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实现“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全覆盖

潍坊日报 2020-01-07 08:49 大字

本报讯(记者付生通讯员孙欢欢李海波)去年以来,昌乐县坚持以流程再造为深化政务服务变革、优化营商环境、再造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聚焦聚力重点工作,重构重塑办事流程,创新打造“拿地即开工”模式,蹚出一条深化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助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的好路子。

“拿地即开工”模式是昌乐改变过去固有的审批流程,推行项目审批大并联模式的深度改革。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土地竞拍手续和企业与部门间的审批手续相对独立、并行推进,在法定审批手续、法定审批程序、法定公示时限一点不少前提下,并联推进涉及11个部门、22项审批、备案手续的审批流程。对审批时序进行充分调整,将规划设计方案批复、能评、环评、消防设计审查等18项手续提前,实现在招拍挂及成交公示的35天法定时限内,同步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批前公示、图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等手续。实行土地附带规划设计方案一起出让,由意向用地单位搞好规划设计,在土地挂牌出让前,依意向用地单位申请,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审批、项目立项、能评、环评等手续办理,无论最后哪个企业竞得土地,一律按照原定规划进行建设。土地摘牌后,如不是意向用地单位竞得用地,则在土地成交公示5天内,对前期各相关手续的实施主体进行变更,实现土地手续与工程审批手续的准确匹配、合理变更。在初期试点的基础上,昌乐县深入探索“拿地即开工”模式在社会投资类工业建筑项目和政府投资类项目方面的应用。目前,工程建设三大领域审批模式的运行框架和具体操作流程已梳理完毕,并绘制出流程图,实现“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全覆盖,社会投资类工业建筑项目和政府投资类项目正在该县重点项目上试点验证。

全力解决“审批转圈”问题,是实现“拿地即开工”的重要基础。探索实践中,昌乐县聚焦工作需要、项目需要、投资主体需要,着力突破程序化、部门化、利益化框架,开展跨部门区域事项整合、流程再造、联合勘验、数据共享,组织15个审批部门对审批事项开展全过程梳理、全流程再造,建立项目审批“绿灯制”,打破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条件限制,规划设计方案批复、地质勘探等18项手续均提前办理。

其中,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提前至招拍挂期间,节约审批时间20天。

“拿地即开工”模式还打出了领导协同、部门协同、部门与企业协同的“组合拳”。该县建立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靠机制,由包靠县级领导负责所有审批事项沟通协调,联席会议上确定事项,相关职能部门无需再请示部门分管领导,第一时间行动、落实。建立重点项目指挥部机制,从发改、工信、住建等15个部门抽调骨干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县委、县政府充分放权授权,指挥部集中研究项目审批所有环节,职能部门并联推进,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建立部门与项目方沟通交流机制,推动部门与企业沟通常态化,遇到问题即时沟通、即时解决,实现审批事项由“投资方催着部门办”为“部门催着项目方办”,避免企业“来回跑、反复跑、多头跑”。

新闻推荐

定制“扶贫菜单”让社会组织“照单下菜”

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增强扶贫的针对性,昌乐县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为广大社会组织定制“菜单”,按照贫困户所需逐...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