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三年地,没摸过一张锨;节约万吨水,效益成倍翻 瞧,这家农场主这样规模化种粮

农村大众报 2019-07-19 14:55 大字

整个农场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昌乐县朱刘街道种粮大户张建勋,自2015年起,开始尝试规模种植小麦、玉米。经营中,张建勋积极接受现代农业新理念,大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粮食种植向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农场规模扩大到2000亩,且基本实现高效节水喷灌全覆盖。2018年,农场实现纯收入2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小麦平均亩收入1200元,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7月2日一大早,张建勋的苗丰农场拉走了最后一车今年收获的小麦,从6月中旬收割后,今年他的所有小麦平均售价在1.15元-1.175元/斤,每斤比小农户的售价高出0.1元;其最高亩产1300斤,平均每亩销售收入约1200元。

“种一亩粮食,一年赚100元是不叫赚钱,但是种1000亩就是10万元。每斤粮食比别人多卖0.1元,每亩收益至少又能多赚100元。规模大了,就赚钱了。”张建勋算的规模账看似简单,学问却很大。他从最开始的50亩地起步,到落户朱刘街道成为2000亩农场主,逐渐摸出了门道。

张建勋认为,种粮不赚钱是因为种得少,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增产又增收。2017年,他注册成立昌乐县苗丰农场,在朱刘街道办事处及朱刘东村、朱刘西村等村村“两委”协调下,以600元/亩的价格陆续流转土地2000亩,将闲散土地“化零为整”,集中生产经营。

成本方面,他利用规模优势,农场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直接与大经销商甚至厂家对接,省去中间商环节,实行批发价供应,每亩生产成本降低15%。

终端方面,作为“大客户”,他生产出的粮食直接供应大型粮食加工厂,平均每斤粮食价格高出市场价格0.1元—0.2元。经过测算,每亩农田种植粮食作物纯收入达460元,比一般农户高出300元左右,规模化经营带来的红利初步显现。

同时,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提升,为小麦实现高产巩固了基础。

农场成立之初,虽然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成本实现下降,但由于种植规模大,需用工量大,人力成本大大上升。为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张建勋大胆投入140万元,争取省财政补助280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采取指针式喷灌、卷盘式喷灌、固定式喷灌三种节水喷灌模式,实现了对整个农场的灌溉全覆盖。

“与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比较,喷灌一年可节水约12万立方米,用工用时少,灌溉效果还更好;按每亩两季增产100公斤粮食,整个农场总增产就是20万公斤。”张建勋又算了一本科技种粮账。

如今,偌大的农场里,除了远处的机械设备正在喷灌,不见任何人影。“就是喷灌也只需要手机操作就可以了。”张建勋介绍。

不止节水灌溉,张建勋还积极对接社会化服务,聘请专业化植保队伍进行田间管理,利用植保无人机,两天半即可完成一次2000亩农田全覆盖喷洒,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

张建勋告诉记者,整个农场,他只雇了4个长期工人。因为施肥施药都是专业团队作业,浇水作业都用手机联网遥控,农场耕作、播种、植保、收割、粮食处理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机械作业。“种了三年地,我还没摸过一张铁锨呢。”张建勋说。

2018年,张建勋还积极开拓市场,优化种植结构,接高效益的蔬菜订单种植。他调减了秋季茬600亩玉米,照单改种了白萝卜,亩产1.5万斤,每斤售价0.2元,产品直供韩国客商,在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每亩纯收入达1800元。

“苗丰农场开展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农业技术、机械推广应用,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增效增收。要积极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农户流转土地提供明晰产权、规范合同等基础支撑和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公共服务,推动农业生产走适度规模化道路。”昌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军清介绍。

张建勋告诉记者,他的农场要继续以种粮为主,同时顺应粮食种植优质化发展趋势,计划与食品加工企业开展订单合作,尝试种植济麦44、济麦229等强筋小麦新品种。

“这是用于制作高档面包、拉面和饺子等食品专用的特种面粉,每亩收益将比种普通小麦还高出200多元。”张建勋说。

新闻推荐

老年组乒乓球赛决出多个奖项

本报讯潍坊市第二十届运动会老年组乒乓球比赛于近日在奎文区顺翔全民健身中心闭幕,经过两天的比拼,共决出多个团体...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