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校园 拥抱智能未来
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智慧校园建设将有助于学校构建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化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繁荣发展和“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不断满足学校“互联网+”特色办学的需求,本版特别推出专题报道,介绍各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特色和亮点,充分发挥这些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动潍坊市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科学发展。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促“能本课堂”智慧生成昌乐育才双语学校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本报讯(记者孙孔嘉通讯员徐春玲)学生人手一台终端设备,课前老师把预习题发给学生,学生做好后提交给老师。老师根据数据分析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标注出普遍容易出错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备课笔记。课后,教师在终端布置作业,根据答题情况分析,针对学生的薄弱点推送相应的微课,做到精准教学。这是昌乐育才双语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精彩一幕。
近年来,紧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走进教育领域、走进课堂的步伐,育才双语学校以学乐云智慧教室为依托,坚持“教师能本构建、学生能本学习”的双向驱动机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选择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落脚点,初步探索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的“135能本智慧课堂”。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抢占信息化制高点,以智慧校园为顶层设计,构建信息化环境,设计“135能本智慧课堂”,以学乐云平台和移动终端为依托,引进智慧课堂“8+8流程”模式(即包括教师教的8个环节和学生学的8个环节),以小组合作为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捆绑为评价机制,以教师开发的“学本”(预学案、导学案、检测案)为支点,最终达成“一个目标、三个阶段、五个维度”的“135能本智慧课堂”的愿景。具体流程中,其一为教师“8环”导引,即学情分析、发布资源、完善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下达新任务、讲解与点评、个性化推送、批改作业,其二为学生“8环”践学,包含预习、课前讨论、展现与分享、合作探究、实时测评和反馈、运用巩固、完成作业、总结回顾。教师“8环”导引和学生“8环”践学根据教学需要交互进行,共同组成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了教与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循环。在实施过程中,“135能本智慧课堂”坚持教师、学生双向驱动,追求教师能本构建、学生能本学习,围绕学生“自主、自觉、自能”的成长品质,引导学生“生成、生态、生活”的价值追求,引领学生不断进行有效思考、深层思考,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品格提升、生命成长。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了教学、教研、校务、社会服务的智能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促进师生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135能本智慧课堂”将“学乐云教学平台”“移动终端技术”与学校治学理念进行了有机整合,发挥出了“常规课堂、多媒体课堂、互联网课堂、移动终端”多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组合运用。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平台上,学生讨论热烈而有序,发言积极而深刻。“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使相对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能够更加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引而有方、爱而有度、导而有法,让每一个生命更加拥有深度、宽度、高度和亮度。
“互联网+”技术引发教育的变革,学校的围墙正在悄然打破,学习变得没有边界,个性化学习变得不再遥远,新的教育生态正在我们身边逐渐生成。奋进中的昌乐育才双语学校将继续坚持“忠诚于以人为本,致力于社会中人,专注于能本发展”的治学之道,用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创树独具魅力的“能本教育”特色品牌,让学校真正做到智慧管理,老师智慧教学,学生智慧学习。“互联网+教育”让生活化特色教育硕果累累——寿光市文家中学打造信息时代的“智慧校园”
□本报记者孙孔嘉
通讯员袁鹏张世宗张鑫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科技与教育实现了完美结合,“互联网+”教育正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近年来,寿光市文家中学以“让每个孩子的梦想都是甜美的”为办学目标,谨记“日三省,智明得”的校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认真探索适合的“互联网+教育”范式,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和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生活化、常态化,让“互联网+教育”在文家中学这片沃土上花香四溢,硕果累累。
课堂:“互联网+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智慧校园”建设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老师的工作越来越便捷。学校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进行备课、教学、科研、教务管理、校园管理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以及应用,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实现教育过程的智慧化、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学校着力提升一线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深度融合的能力。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到“四个一”:制作好一个创新课件,设计好一节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优秀教案、导学案,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课,参加一个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自主开发了融课件、优课等于一体的校本资源库,还充分发挥自动录播室作用,每学期组织一次一人一堂优质课活动,收集了大量优秀教师评课纪实,让现代化设施为生活化课堂增光添彩。
社团:“互联网+教育”助推学校创客教育
学校建设了创客学园、实践学园等专用创客教室,依托“互联网+”,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各类创客教育实践活动,作品丰富多彩,档案齐全,并形成校本特色。
