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扩建书院开讲会促交流

潍坊晚报 2018-01-14 10:37 大字

地处古营丘、平寿、下密三个政治中心之间的浮烟山麓台,自古就是文人学士读书治经、修身养性的风水宝地。一位麓台学子,才华横溢,18岁考中举人,一场京城会试,让考官成了“抱经先生”。他就是教育家、山左著名理学家、潍县古文派的代表——阎循观。

文章惊艳却名落孙山会试阅卷官抱卷大哭

阎循观(1724—1768)字怀庭,号伊蒿,昌乐县黎家村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出身于有明清全国四大科举世家之一的昌乐阎氏。阎氏先世山西太原人,自明洪武初迁居昌乐。从康熙到嘉庆年间,连续5代血亲考中7名进士,20名举人,50多名监生、贡生,200多名秀才。

阎循观是独子,6岁丧父,11岁丧母,曾“铺草苫,枕土块”为母亲吴氏守孝。阎循观由官至宾州府知府的伯父阎廷佶抚养长大。《阎氏家乘》记述,阎循观儿时“性颖敏,读书过目不忘。”他来到麓台书院后,“乃奉程、朱为宗”发奋攻读。乾隆七年(1742),年仅18岁的阎循观考中举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礼部在京举行会试。这次考试,由翰林院侍读学士卢文弨任阅卷官。卢文弨发现阎循观的文章辞简淡醇,非同一般,各阅卷官争相传阅,都赞叹不已,“堂当置第一”。于是,卢文弨将考卷呈荐给会试主司刘统勋(诸城人,浓墨宰相刘墉之父),力争推荐该卷为第一名,而刘主司不觉得好,没有采纳。卢文弨不服,再次抱卷上堂与刘统勋争辩:“不应该失去这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刘统勋仍没有重视这位老乡的考卷。名次敲定,阎循观被排除进士之外,名落孙山。卢文弨竟抱着阎循观的考卷在大堂上放声大哭起来。该事件在翰林院甚至京城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有人便称卢文弨为“抱经先生”。卢文弨则把自己的堂号命名为“抱经堂”。卢文弨整理校勘文献、注释诸子经书的“抱经堂”藏书全国闻名,今仍保存完好。这次会试,阎循观虽然未中进士,但他的才华与名声已在京师传播开来。

扩建麓台书院建立讲会制度

深受打击的阎循观一度无意科举,于是回到麓台书院,开始了讲学生涯。

这时,各地慕名求学的学子不断增加,阎循观在《西涧草堂集》这样记载:“浮烟山自明代刘应节建起麓台书院后,四方学子联袂入山功读。在西涧草堂建成前,由于麓台书院倾圯而改在修贞观学习。”为此,阎循观、夏秦玉和修贞观的张道士倡议募捐集资,扩建书院。工程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竣工。新建校舍南屋10间,东屋3间,西屋2间(厕所)。张道士又把修贞观(今名“朝阳观”)的“讲经堂”5间借给书院使用,加上原有的校舍,可容学子百人以上。同时,又置学田数十亩,由师生自行耕种,“以农养学”。

清乾隆年间,在阎循观的影响下,潍县韩梦周、高守训,昌乐阎循中、阎学尹等名士,也相继在此攻读、教学,并取得了卓越成果。特别是韩梦周执教后,远近学子纷纷前来拜师求学。他们的弟子,不仅来自周边的潍县、昌乐、安丘、寿光、临淄、莒州等地,甚至有人来自江南,书院一派兴盛。

阎循观讲学之余,与韩梦周尝试并建立“讲会”制度,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倡导不同学派相互讲学、共同交流。“讲会”有严密的组织,明确的宗旨,详细的约规,隆重的仪式。阎循观、韩梦周、阎循中等名师主持“讲会”,敞开院门开展论辩答疑、学术争鸣等研究交流活动。慕名而来听讲者非常多,如官至宗人府府承、顺天学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掖县毛式郇父子,官至协办大学士、咸丰皇帝恩师、滨州杜受田父子;潍县官至协办大学士的陈官俊,莱州、诸城、高密等地学者,不胜其数。清朝廷派出学使、山东学政相继来此视学选贤,书院为朝廷输送了大批人才。

乾隆二十四年(1759),潍县知县韩光德筹集捐银3040两,建潍阳书院,院址在城里大十字口迤西,有厅房、楼房29间。两个书院的名师多有走讲活动。

时隔九年会试中第告病辞官重返书院

乾隆三十一年(1766),在他人的苦劝下,阎循观再次进京参加会考。这一年正巧卢文弨仍然任阅卷(分校)官,揭榜时,侍郎刘荫榆唱到第九名,卢文弨发现是9年前的阎循观,激动地对大家说:“当年卢某为其抱卷流涕的阎循观这次真考中了,我们可以为他鼓掌了!”大堂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接下来,乾隆皇帝接见阎循观,询问了他的家世后,非常器重这位新科进士,钦命他为吏部考功司主事。阎循观在职期间,出差时“自带麦饼”以防“因食误公”,对每件事情“必详核比例,准情酌理而后定稿,决不随方就圆”。做官不到3年,就以病告归,回到家乡。告归后,又重返麓台书院,继续讲学著述。

阎循观在著述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著有《尚书读记》一卷、《春秋一得》一卷、《西涧草堂诗集》四卷、《困勉斋私记》四卷,这十卷著作全部被《四库全书》收录。他的著述奠定了他在山东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地位,他和麓台书院的名师韩梦周、刘以贵,以卓越的儒学成就,被《清史稿·儒林传》收录,后人把阎循观与韩梦周并称为“山左二巨儒”。

乾隆三十八年(1768)六月,阎循观以疾终于家,年仅45岁。他一生有25年的时间,倾尽所学传道授业,著书立说,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麓台书院。

新闻推荐

昌乐县朱刘街道万山幼儿园首届家长开放日圆满结束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增进家园的联系与沟通,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12月21日上午,朱刘街道万山幼儿园举行了本学期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

昌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