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情淡薄,是生命第一。待疫情解除时,我们再走亲访友叙情意!” 杜家庄防疫记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不断有人呼吁: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别把农村忘了。这个担心有道理:从防控技术到物资,农村都是薄弱点;又恰逢春节,在城里工作的人们回农村老家过年,而村民在春节要走亲戚串门儿……
今年春节,我回到老家昌乐县红河镇杜家庄,对农村防疫有一点切身感受。
说来惭愧,我对新型肺炎疫情重视起来,是在回到昌乐的那一刻。1月24日约11时,我开车沿青银高速回到昌乐。刚下高速路出口,便看到几位“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在查体温,旁边有警察维持秩序。前者防护服加口罩,不苟言笑,动作麻利;后者警服加口罩,打量着每个下高速公路的人。
医务人员很懂行:“车里空调热,你们先下车吹吹凉风,这样查得准。”查体温很快,对方将一个智能体温计在额头前一探,叮一声便出结果。我忍不住问:“都放假过年了,你们还上岗检查?”对方有着老家人惯常的直爽:“过年?先防肺炎!”昌乐县有800多个自然村,几乎每个村都有在外边工作、打工的,这是村庄防疫的第一道岗。
据了解,昌乐在春节前成立了6个体温筛查点,对4个高速公路出口、汽车站、火车站等重点关口,进行24小时体温筛查。
回家过年的重头戏,是在大年初一早上,挨家挨户到村里的本姓长辈家拜年。父母在这方面要求严格,我参加工作21年,除了两次在工作地过年,其余19年的大年初一,都是跟着两个族哥拜年。今年初一早上,母亲主动提出:“到你大娘和四奶奶两家拜个年,其余的不去了。”“啊?”“不是防肺炎吗?”母亲回答得干脆利落。
同样是因为防范疫情,在大年初一上午,母亲分别给我在外县的三个舅、三个姨打电话,叮嘱年初二不用来看她了。往年的年初二,他们老老少少要来近二十口人。
母亲仅上了一年学,对防疫的认识怎么这么深刻?“看电视,还听人家说。”父亲说。父母有一台大屏幕的液晶电视,几乎整天开着。我拿起遥控器随便换了几个频道,从中央台到各个省台,都有谈防疫的。就是最基层的昌乐电视台,也在滚动播放防新型肺炎知识。当晚的昌乐新闻15分钟,防疫新闻占了一半以上时间。
还有“上门服务”。村会计学成在除夕前一天,就把县里的防疫明白纸发到每家每户。据闻全县共发放10万份明白纸、5000张海报。在除夕当天,县委县政府还通过电视、公众号、APP等,建议全县人民都在家过春节,暂时不要走亲访友。我找到明白纸,上边很感性地写道:“不是人情淡薄,是生命第一。待疫情解除时,我们再走亲访友叙情意!”
在如此高密度的宣传下,大年初一早上,村里几乎没有拜年的,大街上冷冷清清的。父母由于辈分的原因,往年要来二三十拨拜年的,今年仅有四拨。他们坐在一起闲谈,我在旁边端茶倒水,听他们聊会家常很快又说到疫情上。
一个更重大的“变故”发生在25日晚上7点。学成在村微信群里发布通知:按上级要求,明天上午在村主要路口检查外来人员;村民不要让亲戚来走访、串门。26日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按往年经验,这一天村里将增加大量人口。担心大家不重视这条通知,学成将其连发了两遍,同时转发了“爱昌乐”APP建议大家不走亲戚的文章。
这些“编排”很有效,很快有人在微信群里回应:“年初一一动不动,年初二按兵不动,年初三纹丝不动,年初四岿然不动,年初五依然不动……”
26日早上7点多,村里大喇叭响起,还是建议通过电话或微信拜年云云。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各村都有的喇叭,曾一度消失,昌乐在前些年投资为每个村又购置广播喇叭,既播放新闻,又播戏曲音乐,很受村民欢迎。久违的喇叭声响起,我们家从老人到孩子都侧耳倾听,而且都听进去了。
26日9点,红河镇召开社区书记以上干部会,专门研究防控问题。这里的防疫一刻都没有放松。
村民们对这些措施反应如何?杜家庄嫁到外地的女孩王国凤在村微信群里留言:“杜家庄的亲人们过年好,给你们拜年了。响应号召我今天不回去了。”
再翻翻朋友圈里关于加强农村防疫的建议,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新闻推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潍坊市要攻坚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强化枢纽地位;攻坚城市治堵,提高通行效率,全面提升交通...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