创客学园内培育了小白菜、苦菊等18种绿色植物,采用无土栽培模式,让学生真实感知新技术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的特点。生物社团积极开展创新实验研究,为家庭居室阳台栽培绿色无公害蔬菜提供试验数据。生物学社团、物理学社团、信息学社团的学生合作,设计制作了两套智能控制系统,一是通过土壤湿度感应实现自动浇灌;一是根据室内光线自动启动植物生长灯,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田园乐趣,学校建设了实践学园,分韭菜园、杭椒园等12个菜园,运用自动喷灌技术进行浇水。种植作物分别由不同的班级学生管理,按时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习性,班与班之间定时交流,架起知识与实践的桥梁。
学生们将在创客学园里制作的成果应用到实践学园的管理上,将智能灌溉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温湿度远程采集、自动远程浇灌,通过用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控制,足不出户解决浇水问题。
共赢:“互联网+教育”开启家校共育新模式
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孝心和诚信教育,每周一个孝心活动主题,家长将活动照片发在班级微信群里,班主任制作美篇再发给全体家长,既传承了孝德、诚信优秀传统文化,又落实了学校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理念,让敬老孝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一名学生身上生根发芽;开通校讯通平台,将学生到校、离校情况和作业布置、完成等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指导家长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微信群、校讯通及时得到答复。良性的互动,便利了家校的沟通,使学生教育工作更加顺畅。做好“互联网+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昌邑市新村中学打造智慧校园推进教育现代化
本报讯(记者孙孔嘉)真正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将互联网思维深入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昌邑市新村中学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经过一个学期研究,逐渐形成了“互联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真正打破了教育系统中线上线下教育的壁垒,建立起了线上线下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努力在互联网教育拉锯战中夺得先机。
新村中学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把“互联网+”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和补充,建立了教师培养和评价考核制度,把互联网应用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的前置指标,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
学校老师处于各个年龄段、分属于不同学科专业,学习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有很大差异,如何在短时间内,把高效智慧化教育设备或应用系统都用起来是一个难点。于是学校充分利用学乐云平台组织教学,针对个别年龄大的教师在运用平台进行教学上有一定困难的实际,学校实施“结对子”方案。让年轻教师与年长教师结成了对子,使每一位50岁以上的教师都有一名年轻的“辅导员”。“辅导员”帮助自己的帮扶对象解决在使用平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其迅速熟悉平台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校教师,增强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学校利用腾讯校园来实现对学校信息化管理,包括签到、工作日报,公务流转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学校给住校班等安装摄像头,学校领导和老师通过小蚁摄像机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控学生动态,有效改善了学生秩序。
学校推广“微美课堂”的使用,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同屏器,老师们直接带着手机进课堂,就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既方便了学生,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此同时,学校创建“智慧教室”,给理科能力较弱的同学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校试行BYOD模式,允许学生使用手机,统一管理、存放,老师在菁优网上建立了虚拟班级,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精选试题,每天利用20分钟左右的课外时间完成,通过不断的交流、练习,提升自身能力。完备的数字化平台,让学校真正做到智慧管理,老师智慧教学,学生智慧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与北海高级技工学校联合办学,借助北海技校的师资和器械,扎实开展科技社团活动,举办科技进校园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意识。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学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让智慧应用推广更有效,进而全方位地做到智慧用心育人、智慧课堂教学、智慧高效管理。在此基础上,学校又进一步完善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共享数字资源、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的创新应用。
总而言之,昌邑市新村中学在上级领导部门和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学校将遵循“互联网+”的规律,以全市“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提升教育供给各个环节,如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学校互联合作关系构建、校务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虚拟化、协同化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需要。紧跟互联网时代教育革新的步伐——诸城市舜王初中打造“互联网+教育”特色学校
□本报记者孙孔嘉
通讯员张伟王永波
李嘉诚曾形象地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对于“互联网+教育”的推进,也需要一种内部力量去突破。“互联网+”时代,如何迎接经济新常态下的“互联网+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界思考、热议的话题。
学校发展要跃上新台阶,就必须顺应时代,有所作为。诸城市舜王初中全体师生在互联网+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加强互联网优质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不断创新学生学习方式和学校育人模式,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学校
学校依托诸城市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本街道的便利,借助舜王街道党工委提出打造机器人小镇的前景规划,积极与公司取得联系,公司现已成为学校固定的校外活动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借助迈赫机器人公司的材料支持,定期组织学生到机器人大世界进行动手实践;借助公司的人才技术支持,每周邀请他们来给学生上课;让每一名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给社会带来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教育创新
