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老衙门”里住了好几年

烟台晚报 2020-12-25 10:35 大字

郑寿亭

前段时间,看了好友郝士傲先生收集、整理的《烟台记忆》老照片相册,其中有一张市府街76号、挂有烟台市人民政府牌子的“老衙门”照片。哦,42年前,那里曾经是我们的宿舍啊。往事悠然现前,原来,我从来不曾淡忘。

1975年秋天,原市政府(现为芝罘区政府)正在建设东附楼,我们住的宿舍,暂时调到原市府街道办事处的二楼上。当时的4间宿舍先后住了轻工局、团市委、环保办公室、经委的6位舍友。后来随着舍友工作的变动及宿舍调整,常住的人只剩下我和轻工局的齐科长、刘科长。齐科长家在潍坊昌邑农村,每年除了十余天的探亲假,全以宿舍为家。刘科长家在东郊初家镇刘家滩村,平时骑自行车通勤,只在冬季或遇刮大风下大雨的天气时,回宿舍住。

1978年,原市政府的东附楼建成使用后,市机关事务局调整了机关职工宿舍。齐科长、刘科长和我被安排在“老衙门”的北屋中堂东侧一间大房。我略有不快,觉得赶不上别人被安排在新办公楼五楼好,那里冬天有暖气,洗漱、上厕所都方便。

齐科长看出了我的小情绪,说:“‘老衙门’这个平房是我提出要的。虽说住这个房不如新房方便,但还是有好处的:一是不用再爬楼了;二是这个房冬暖夏凉,屋里虽没有暖气,但冬天不扣咱们的取暖费,一冬可以省下24元钱。再说,屋里有花盆炉子和烟囱,冬季实在太冷的话,咱们还可以花点钱,去买点烧柴,晚上生炉子;三是这个房虽然老一点,但它房梁高,前后都有大门窗,空间宽敞,前廊出厦,青砖地面,老百姓的平房是没法比的。能在‘老衙门’里住一遭,或许是咱们人生一次难得的经历。”

经他这么一说,我顿时不那么郁闷了:起码,一个冬天省24元钱取暖费是看得见的。对我来说,等于多了大半个月的工资。

搬到“老衙门”北屋后,夏天的确是凉爽,可到了冬天,就没有齐科长说的那么“冬暖”了。房屋门窗老化,透风煞气,单片玻璃保温差,屋内阴冷,室温不足10度。齐科长晚上冻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对我说,要想法找张裕公司经理要一张烧柴票,要我到位于现在烟台一中南校对面的原张裕公司木工车间,花2元钱买它100斤烧柴。几天后,齐科长拿着一张100斤烧柴票给我,说:“交钱时要个收据,拉回烧柴时,一定要跟门卫说一声,免得人家以为我们用的是公家的烧柴。”

烧柴买回来了,我们在花盆炉子里搁点废纸,点燃烧柴,一会儿工夫,宿舍就暖和了很多。不过,烧柴很难买到,不能光烧这个,齐科长就和我利用星期天到锅炉房捡些煤渣,借个小推车推回宿舍囤着,寒冷难耐时,就用它生炉子。而后几年的冬天,我们就靠这个办法解决了取暖问题。烧煤?不敢的,怕的是被人家发现,省下的那24元钱取暖费就要泡汤。

那时,机关工作人员每天晚上7点到8点半,要到办公室参加政治学习。有时,齐科长的同事晚上回家前,也会到我们宿舍“探一头”或者聊会儿天。聊得高兴时,齐科长会拿出烟台老白干或三鞭酒,再拿出从老家带回来的小海米,与同事们喝两盅。偶尔也有局长晚上回家前,到我们宿舍坐坐。有一天晚上快9点钟了,轻工局一位局长到我们宿舍,脸上的表情有点痛苦,说牙痛,要找齐科长。我正纳闷他牙痛怎么不去看牙科时,齐科长回来了,见状,当即拿出烟台白酒,倒了一杯,让他喝一口并在嘴里含一会儿。那杯酒很快见了底,我看他的表情渐渐放松下来,好像牙痛明显减轻了,脸上也有了笑容。这个“偏方”令我印象深刻。

齐科长每月47元的工资,要寄30元钱回家,自己能动用的钱不足20元。为了让同事们到我们宿舍既能过把酒瘾又不违规,他也是动了不少脑筋。

每隔几个月,齐科长就会委托我利用外出办事的机会,顺便帮他买一桶20斤的烟台白酒,或去张裕公司买40斤三鞭酒底子(看起来像污泥,回来能沉淀出部分三鞭酒)。每次,齐科长都会事先与酒厂那边打好招呼,并且嘱咐我:“不要跟人家说是我买的酒,就说给你老爹买的酒。这样子,虽然优惠得不那么多,但不违规啊,我喝起来心里也踏实。”那时,我到西郊企业办完事后,会顺便去烟台酿酒厂,依嘱找厂长买酒。厂长有时会调侃我:“年纪轻轻,知道给你爹买酒,孝子啊!”其实我老爹滴酒不沾,我也从没给他买过散酒,替齐科长跑腿,白赚了个“孝子”的名儿。

我们宿舍离办公室很近,齐科长科里的女同事们有时也过来看看,帮我们搞搞卫生。单身汉的被褥洗洗浆浆是个难题。我和刘科长离家近,可以拿回家浆洗,齐科长就没法办了。不知为什么,这个难题好像每年都能解决。后来我才知道是齐科长科里的热心大姐牟瑞春做的好事。

每年夏天,牟大姐总会主动将齐科长的被褥拿回家洗洗浆浆,缝好后,再不声不响地送回来。有时,牟大姐到宿舍来,看到我们的床单、枕巾或换下的衣物脏了,也会不动声色地拿回家洗净、晒干再送回来,让我们非常感动。这件事,牟大姐坚持了好几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齐科长、刘科长解决了家属两地分居,我也结婚成家。我们先后搬出了宿舍,住在“老衙门”里的日子才算结束。

我们曾经住过的市府街76号,如今已改建成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但那段日子永远留存在记忆里。齐科长说得对,那真的是我们人生中难得的经历。

新闻推荐

潍坊7403对新人领到“电子结婚证”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宋文娟)自潍坊市10月26日上线试运行婚姻电子证照以来,新人婚姻登记时领取“电子结婚证”...

昌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邑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