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的担当 幸福指数的希望
□本报记者付生
通讯员孙欢欢
在昌乐县宝都街道,有这样一支干部队伍,他们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豁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做到了问题能解决、矛盾能化解、任务能完成,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
“十年前一亩地收入2万元,十年后还是2万元,这不是发展的道理啊。”
对农民来说,土地是“命根子”,每一条增收渠道都与土地紧密相关。沿309国道向西,过了昌乐城区,道路两侧风景霎时统一起来:连片成海的大棚,颇为壮观。这里属于宝都街道尧沟片区,十年前就是昌乐的大棚瓜菜生产核心区域。
“在昌乐,都知道尧沟的百姓收入高,十年前一亩地就能收入2万元。”东西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全说,“可现在,基本上一亩地还是2万元。这不是发展的道理啊。”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昌乐不少传统农业种植区奋起直追,田园综合体、高效设施农业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发展。而向来以瓜菜种植“老大哥”自居的尧沟片区,却仍然以产出效益都是“过去式”的第一代传统拱棚种植为主体。“从全市创新提升乡村振兴‘三个模式’中汲取力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标准、重品质、增效益。”宝都街道党工委挂职副书记牟朋飞告诉记者,尧沟片区是昌乐最早解放思想发展大棚瓜菜的,也是第一批从中尝到甜头的,却也造成了当地群众对新事物的接受难。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宝都街道决定在东西王村规划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给种植户提供贴息贷款的方式,按照统一设计标准自行进行棚体建设。目前,一期500亩、51个新式大棚完成建设,如期完成了移栽定植。
“这种新式大棚,棚体高、空间大,配套自动控制、水肥一体化,还能机械作业,同样的品种,种植密度是过去的两倍,劳动强度却减少了一半,种出的瓜菜品质更是不同以往。”作为村支部书记,王全带头把自家的老式棚改建为新棚。他的大棚种植的是西瓜,根据他的计算,用新棚种植的,仅成熟期就缩短20天左右,卖得早每斤价格能高出2元左右。一个5亩地的大棚建设费用35万元,使用寿命20年,两年半就能收回成本。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宝都街道把示范园建设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通过实施“五百亩精品、六千亩示范、四万亩带动”工程,吹响了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先锋号角。
“有了排水沟,以后说啥也‘淹’不着了,政府给咱去了一块‘心病’”
在尧东村种植户王金嵩的大棚里,西瓜秧苗长势喜人,他和妻子边“拿岔子”边跟记者聊天。“有了排水沟,以后说啥也‘淹’不着了,政府给咱种瓜的去了一块‘心病’。俺要好好种,早日把去年的损失找补回来。”
去年8月,一场洪灾让宝都群众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因为地势较低,上万亩瓜菜大棚成为一片泽国。大棚完了,收成没了,老百姓心疼啊。
“遭灾一次不可怕,怕的是经常遭灾。十几年了,因为建大棚把原有排水沟都填平了,雨水来了排不出去,大雨小淹成了常态。”姚东村党支部书记姚克德说,街道好几次想推动排水沟建设,但都因为大棚拆迁难没有干成。
为官避事平生耻,越是艰险越向前。为避免大面积涝灾再次发生,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必须上。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宝都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琪华告诉记者,为把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建好,街道每天调度工程进度,通过持续宣传动员,进棚入户宣讲政策,让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为民办事的决心和力度,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自开工以来,当地共拆除整棚63个,棚头1817个,拆迁土地300亩。工程结合天然地势差,以自排方式为主。对于部分逆高程区域,适度增加下游土方开挖量、确保所有沟渠最终都能汇入河道,完成排水。目前,这个占昌乐县农田排涝工程量77%的大型工程,已完成70%。新的排涝沟渠连点成线结网,覆盖整个尧沟片区大棚种植区,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雨停水退,为片区农业产业升级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不棚改的话,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住上新楼,我们又成了城里人。”
一个城市,往往会有南关、北关的所在。在过去,那里必然是城市的繁华之地。可随着时代的向前和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曾经的繁华之地变成了棚户区。棚户区改造与民生福祉、城市品质提升息息相关,但昌乐南关、北关的改造,却因种种因素,始终让开发商望而却步,一拖再拖,成了老大难。宝都街道抓住棚户区改造政策“窗口期”的大机遇,下决心实施棚户区改造。
在北关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区项目二期建设现场,扬尘实时监测系统正常运作,7台塔吊同时作业,施工人员正忙着进行基础钢筋、模板施工。作为昌乐县棚改安置区项目示范样板,北关棚改安置区项目正以最快的速度加快建设。“二期共9栋楼,每一栋楼都有独立的施工小组,我负责5栋楼建设,预计今年6月份主体全部封顶。”施工方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现场生产经理卢涛告诉记者。
南关、北关两大片区共涉及棚改群众3100多户、征迁土地1400余亩,棚改“一次拆净”,开发“一步到位”,全程“零障碍、零强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今年年底,北关一期1486套住宅房将达到入住条件,古城小学、幼儿园会在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南关、永康等安置区项目年底前全部完成主体施工。
“优先建设幼儿园、小学、医院等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要素配置,实现公共服务和民生设施区域一体化布局,让南关、北关居民过上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王琪华告诉记者,通过棚改实施整建制拆除、大片区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配套,将老城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活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
新闻推荐
新南外环路外移5公里 将与新东外环路一起搭建绕城环路,分流过境车辆
南外环路(G309青兰线坊子流戈庄至潍城潘里段改建工程)施工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其建成后,将与正在施工的东外环路一起,...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