为进一步调动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制定、完善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并借助网上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以此带动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使用能力。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成果显著,仅2017年就有21位教师获奖,其中三位教师的课被推送到山东省参评,一位教师的课被推送到教育部参评。
加强组织培训提升运用能力
助力学生个性、自主发展,是学校信息化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师们积极利用学校现代教学设备,制作课堂教学需要的课件及相关的资料,利用班级多媒体系统组织大容量、高效率的现代课堂电子化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学校成立有专人负责的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定期对教师进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培训,现在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熟练使用人人通云平台开展备课、授课、课堂检测、师生交流、家校互动等,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在学校工作中,已利用互联网实现公文流转、信息宣传、校务公开、实验室、图书室、图书借阅管理、微机室等信息化管理。
组建研发团队打造特色项目
学校应时而动,在教育内容、教育合作两个方面大胆尝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为打造学校特色项目,学校成立创新教育项目研发小组和互联网+创客+编程思维骨干教师团队,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创客和编程思维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创客和编程思维教学活动,取得明显效果。目前经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已成功设计、组装具有创新特色的3D打印机,同时定期对各类机器人进行组装和升级工作。
每周四下午是学校机器人社团固定的活动时间,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16位社团成员在创课实验室里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他们在这里实践、争论、创新。组团以来,社团积极参加各类大赛活动,在省、市组织的机器人大赛和机器人足球比赛中屡获佳绩,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借力信息技术助推教学内涵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窦文纲)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工作,按照整体规划、统筹实施、资源共享、应用优先的思路,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施。学校实施“宽带网络进校园、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省市示范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率先建设数字化技能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加快配置实用教学实训软件,建设服务学生和社会的网络学习平台,为转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升教学及实训质量提供条件保障。目前,学校已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等,学校网络1000M光纤接入,现有计算机1000余台。学校教室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并配备高规格教学一体机,现有多功能机房9个,数字仿真实训室6个,全自动录播教室2个,智慧教室4个。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库。为加快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学校各专业均建立了完备的信息教学资源库,便于师生交流自主学习。目前,学校已建成覆盖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会计基础》等省级精品课程12门。学校汽修专业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理实融合、校企互动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课题结题验收。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重点领域,作为教师教学改革工作、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推进合作教学。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积极举办“数字课堂”“数字教学”“数字实训”等信息化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在2017年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学校获得省赛一等奖1项、市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推进学生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方便快捷地开展各项活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倡导个性化学习,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利用互联网手段分析教学情况,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学生。各专业成立“互联网+创客+编程思维”骨干教师团队,编制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创新教学活动,建设了动漫实训室、设计与应用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摄影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创新活动,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
借助信息资源库建设,引导各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系统。目前,学校实训基地已建设6个虚拟仿真实训室,实现20多门课程、100多个实训项目的仿真教学,提升了实训成效。在近三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先后获得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连年荣获“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强校”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记者都镇强通讯员文报春报道本报昌乐讯昌乐县人社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该县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去年以来,昌乐县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的人...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