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楼内总飘怪味牵出制毒大案

潍坊晚报 2017-08-25 12:15 大字

居民楼内有刺激性气味,居民以为甲醛超标,检测后却发现正常,遂向警方求助。滨海警方深挖线索,在公安部、省公安厅和潍坊市公安局的技术指导下,成功侦破了“12.14”特大制造、贩卖毒品案。截至目前,警方已抓获遍及全国9省14市的犯罪嫌疑人19名,缴获毒品200余千克,缴获毒品半成品300余千克,创潍坊一次缴获甲卡西酮毒品数量历史之最。

居民在家闻到刺激性气味,检测未果后报警

2016年7月,滨海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接到辖区群众袁某报警,称其楼上邻居涉嫌使用某种危险化学品,散发腐蚀性和刺激性气味,影响其家人生活,请求公安机关出警解决。接警后,敏锐的禁毒民警意识到这里面很可能“大有文章”,一边向禁毒大队负责人汇报情况,一边迅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为免打草惊蛇,民警乔装来到袁某家中,对现场进行了认真勘查,但未发现其楼上住户制造毒品的痕迹,拉曼光谱仪等专业设备的各项检测数据也都正常。禁毒民警又对袁某进行了详细的询问,最终发现了其楼上住户的蛛丝马迹。

袁某有一天做饭时发现,他家与楼上连接的下水管道破裂,像是被腐蚀所致,且从中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性气味。他上楼找邻居时,那名男子很痛快地答应帮袁某修补漏水的水管,且大方地承担所有墙面维护等费用。修好水管后,袁某发现刺鼻性气味依然很强烈,怕影响家人身体健康,他便找了检测房屋甲醛的专业公司。专业人员检测发现甲醛并未超标,怀疑刺鼻性气味是不能检测出的其他“污染物”所致,建议袁某报警。

禁毒民警心中的疑问更深了,是什么气体竟让专业检测公司都检测不出来?民警在后续几天的调查中发现,楼上住户竟在楼下水管修好后将房子紧急出售了。结合袁某提供的邻居经常夜间搬运白色塑料大桶的可疑行径,民警大胆推测,其楼上很可能是一个制毒窝点,平时运送的白色塑料桶内很可能装的是毒品。

民警暗中排查,确定嫌疑人制毒、贩毒行为

综合分析后,警方从刑警、禁毒、网安部门抽调精干警力组成“12.14”禁毒专案组,迅速展开综合研判及侦查工作。

通过摸排调查,发现袁某的楼上邻居为潘某,今年33岁,福建省泉州市人,在滨海区一家化工厂从事技术员工作,有十几年工龄。今年,其妻子刚生下二胎儿子。在外人看来,生活轨迹平稳的他并没有任何不良前科,在对其亲属进行调查时也未发现有不良前科。

潘某的“干净”履历,并不能掩盖其违法犯罪的蛛丝马迹。民警在将潘某平时乘坐的个人车辆展示给袁某看时,袁某一眼就认出这是潘某平时用来运送白色塑料桶的车辆。民警在跟踪此车辆后,又确定了一处隐藏在昌邑某农户家中的制毒窝点,并将潘某雇佣的刘某、宓某二人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梳理。

办案民警在调查潘某时,发现其“爱好”网上购物,经常买入物品,且出手阔绰,往往一花就是几千元,有时甚至过万元,最可疑的是他还经常寄出包裹。细心的民警意识到,这里面很可能暗藏玄机,便对潘某的快递进行了核查,发现其买入的大多是广东深圳某化学用品网店的东西,邮件包裹则是发往全国各地。

在进一步梳理潘某买入的物品后,更坚定了办案民警对潘某制毒、贩毒行为的判断,因为潘某买入的大多是化学反应用器皿,并巧妙地用甲苯清洗剂、丙酮清洗剂来混淆易制毒原料的购买记录。在民警果断将其寄往全国的邮件进行截获审查时,终于确定了潘某3人生产毒品的种类——甲卡西酮。

案件破获后民警才知道,潘某能大量通过包裹寄送毒品而不被查获的“内幕”。潘某的妻子曾在快递公司工作,因此潘某十分熟悉快递公司的运送人员及运送流程。潘某在快递公司运送车查验包裹完毕快发车时,直接将包裹扔到快递车上,以此逃避快递包裹查验环节。

