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潍坊市教育发展成就综述
李强/制图□本报记者孙孔嘉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工作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以改革统揽全局,突出制度创新,构建现代教育治理机制取得重要进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校分开、专家办学、评价引领、课程推进、社会参与、督导保障”制度体系,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让全市人民拥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致力于改革创新
五年来,全市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全面深化,建成完善的专家办学制度。全市270余位新任校长全部从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者中产生,新任校长平均年龄降到45岁以下;全市校长研究教育教学的时间由56%提高到82%。
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办学活力显著增强。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共招录新教师14000余名,其中音体美、英语、心理健康教育等急需学科教师1800余名。全面推开以“县管校聘、按需设岗、分层聘任、绩效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市1194所中小学全部实行设岗竞聘。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意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推开,优教优酬机制加快建立,班级管理团队激励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保障,为3.5万名原民办代课教师落实补助1.3亿元,580名老民办教师待遇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潍坊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制度,成为学生发展兴趣、发挥特长,学校立德树人、回归规律,教师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重要制度保证,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12月,被教育部确立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
办学体制改革持续加力,民办教育异军突起。五年累计吸引社会投资137.2亿元,民办中小学发展到86所,涌现出昌乐二中等一批各具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全市基本形成“公办保基本、民办供选择”的办学局面,为解决公办学校“择校热”这一全国性难题提供了“潍坊方案”。
致力于立德树人
五年来,潍坊市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加强德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教育融入其中,建立起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合、注重体验感悟、遵循规律的德育课程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生本化改造,建立起具有潍坊特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全市95%以上的学校开发了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特色课程,中小学学生社团达到9848个。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每县(市)1处中小学生校外科技综合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投资2.6亿元建成国家级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新建命名300处市级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家庭教育蓬勃发展,所有中小学全部免费为家长开设4次8课时的家教课程,建成国内首个线上家长移动学校“亲子共成长”公共服务平台,线上与线下、日常与集中相结合的家校融合育人体系基本建立。教育质量连年攀升,一批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连续15年全省领先,共有7.3万名学生升入重点本科高校深造;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共获得98块金牌,连续8年位居全省金牌榜首位。
特别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学生,资助帮扶实现全覆盖。健全残疾儿童、孤儿、留守儿童、家庭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资助救助体系,全部实现“应助尽助”。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学生救助体系,精准识别、阳光救助,五年累计发放资金12.8亿元,救助学生128.3万人次,没有一名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为全市840名轻度残疾儿童提供与普通孩子同等教育,917名重度残疾儿童在家享受送教上门服务;为全市322名孤儿、973名留守儿童逐一配备教师妈妈(爸爸);对全市4.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流入地政府安排到公办学校接受无差别教育;建设518所“四点半”学校、101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和978个农村社区儿童俱乐部,较好解决了学生平时放学早和节假日无人看管问题。
致力于均衡协调
五年来,全市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预算内教育投入2016年达到165.15亿元,比2011年增长86.2%,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先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提升市区中小学建设工程、解决中小学“大班额”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02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419万平方米,中小学标准化率由40%提高到100%。
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46所,新增学位12万个,省级示范幼儿园达到265处,居全省首位。在城区新建48所普通高中,所有高中学生全部在城区接受优质教育。8个县市投资30亿元,建成5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和3所山东省规范化中职学校,率先在全省实现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所省规范化以上标准学校的目标。
致力于精准服务
五年来,潍坊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新突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对接全市“1669”产业体系建设50个特色品牌专业,省级品牌专业达到15个,居全省首位,围绕产业建专业机制基本形成。建立灵活多元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组建16个省、市职教集团,与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集团内学校60%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开展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3+2”贯通衔接人才培养试点,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互融互通,构建起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大力开展“招院引校”,高等院校发展到19所,在校生17.8万人,体系完善、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和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大军,已成为潍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和招商引资的品牌。
致力于现代治理
五年来,潍坊市持续推进政校分开、管办评分离,着力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坚持转变部门工作职能,全面推行目标、项目、清单、底线、风险、协商、价值等七大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明确责任,推动行业由管理向治理转变,针对学校的检查验收、评比达标由57项压缩到7项,文件、会议下降了47.8%。赋予学校干部提名、教师管理、学生评价、课程开发与实施等自主权,大力推进以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一校一章程,以及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为主要内容的“四会一章程一核心”学校治理结构建设,在寿光市、高新区、昌邑奎聚街道区域内和100所中小学加大依法自主办学试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治理,建立起办学满意度调查、家长评教、办学理事会、第三方专业评估等制度,在2016年度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经济社会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潍坊市以95.27%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17市和全市参加行业双第一。“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回首五年走过的教育发展之路,潍坊市承担的9项国家级和15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高中考试招生、教育综合督导、第三方评价、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家庭教育、发展民办教育、管办评等多项改革成为影响全国的改革经验,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大教育改革典型。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届获得教育改革创新最高奖的市;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展望未来潍坊教育发展,信心百倍。全市教育工作者定将全心全力投入到永不停歇的教育发展中,这不仅是提升全民素质的必经之路,更是潍坊市政治、经济全面发展的后备积蓄之力。
新闻推荐
查找问题立清单 全面对标找差距 ——昌乐县审计局“强基层、铸铁军”工程纪实
□本报记者何赛通讯员张同波滕立国为进一步落实“强基层、铸铁军”工程,昌乐县审计局立足自身实际,把查找问题作为工程实施的着力点,全面对标找差距,强作风、提素质,力争打造一支“作风...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