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为文化创新保驾护航

潍坊日报 2021-03-05 08:47 大字

工作人员展示潍坊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获得的版权保护证书。潍坊传统风筝扎制工艺展示。

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是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开放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去年以来,在国家和省版权主管部门指导下,潍坊市正式启动了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全市版权工作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潍报全媒体记者潘来奎文/图

从吃“哑巴亏”

到主动申请专利

作为一家有着近三十年发展历史的企业,潍坊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是潍坊风筝产业的代表之一。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公司对版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以前的时候,版权意识差,自己好不容易创作出好的作品,用不了几天市场上就会出现仿冒产品。明明知道自己的权利受损害,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公司总经理王永训说。

王永训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逐步完善版权保护制度,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档案,制定出每年的作品创新、保密、使用、保护计划,提出版权知识培训和宣传计划。并专门成立了产品设计部门,4名设计师伏案创作、研制,款式新颖、功能先进的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目前,公司拥有一百余种风筝产品,二十余种工艺产品。自2015年起,公司相继对自主设计的风筝、布艺产品的包装礼盒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对“蜻蜓”“金鱼”“老鹰”“沙燕”“龙头”等数十款自主设计完成的风筝也申请了版权保护,公司现拥有自主商标品牌“飞鸢”及十余项外观专利,申请版权作品300余件。

版权作品登记量,是反映一个城市版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工作专班办公室下发《关于全力做好版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相关行业协会版权登记提出了明确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召开全市版权平台建设会议,着重对各平台年度版权登记进行安排部署,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版权作品登记热情。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版权作品登记20650件,较2019年增长143.3%,登记量居全省首位,登记数量和质量均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目前,全市已建成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基地、园区)5家,省版权示范单位(基地、园区)38家。

“版权进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版权助了一臂之力。作为全省率先开展“版权进乡村”行动试点,近年来,寒亭区以“版权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引领‘三农’未来”为主题,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蹚出了一条版权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每年印制2300余万张,年产值过亿元,杨家埠木版年画为寒亭区西杨家埠村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但是随着年画产业发展势头向好,版权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痛点。为维护版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潍坊市开始探索全流程版权保护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潍坊市乡村版权保护示范村镇、示范企业(园区)、带头人管理办法》,维护版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也保护该产业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依托杨家埠木版年画社,设立了区级版权工作站,西杨家埠村也成立了版权工作站,代表该村对木版年画古版版权进行集体维权。杨家埠木版年画保护协会也成立起来,帮助会员维权。”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寒亭大队负责人韩申军说,同时还建成了民间艺术品备案鉴定中心,建立民间艺术品“DNA”数据库,为著作权人维权和文化执法部门执法提供了有力依据。

此外,在街道文化站和重点企业、园区、村庄设立了一批街村版权工作站,提供免费版权登记、维权咨询等服务。文化执法、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已成常态,对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积极引导通过司法途径定纷止争,构建协会、行政、司法相衔接的版权保护体系。

2018年,省版权局批复潍坊市为全省“版权进乡村行动”试点市,试点期三年。三年来,潍坊市不断探索版权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实践,初步形成了版权助力乡村振兴的“潍坊模式”。2020年是“版权进乡村行动”试点收官之年,潍坊市选树培育了100个“乡村版权保护示范村镇”、100个“乡村版权保护企业(园区)”、100个“乡村版权保护带头人”,拍摄了“版权进乡村”纪实片,试点行动完美收官。在珠海2020中国版权年会上,潍坊市“版权进乡村行动”被中国版权协会授予“2020年度中国最佳版权实践奖”。

各方积极参与

营造良好氛围

版权保护,不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单打独斗能做好的,需要各级各部门齐心合力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去年以来,潍坊市采用网络直播方式启动实施版权宣传周活动,线上关注人数达6.2万人,此后围绕版权和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线上线下宣传,效果良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专项工作小组召开了新闻媒体见面会,各媒体利用头版、专栏、户外大屏、客户端、微信、抖音等平台对创建工作进行密集宣传;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联合发起“版权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有32所学校被纳入“版权教育示范学校”名单,全市校园版权作品登记量达3500件,首次将版权纳入全市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另外,创建工作专班精心设计印制了《版权知识宣传》折页6000册、版权知识笔记本2000册、版权特色帆布袋200个、版权特色签字笔1000支等,提高了版权工作者以及人民群众对版权和版权示范城市创建的认知度。

优化版权服务,全面加快平台建设。潍坊市明确了以产业为支撑、助力产业升级和发展的版权平台建设思路,制定了以全影婚纱摄影、泰山教育、市文交所艺术、昌邑纺织品、杨家埠民间艺术品、昌乐宝石、青州书画作品等七大版权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版权数字化平台建设方略。2020年,山东省教育版权数据运营中心、山东省婚纱摄影数据运营中心、山东省艺术数据运营中心、山东省纺织数据运营中心等四个省级版权数据运营中心在潍坊市挂牌运行,大大提升全市版权服务质量和水平。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随着国家对版权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传,大众对版权的认知度显著提升,为规避侵权风险,越来越多的比赛、评奖活动都要求参赛者必须提供原创证明(版权登记证、知识产权证)或使用授权。日前,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潍坊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合作,为协会会员非遗作品原创者提供免费登记版权服务。登记作品类别包括文章、口述、音乐、戏剧、戏曲、杂技艺术、美术、建筑、摄影、产品设计图、工程设计、微视频、模型、示意图、地图、电影等。

“作品办理版权登记,原创者可获得多种权益,登记证书可作为有效权属证据进行维权。这无疑为我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筑牢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张国华说。

版权保护,一方面要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要打击侵权盗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20年,全市进一步加大版权案件查办力度,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剑网2020”行动,查办版权类案件18起;积极探索便捷、高效的版权纠纷化解新机制,研究制定了全市版权纠纷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诉讼;着力提升软件正版化水平,正式成立全市软件正版化联席会议,建立了系统完善的软件正版化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发了全年工作计划;加大版权执法培训,承办了全国版权执法监管工作培训班。潍坊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荣获“2020年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该奖项是中国版权界最高奖项和唯一国际级奖项。

新闻推荐

国网昌邑市供电公司开展安全用电隐患治理行动 914户低保家庭免费装上户用漏保

□本报记者张蓓宋学宝本报通讯员郭鹏“户用漏电保护器是防范触电伤亡事故和涉电火灾事故的有效保障,装上户用...

昌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昌邑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