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组成难民大队连夜转移

潍坊晚报 2017-09-17 11:00 大字

李守国李守朋李忠堂讲述跟父亲逃亡时的情景。今年80岁的李忠堂是寒亭区固堤街道李家营村村民,“李家营惨案”发生时,他只有10岁,跟着当民兵队队长的父亲北逃。他们走泥湾过沼泽,露宿野外,一次次躲过了敌人的追击。李家营解放后,共产党帮他们修复家园,给他们发放粮食。李忠堂感叹:“那个时候真没想到自己还能活到今天,这多亏了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潍北县委紧急部署干部群众连夜转移

据李忠堂回忆,1947年9月9日,国民党部队进驻李家营村。他们围着村子建堡垒,“不管家里住没住人,他们入户就拆,拆房子,拆门窗,每家每户都被拆的乱七八糟,建好堡垒后,他们又开始抢粮食。”李忠堂说,国民党部队驻扎后,就在村子里抢粮食,每天都有4个保队入户,遇到不配合的农户,上去就打。

李忠堂说,原本国民党是要进驻李家营村北边的固堤街。从潍县城出发后,国民党部队开展“拉网式”扫荡,计划扫清八路军势力,将八路军赶到北部沿海去。国民党大部队在出发前派先遣部队提前出发打探情况,不料被八路军的一支小分队袭击。

得知先遣部队遭遇袭击后,国民党大部队不敢贸然前行,此时他们正好经过李家营村附近,考虑到李家营村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临时决定驻扎下来。

国民党部队每天下午四五点准时赶往老潍县城,共产党联防队埋伏在虞河附近,偷袭国民党,由于联防队没有武器,眼看要吃亏,便选择撤兵。

此时,聚集在潍县城的汉奸、土匪、地主恶霸、地痞流氓组成的“还乡团”蠢蠢欲动,准备大规模的反攻倒算。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潍北县委根据西海地委的指示要求,召开会议、紧急部署,迅速动员,组织党员、干部、革命群众等积极分子向北部沿海一带转移。

潍北县委把转移出去的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组成了“难民大队”,有组织的向北部沿海一带转移。李忠堂的父亲是李家营村的民兵队队长,也在此次转移的名单里。李忠堂跟着父亲连夜向北部沿海转移。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他们互相帮助,克服重重困难,走泥湾过沼泽,露宿野外,一天要转移行走近百里,一次次躲过了敌人的追击。

由于天气渐凉,很多人没有携带厚衣服,再加上连夜转移,一边转移一边躲避敌人,不少人开始吃不消。转移队伍走到央子,共产党在此有个粮食库,转移人员原本打算在此借宿,第二天再继续向昌邑北部转移。没想到的是,刚刚到达粮食库附近,敌军就烧毁了共产党的仓库,让转移人员无处躲藏。无奈之下,转移人员只好继续前行,有的往西走过弥河,有的往东走过虞河。李忠堂跟着父亲向东转移,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到达了昌邑地界。昌邑方面不了解转移人员的情况,不让他们进入,要提供证明才能放行。等拿到相关证明,进入昌邑地界已经是第二天了。

转移人员来到昌邑的瓦城,八路军独立二团正驻扎在此处。在了解转移人员的情况后,将转移人员进行安顿。

小船超载河中央遇险几十名妇女落水而亡

今年77岁的村民李守朋告诉记者,提到李家营惨案,他有一番独特的“记忆”。李守朋告诉记者,李家营惨案发生时,他的大哥在武工队工作,二哥在县公安局工作,都是党员干部。在国民党反动武装准备进犯之前,他们就已经得到了消息,随时准备撤离,当时他只有7岁。

不过,当国民党反动派武装真的向李家营村进犯的时候,却只有他和父亲逃了出去,他的母亲留在了村里。“当时母亲怀了身孕,眼看着就要生产了,根本不适合长途奔波,迫于无奈,父亲就把母亲留在家里,带着我逃走了。”李守朋说。

提到当年的大逃亡,其中的艰苦难以用语言描述。当时年仅7岁的李守朋至今仍清楚记得,那一年的雨水特别大,数千名群众扶老携幼,背着包裹向潍北沿海和寿光等地奔逃。当时敌人一直在后面穷追不舍,枪声、炮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又加上有敌人的飞机低空骚扰,更加重了人们往前奔跑的紧迫感。

李守朋说,有一天他们一行人跑到寿光北部的一个村子时,需要渡过弥河,当时他跟着父亲上了一艘船,但由于船超载,他和父亲又下来了。结果,这艘满载着妇女的船,在渡到河中央的时候,因为不堪重负翻了过去,几十名妇女落水淹死,“当时假如我和父亲没有下船,说不定我们俩的生命早就终结了。”李守朋感叹地说,尽管在大逃亡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但相比在李家营惨死的这些干部和群众,他们要幸运多了。

四十多名革命家属在潍县被关了半年

今年70岁的李守国,曾经担任过李家营村的党委书记,他是李守朋的弟弟。国民党反动派开进李家营的那一天,他刚出生三天,因为他们母子俩的“共党家属”身份,当时还在襁褓中的他,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关了起来,在牢房中待了四十多天。

李守国告诉记者,村里的老人都和他打趣,说他是“监狱里的小萝卜头”。1947年10月18日,李家营被潍北独立营重新解放,敌人在狼狈逃走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他们这些被关押着的革命家属,把他们全都带回了潍县城。

“听母亲说,我们被关押在潍县城足足有半年多,当时一起被关押的革命家属有四十多人。”李守国说,直到潍县战役即将打响前,他们这些人才被我军用还乡团的家属给交换回来。

李守国说,虽然当时的他不懂事,但这是他一生最苦难的经历,“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腥风血雨,但我同样为我的大哥二哥,为英勇的潍县人民感到自豪和骄傲。”

新闻推荐

“虾兵蟹将”涨身价节前合谋“姜”你军想吃螃蟹的快入手姜价已在高位新姜上市后或跌价

中秋节前后持鳌赏菊是古时就有的习俗,今人也尤其喜爱,因为螃蟹在此时最为肥美。开海后,9月的海鲜市场异常热闹,梭子蟹、海虾、爬虾、海螺等备受市民喜爱的海鲜均已上市。记者走访海鲜大市场...

昌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昌邑,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