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只要不退休,工作没二线 ——记昌邑市“最美党员”王建三

潍坊日报 2017-07-09 09:17 大字

□本报通讯员李生涛李国辉

今年“七一”前夕,在昌邑市举办的“最美党员”颁奖典礼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59岁的卜庄镇马疃社区工作人员王建三荣获“最美党员”称号,并为全市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作风课,用自己平凡的事迹为临近退休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

“多学善用才能造福群众”

熟悉王建三的人都知道,善于学习是他的特点。四十年前,他高中毕业后就到当时的南逄乡农技站参加了工作。自知底子薄、基础差,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他有空就看书学习、写工作笔记,并陆续考出了山东农业大学专科学历和农艺师职称。1997年更是凭借“万亩大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开发”项目,获得了潍坊市科技进步奖。

2002年调到卜庄镇扶宁社区工作后,王建三为了让群众快点走上致富路,产生了在当地推广种植大姜的想法。面对群众的顾虑,他自己从家里带来了种姜的工具和种子,动员一位村干部拿出了四亩地作了头茬试验,结果大获丰收,亩产超过了9000斤。在他的带动下,附近的大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群众收入大幅增加,也带动了村容村貌很大改观。

直到今天,王建三依然保持着学习的习惯。他时常说:“经常给脑子充充电,心里才觉着踏实,咱不能因为工作累了、岁数大了就不学习、混日子,多学善用才能造福群众。”

“党员干部就得听党指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面广量大,乡镇干部很可能今天干这样,明天干那样,有时这块活没干完,那块活又接上了。如此局面如何应对?王建三给出了答案。

农技站、建委、经委、社区等乡镇基层岗位,王建三几乎干了个遍。2006年,王建三服从组织安排,从夏店的农技站调到敬老院担任院长。这让擅长农业技术推广的他一时犯了难:“这帮‘老小孩\’经常因为‘作息时间不一致、你打呼噜影响我睡觉\’这样的小事闹起来,动不动就来找我,弄得我跟个幼儿园长似的,天天焦头烂额。”

永不服输的他经过仔细观察揣摩后,把相互能说话聊天的先安排在一个宿舍,脾气不对付的隔三岔五调换一下房间。老人们的意见少了,问题也慢慢解决了。“共产党员就要听党指挥,服从安排,想方设法把工作干好,抱怨解决不了问题。”王建三深有体会地说。

“得站好最后一班岗才行”

在当地干部群众眼里,老老实实、兢兢业业是王建三的标签,都说他是一头孜孜不倦的“老黄牛”。最近几年,也有人曾经劝他:“三哥,都快退休的人了,别这么玩命了。”

对此,他总是这样回答:“只要不退休,工作就没有二线!”

卜庄镇马疃社区党总支书记潘晓瑞说:“作为老同志,他从来不摆老资格,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社区抢着干这干那。看到社区缺物件,只要是他家里不用的,都拿来贡献给社区了。我工作中遇到困难,他总是主动帮着想办法……在他的影响下,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们工作干劲更大了。”

面对夸赞,王建三笑道:“现在全镇上下都在为建设大美卜庄、造福侨乡百姓忙得热火朝天,咱年龄大了不假,但决不能想着享清闲。该担的责任还得担,该干的工作还得干,得站好最后一班岗才行啊!”

新闻推荐

昌邑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工作专项督导

本报讯(通讯员孙婷婷齐晓重)为深入贯彻落实昌邑市表彰奖励暨“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强化“四种意识”,突出“五个导向”,昌邑市坚持严格控编,严格评估,严格督查,利用1个月时间,...

昌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邑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