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上疃村“喜事新办”倡新风

潍坊日报 2016-10-17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刘文研

鞭炮声声迎新人,喜事新办倡新风。近日,记者在昌乐县五图街道东上疃村蹲点采访时,参加了村民刘清华儿子的婚礼,发现这里的农村婚礼办得热闹喜庆、时尚新颖而又节俭文明,该村创新开展的“礼金退半”“婚宴俭办”等多项移风易俗新举措,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

鲜花、拱门、红毯、舞台上堆叠起来的香槟塔、盛装出席的专业司仪……记者在婚礼现场看到,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今这里的农村婚礼已与城市中的婚礼相差无几。有所不同的是,前来祝贺的人更多,场面更热闹,全村一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来道喜观看典礼。

但在门口的礼金登记处,记者看到,刘家登记“随喜钱”的本子有两个,一个记录自家亲戚的,收多少记多少;另一个用来记录本村街坊邻居的,则实行“礼金退半”,比如说,某位街坊送来礼金100元,则记下100元,退回50元,实际只收了50元。

刘清华告诉记者,这是村里推行的“喜事新办”新制度。除了自家亲朋好友,对本村的街坊邻居一概退还一半礼金后发一包喜糖,这样人家中午的喜宴也就不再参加了。

刘清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放在从前,一桌菜加上烟和酒就要1000元,再加上街坊邻居都来,结婚前三天就要准备请客,光喜宴一项花费也要四万元。现在结婚仪式只操办一天,儿子结婚共收到喜包300多个,但中午的喜宴只请了十几桌,比以前至少能少花三万元!”

对此,以村“两委”为主导的红白理事会副理事长庞新友介绍说:“随礼金100元退50元的主张,从2014年开始推行,一方面减少了喜事的开支,另一方面也照顾了以往的风俗,保持了礼尚往来的‘情面\’。”

“出乎我们的意料,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大多数村民都早已对繁杂的结婚程序和庞大的喜宴支出感到疲惫不堪,因此十分支持。”庞新友说。

刘清华对此颇有感触:“以前结婚前还需要定亲,两家的亲戚聚在一起请上五桌左右,现在这些习俗也都省了,省钱、省时又省力,等有小孙子了,过百岁也同样如此,确实是值得推广的好事。”

据了解,在东上疃村移风易俗工作推行之初,为保障制度的严格落实,村里要求,每家办喜事,孩子过百岁,在操办之前都要上缴押金,并接受红白理事会监督。

“在监督了四五家之后,群众认同度高,遵守的自觉性也显著提高,推行了两年,如今喜事新办已经深入老百姓心中,不需要监督了。”庞新友自豪地说。

◎记者感言:

部分农村地区在婚丧嫁娶等人情往来中办宴席、送礼金、讲排场、搞攀比的风气愈演愈烈,繁复的婚丧嫁娶礼节、沉重的礼金包袱,让原本喜庆的事变得疲惫无比,也使正常的人情往来变成沉重的“人情债”。东上疃村的做法破除了陈规陋俗,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为乡村吹来了一股文明新风。

新闻推荐

一男孩在村边废弃矿坑内溺亡 村民质疑缺少安全监管,周边毫无警示

本报8月18日讯(记者王琳赵磊)17日,昌乐县首阳山度假区东南庄村有村民向记者反映,16日晚上,村里一个男孩在与同伴玩耍时,不幸掉入村子东头的废弃矿坑中溺亡。“这些矿坑存在很多年了,...

昌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昌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