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生命因爱而完整
年,逄赧赧远离了青岛的亲人,只身来到昌乐县特师附属聋哑学校。那年她岁,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特教生涯,一年又一年耕耘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爱心和执着填补着一个个原本残缺的生命。1月6日,记者从昌乐县特师附属聋哑学校获悉,年月份,逄赧赧当选“中国好人”。年,平凡的人生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为她赢得了此项殊荣。
寓教于乐提高聋童学习兴趣
刚来昌乐县特师附属聋哑学校时,逄赧赧接手的是一个“加强班”。怎样教育好这些聋童,作为班主任的她没少费心思。学生不爱进教室,她买来小人书和棒棒糖;学生坐不住,她就在游戏中教孩子知识。《老鹰捉小鸡》一课,她先用多媒体播放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然后再带领学生到院子里一起做游戏,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一来,她的课堂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操场上,都会不时地传来憨憨悦耳的欢笑声。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发音教学了,诸如g、k、h三个舌根音,通常是聋生比较难以过关的阻碍。因为发音部位极难被学生观察到,逄赧赧给每人一面小镜子,对准镜子哈气,让学生观察在镜子上哈气的方法,从而巧妙地使学生学会了h的发音。学习k发音时,她便让每个孩子嘴里含着一口水扬起头来,再用力向外送气而发出声音。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k的发音。
为让学生发好g音,为了让孩子感受声带的颤动和舌位的变化,逄赧赧甚至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伸进自己的嘴巴里。
“当听到聋哑孩子喊出了第一声‘哥哥、爸爸、妈妈\’时,我感到很欣慰,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逄赧赧说。
缠着手术的绷带坚持上讲台
去年,昌乐县特师附属聋哑学校实施全纳教育模式。作为教科研主任和班主任的逄赧赧又接手了一个崭新的班级——启智班。启智班就是融“智障、自闭症、脑瘫、聋哑”于一体的班级。这个班级有特殊学生名,学生们也各有特点:智障生随学随忘,注意力集中不到2分钟,接受知识异常缓慢;自闭症孩子根本不和老师进行目光对视,上课时不是把头高高仰起看着天花板,就是把头低到和课桌一样齐,还时而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或莫名其妙地大哭;脑瘫孩子的大脑指挥不了自己的手脚动作,更是无法拿笔写字……
面对这样一个“启智班”,逄赧赧冥思苦想,默默观察着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和学习特点。她把个孩子分为三大类进行教学,第一类是按着书本内容学习的学生,第二类是行为训练的学生,第三类是自理能力培养训练的学生。
每学期,她都为个学生每人制订一份教学培养计划,综合分析每个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各类教学方法。她边尝试改革,边教学实践,边编写适合孩子发展的教材。孩子们逐渐有了很大的变化,各类学生都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可谁又知道逄赧赧瘦弱的身体正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去年,逄赧赧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竟然积劳成疾患上肾肿瘤。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硬是挺到寒假才到北京进行了手术治疗。开学时,腰上还缠着手术后的绷带,逄赧赧就站在了“启智班”的讲台上。
悉心培养优秀学生特别多
逄赧赧把对学生的关心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她把自己总结出的教育孩子的一些好点子、好做法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把班级里每个学生的进步都一一作了详实的记录,与家长一起培育孩子。小到给学生剪指甲、梳头发、盥漱、晒被褥;大到待人接物、习惯养成、心理变化、交通安全、学习方法等,逄赧赧无一不做得细致入微。
王那东是逄赧赧的一名学生,患有脑瘫和轻度智障,手脚很不方便,为此,逄赧赧专门制订了一套针对他的教学方法。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如今的王那东已经可以自己行走,并且学会了用电脑打字上网,他的学习生活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正轨。王那东告诉记者:“逄老师非常关心我们,上课时还给我们讲很多的知识,有时她还从家里拿好吃的分给我们,她非常爱我们。”
汗洒繁花别样红。逄赧赧这些年的汗水没有白流,毕业的学生全部就业,过上了另一种灿烂的生活。她所教的学生冯友萍曾被评为“潍坊市十佳少先队员”,并成功考入了长春大学;刘丹、宋华英、路琳琳也分别考入了北京联合大学和天津大学深造;杨国琴被评为“潍坊市美德少年”、“山东省优秀少先队员”;冯叶则是校舞蹈队的队长,带领队员们拿下了多个文艺汇演的大奖,其中《古诗吟唱》获得第十一届中国中小学生校园影视工作金奖。
文/图本报记者刘燕通讯员崔明军
新闻推荐
为重视计生谋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昌乐县乔官镇计生办按照优化结构、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的原则,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计生队伍。开展竞争上岗,着力推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激...
昌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