底小营村已经有14户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进行了抵押贷款,共计70万元。在潍坊,全市已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75亿元,发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抵押贷款90万元。

除了贷款,潍坊市越来越多的土地经营权开始走向市场,土地流转面积达288.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30.3%。

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目前,全市绝大多数县市区(开发区)、镇街按照有批文、有牌子、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制度、有台账、有平台等“八有”标准组建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在寒亭区成立的山东省首家农村产权资本化交易市场,3年间,已累加完成8200多宗交易,涉及金额3.8亿多元。

去年,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落户潍坊。经营范围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农村集体股权、农业知识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及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鉴证、农村产权资产资源评估等等。

2014年11月28日,潍坊银行为潍坊光合庄园农产品科技公司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60万元。这是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银行合作发放的全省首笔农业企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获得贷款的潍坊光合庄园农产品科技公司总经理杨猛对记者说,“以前我们也找过一些银行和担保公司,但因为土地、大棚都不能确权,无法进行抵押。现在确权了,我们就用自己承包的土地和大棚办了抵押贷款,死钱变成了活钱,确实解决了大问题。”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改革,潍坊市建立起了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奠定了基础。

但确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些农民通过开荒,将承包地面积扩大了一些;有的村庄在调地时,用两亩薄地折抵一亩好地的方式进行了承包,农民虽然耕种着两亩地,承包书上却只登记了一亩;有村庄盖房时采取的是“借山墙”的办法,有的规划不到位,院落难界定;还有的村庄租赁家庭承包地,建起了公益事业……这些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矛盾,甚至影响农村稳定。

为建立上下协调一致的组织领导机构,市、县、镇各级都成立了由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

市财政拨付专项工作经费,重点对600名相关部门、镇村工作人员和试点村干部以及300名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员,进行了相关政策法规、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和纠纷调解仲裁办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各县市区及镇街也对参与这项工作的基层干部、村“两委”成员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培训,全市培训业务人员1.5万多人次。

在确权登记方法上,潍坊市充分利用国土部门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有的地方还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手段。高密市投资418万元,实施了该市1:1000比例尺航拍工作,制作了正射影像图,为加快工作进度奠定了基础。坊子区探索实施了图解法测绘作业,整个测绘工期比原来缩短了一半以上,工作成本每亩节省了2至3元。

为保障农民对确权登记颁证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潍坊市要求每完成一个村都要求提报调查表照片、地籍草图照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地籍图》公示照片,并要求村三职干部和测绘公司技术人员签名,确保群众满意。

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潍坊市于2012年10月底率先在全省完成相关工作,共发放《集体土地所有证》31878本,发放宅基地《集体土地使用证》159.16万本,完成了全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调查、测绘工作以及所有已确权登记发证的宗地统一编码工作,并处理各类权属纠纷3748起。

为把确权工作搞好,潍坊市按照中央提出的“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主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要求,结合实际,创新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结合农村集体资产改制进行确权的办法和措施。

为此,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8533个村完成成员资格认定,占应改制村数的98.6%;8485个村已完成改制,占应改制村数的98%;6925个村已进行工商登记,占应改制村数的80%。

奎文区是全省首个整建制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县市区,为中心城区村改居和社区网格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市区,奎文区坚持用城市化的理念谋划城乡发展布局,积极探索了“多村居一网格”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对全区所有的村和社区,以主要干道和街、路、巷、河为界,优化调整为51个网格社区,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和商业服务网点布局纳入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规划一体化、设施建设一体化和环境管理一体化,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

对于这个举措,部分村庄特别是城中村的村民最初的顾虑非常大。“按照当时的规划,我们村要与周边的两个居委会合并成新的则尔庄社区,但我们的村集体资产怎么办,是归公于新的社区,还是依然属于原来的则尔庄?通过购买楼房落户的外来人口和新并入的其他居委会的人口,合并过来后是否也要享受我们村原来的村民待遇?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村民们的抵触非常大。”在奎文区北苑街道则尔庄村,村党委副书记张利对记者说道。

改革不是为了吃大锅饭,而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事权范围、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增收步伐、确保成员权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打破城乡二元机构,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扫清障碍,使广大农村和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现的路径,便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础则是推动农村集体资产改制等各类确权登记颁证。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奎文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民、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五个根本性转变”,并实现了社区管理和村庄集体资产管理的“政经分离”,社会管理归社区,集体资产成立独立的经济实体。

通过改制,则尔庄以原有资产成立了君泰经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设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种股份,集体股份占总股本的10%,个人股份占90%。按照“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公平合理”的原则,以村民的户籍、履行村民义务和享受集体分配等为基本依据,实行“一人一股”的股权配置制度和“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的静态管理办法,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最终确定个人股股东3093人。

张利告诉记者,原来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质上产权虚置、主体缺位,改革后明晰为“人人有股”,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农民的主人翁地位,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的目的。“股权到人了,资产明确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大家的顾虑也就打消了。”

改制后的则尔庄,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制定通过了社区经济组织章程,对改革后的股权配置、股权管理、资产运营、收益分配、监督管理、“三会”权利和义务等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新型社区经济组织。

成为了经济实体,就要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合作社卸下了社会管理重担,轻装上阵,确定了“经济创收、市场先行”的发展理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市场建设上来,先后投资建成了五金、便民、二手物品、商贸、文化等五大市场,开始了从单一出租厂房到自主经营专业化市场的过渡,集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13年,他们经济总收入达1234.6万元,用于股民福利分红达775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63%。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农村农业发展十分复杂的新情况,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为农村农民谋福利,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周密细致的部署,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进行了积极的有益实践,推动潍坊农村农业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壮大。

过去的发展靠改革。现在,打破各种瓶颈制约,实现新的发展,更要靠改革。

记者尚平通讯员李佳云郭海明摄

新闻推荐

小小发饰成就创业大梦想

□本报记者孙孔嘉通讯员王喜进刘洋在高密市,有这么一位年轻女孩,大学期间靠经营自己的淘宝店有了六位数的存款,大学毕业后带领团队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手工作坊,发展成了一家...

高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密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