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每位学生成才提供多样的学习图景 一所新学校崛起的“奥秘”

齐鲁晚报 2016-11-21 00:00 大字
学校的快乐高校课堂本报记者秦国玲通讯员冯珊珊

办学三年,昌邑潍水学校已经送走了两届毕业生,连续两年位居昌邑市中考前列,优秀生比率全市第一名。剖析这份成绩单,昌邑潍水学校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作为学校的掌舵人,校长于海港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源泉在课堂、学生的能力发展在课堂、老师的专业成长也在课堂。如何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课堂,助力他们成长成才,是潍水教育人孜孜不倦、始终不渝的追求。

讲评公开课

让课堂“精”起来

在王文卿老师的讲评公开课上,每一位同学的手中,不单有一张前几天考过的月度质量检测试卷,还有一张与之对应的讲评学案。

从讲评课开始,于子洋同学就跟随王文卿老师的节奏,在试卷与学案两者之间来回切换。“这张学案,就像是试卷的延伸,在错题精准讲解的基础上,也实现了举一反三。我自己感觉,有了它,做错的题不仅得到了纠正巩固,也让我有了知识和思维延伸的空间和意识。”课下,于子洋对记者说道。

王文卿看来,自己的这份学案有三个“独到之处”。一是错题梳理。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错题情况进行分类,在课堂上节约时间,让师生在课上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解决疑难问题。其次是错题知识点梳理和课内探究。学案设置的重点在学生错题的集中分布区,这需要老师课前做好功课。通过批改学生的试卷,做出统计,然后根据错题分布的集中点进行学案设计。在学“当堂达标测试”中,学生们通过解决问题后,当堂测验的方式,进行自我检验。这样做,错过的题就不轻易忘掉了。

“传统课堂上,老师拿着考卷从头到尾地讲解。学生听得疲倦,浪费大量的时间。”昌邑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朱永军如是说。讲评学案的意图是要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引导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拥有个性化学习的路径和阶梯。

课程改革

让课堂“动”起来

在《热气球上升的秘密》课堂上,齐超男老师用热气球上升的视频导入,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热气球的上升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齐超男老师介绍,“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学校的“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情景设计中,发现问题,从课堂变学堂。教学法要求每一个教师不仅强调知识与智能,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以及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抱负等健康心灵和完整人格的培养,既看预设性目标,更看生成性目标,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知识点。

在8年级8班,记者发现课桌摆放一改传统的插秧式,改为拼起来的课桌,这是学校试点的“合作学习型课堂”。不同于以往老师的全面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听,讲台上,老师也不再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主角,学生是主角,不时站上讲台,比比划划、展示自己的思考,他们敢问、敢说、敢上黑板、敢下课桌讨论。这里没有老师的呵斥和监督,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甚至是台下的听众。而这种模式计划在新初一全部推行。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创新实践的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样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硕果累累。徐博雅和吴佳璇在昌邑市中小学生创新技能大赛中,徐博雅获团体赛一等奖、个人赛二等奖,孙欣坤、陆超凡分获个人赛一、二等奖;在潍坊市中小学生创新技能大赛中,孙欣坤获得一等奖;多名同学的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发明获奖。

“老师不是教你死记硬背,教的是思维方式、能力、技能。”于海港向记者强调,课改的目的旨在帮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生态系统,让其终身具备“造血功能”,教知识不如教方法,教方法不如培养思维、启迪智慧,让学生自悟方法。

为学生发展

加上“活力”翅膀

课程改革,最考验的还是师资。如果把学校比作一条船,教学质量就好比是船身,课程建设就像是船桨,给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昌邑潍水学校,为了多维度的提升课堂质量,学校专门设计了“课堂评价量表”,一堂课有多少同学参与回答问题?老师设计的提问能否启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索,教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观察课堂,提升课堂的掌控能力?……学校对课堂进行了深度变革,让课堂越来越精彩,备课越来越娴熟,让所有老师的课都成为公开课。

初中部教科研主任孙晓燕介绍,在潍水学习后续“互联网+课堂导学”的整体架构中,老师们的优质课将录制为“微视频”资源,将所有潍水教师自主研发、积累的结晶都录入潍水资料库。老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对与本节课相关联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性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分层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肯定与自我纠正。

在学校一间办公室内,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教师们有准备课件、钻研教材的,有在写课后反思或与学生谈心的。教师们的敬业精神感染着每个人。上班时间,精心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成了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通过以校为本,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共同体”。学校郭云龙老师受益于学校的发展,目前已经是学校思想品德教研组的组长,“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集中研修,包括观看师德录像、专家讲座、沙龙研讨、教师大讲坛等多种形式,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教材、教学设计、课堂氛围等教育环节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促使自己的观念逐步更新”。目前,昌邑潍水学校共有省市级课题7个,其中《“快速高效课堂”整体推进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已结题并推广应用。过去的一年,在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学校5名教师获得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走进昌邑潍水学校的课堂,老师不再是手拿戒尺的“夫子”,他们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利用有限的几十分钟时间,引导孩子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亲身体验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孩子们发掘学习的乐趣,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形成了“美妙课堂”。学校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模式、丰富课程设计,改变了师生生命状态,改变了课堂结构,走出了一条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围之路。

新闻推荐

抓文明就是抓民心—乐陵市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纪实之一,抓文明就是抓民心—乐陵市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纪实之一

西城街道贾家庵村村民李建华常年在廊坊做生意,1月初,他打算回来在乐陵城区买套楼房。等回村一看,他忽然改变了主意,决定不买了。“以前羡慕城里生活,干净整洁,现在村里环境一点不比城里差,家里宽宅大院...

昌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邑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