专案组兵分多路进行收网,缴获大量毒品

在掌握了潘某3人网上联系毒品下线、通过物流寄递或者当面交易的方式贩卖给外地贩毒人员的违法行为证据后,考虑到潘某制造、贩卖毒品的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流毒较深,民警对潘某3人的社会关系再次进行了细致梳理。

今年1月10日,民警顺线追踪,获悉潘某将与山西长治、河南安阳两地的毒贩进行交易。民警兵分两路赶往山西、河南两地布控,同时对潘某、刘某、宓某及其生产窝点进行秘密盯控。查实犯罪嫌疑人潘某将前往刘某处取毒品,然后通过快递方式将毒品发往外地。经省禁毒总队批准,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统一协调指挥,以滨海公安分局禁毒民警为主力,迅速组织收网行动。

在山东,犯罪嫌疑人潘某驾车前往潍坊经济区与刘某接头时,民警将二人抓获,现场缴获毒品30余千克,毒资2万元。同一天,民警在潘某、刘某家中缴获毒品170余千克,捣毁隐秘在昌邑的制毒窝点1处,缴获毒品半成品300余千克,制毒原料1宗,制毒设备1套。

在山西,犯罪嫌疑人曹某和田某分别在长治城区、襄垣县通过快递取毒品时,被滨海禁毒民警当场抓获,共缴获毒品2包,2.5千克,从而掌握两条贩毒网链。

1月16日,民警将潘某手下的另一名制毒犯罪嫌疑人宓某抓获。打掉山西长治的石某、曹某为首的贩毒网链一条,揪出山西襄垣以田某为首的贩毒网链一条。

2月14日,抓获河南安阳毒贩胡某、山东聊城毒贩臧某,缴获毒品2.5公斤;抓获河南安阳毒贩申某。2月16日抓获河南台前县毒贩乔某。2月22日,在河南安阳抓获毒贩刘某,一举捣毁刘某2处制毒窝点;辽宁省阜新市毒贩沈某、谢某也被当地公安机关逮捕归案。

专案组通过物流信息研判出广东深圳的汪某、彭某等3人多次向潘某非法贩卖丙酮、甲苯等制毒物品。3月1日,民警赴广东深圳将3人成功抓获。

8月8日,专案组打掉河南安阳制毒窝点两处,缴获假卡西酮5公斤,抓获制毒犯罪嫌疑人李某等3人。8月10日,在北京抓获逃犯邱某,最后一个犯罪嫌疑人终于落网。

毒品网络涉及九省十四市,19人先后落网

通过讯问,潘某3人在铁证面前很快交待了自己非法制毒、贩毒的违法犯罪行为。

2016年初,潘某无意中加入一个化工聊天群,发现群内有高价收购某种化工“定制”原料的广告。从事十余年化工技术员的他发现,生产这种“定制”产品的原料都可以从网上购买,如果生产出来很有利润,他便通过网上购买制造该原料的物品。“自学成才”逐步摸索竟让他生产出这种“定制”原料,如期交货后,对方按每公斤10000元的价格支付了其报酬。

潘某从2016年3月份开始生产这种“定制”原料,随着他生产出的“定制”原料纯色越来越好,买家一度按照每公斤16000元的价格支付其报酬。精于化学的潘某虽然渐渐发现其制造的很可能就是毒品,但是最终没能抵抗住高昂报酬的诱惑,昧着良心继续制造毒品,并通过快递发给全国各地的买家。

据警方介绍,该毒品网络涉及山东济南、潍坊、聊城,河南安阳、濮阳,山西长治,辽宁阜新,吉林长春,广东东莞、深圳、汕头,四川绵阳,湖北武汉,重庆等9省14市。至此,潍坊滨海公安分局先后打掉贩毒网链8条,抓获19名制贩毒犯罪嫌疑人,捣毁制毒窝点5个,一举捣毁了这一遍布全国的制毒、贩毒网络。

目前,涉案人员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文/图本报记者张少华通讯员田鑫于振中

新闻推荐

昌邑山阳村实现产业转型

本报讯8月17日,记者获悉,昌邑饮马镇山阳村坚持以“党的建设创优村、经济建设创强村、环境建设创靓村、新农村建设创名村”为目标,依托矿产、旅游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分别获省第一批...

昌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邑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