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潍坊日报 2014-06-20 15:59 大字

□本报记者付生

从2013年开始,潍坊先试先行,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八六”环保行动。一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消灭污水直排、自备井整治、河道生态修复、推行“煤改气”、整治空气异味污染、淘汰黄标车、防控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八大战役,城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居全省第7位,23条重点河流水质Ⅴ类以上断面提高7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幅均超过前两年总和。今年一季度,全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34天,居全省第五位;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一季度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这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去污清洗”,更是对生态美丽潍坊的承诺兑现。

需要反思的发展与环境关系

任何一件事,如果被连续批评了11年,对承办者来说,就需要深深的反思。

从2003年开始,家住桂河边的市人大代表尹效敏,连续12年提交桂河治污建议,却连续11年仅对政府部门的办理情况表示“基本满意”,对河流水质的改善仍然不满。

这是多么尴尬的一个局面啊。是尹效敏太固执?看见清澈的河水因上游多家化工、土小等企业的违法超标排污,变成了白色浊流,恶臭难闻,不仅消灭了鱼虾,甚至用来浇地都会出现庄稼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尹效敏执着地关注,值得鼓励和赞扬。是相关政府部门不作为?环保等各级有关部门在接到建议或议案后,连续多年“关、停、改、罚”,采取了众多的措施。可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有关专家指出,这里面既有现行制度框架下环境保护责权利不对等的因素;更有地方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自动忽视生态环境的原因。

不独潍坊市,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生态之痛,更是发展之痛,需要人们深深地反思。在潍坊,对环境保护和发展方式的反思,近年来始终在前进。2013年以来,这种反思更为强烈,使我们对科学发展的把握更加准确。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宁肯发展慢一点,也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治理好。绝不让生态环境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而是让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为后人留下青山、绿水、蓝天,让全市人民都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好而由衷自豪。

从此,潍坊市不再被动看待生态环境问题,而是站在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创新机制、先试先行,将以往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统筹整合、主动出击,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把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八六”环保行动强势爆发,给全市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桂河的水又变清了,异味消失了。2014年4月,尹效敏对他在年初提出的《关于解决丹河、桂河上游污染问题的建议》的政府办理答复中,诚心诚意地填写了“满意”。这是尹效敏的胜利,更是潍坊市深刻反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转型发展的胜利。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抉择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

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为国家的发展、潍坊的建设、老百姓的民生需求提供了厚重的保障。

但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一样,三十多年的狂飙急进式的初级阶段发展,也形成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为可持续发展带上了沉重的“枷锁”。

产业结构偏“重”,让环境容量受到巨大挑战: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依然是支柱产业,工业产值的80%来自传统工业,煤耗、电耗、油耗和总排放量居高不下。

更严峻的是,多年的低标准排放,让区域内的白浪河、胶莱河、张僧河、北阳河、虞河、桂河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个别河流污染严重,一度成为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年日均值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保障不断提高的民生需求,雾霾和臭水更不是民生的需要。

□本报记者付生

从2013年开始,潍坊先试先行,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八六”环保行动。一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消灭污水直排、自备井整治、河道生态修复、推行“煤改气”、整治空气异味污染、淘汰黄标车、防控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八大战役,城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居全省第7位,23条重点河流水质Ⅴ类以上断面提高7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幅均超过前两年总和。今年一季度,全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34天,居全省第五位;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一季度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这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去污清洗”,更是对生态美丽潍坊的承诺兑现。

需要反思的发展与环境关系

任何一件事,如果被连续批评了11年,对承办者来说,就需要深深的反思。

从2003年开始,家住桂河边的市人大代表尹效敏,连续12年提交桂河治污建议,却连续11年仅对政府部门的办理情况表示“基本满意”,对河流水质的改善仍然不满。

这是多么尴尬的一个局面啊。是尹效敏太固执?看见清澈的河水因上游多家化工、土小等企业的违法超标排污,变成了白色浊流,恶臭难闻,不仅消灭了鱼虾,甚至用来浇地都会出现庄稼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尹效敏执着地关注,值得鼓励和赞扬。是相关政府部门不作为?环保等各级有关部门在接到建议或议案后,连续多年“关、停、改、罚”,采取了众多的措施。可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有关专家指出,这里面既有现行制度框架下环境保护责权利不对等的因素;更有地方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自动忽视生态环境的原因。

不独潍坊市,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生态之痛,更是发展之痛,需要人们深深地反思。在潍坊,对环境保护和发展方式的反思,近年来始终在前进。2013年以来,这种反思更为强烈,使我们对科学发展的把握更加准确。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宁肯发展慢一点,也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治理好。绝不让生态环境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而是让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为后人留下青山、绿水、蓝天,让全市人民都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好而由衷自豪。

从此,潍坊市不再被动看待生态环境问题,而是站在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创新机制、先试先行,将以往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统筹整合、主动出击,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把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八六”环保行动强势爆发,给全市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桂河的水又变清了,异味消失了。2014年4月,尹效敏对他在年初提出的《关于解决丹河、桂河上游污染问题的建议》的政府办理答复中,诚心诚意地填写了“满意”。这是尹效敏的胜利,更是潍坊市深刻反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转型发展的胜利。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抉择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

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为国家的发展、潍坊的建设、老百姓的民生需求提供了厚重的保障。

但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一样,三十多年的狂飙急进式的初级阶段发展,也形成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为可持续发展带上了沉重的“枷锁”。

产业结构偏“重”,让环境容量受到巨大挑战: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依然是支柱产业,工业产值的80%来自传统工业,煤耗、电耗、油耗和总排放量居高不下。

更严峻的是,多年的低标准排放,让区域内的白浪河、胶莱河、张僧河、北阳河、虞河、桂河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个别河流污染严重,一度成为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年日均值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保障不断提高的民生需求,雾霾和臭水更不是民生的需要。

保护好环境,打破枷锁,追求可持续,需要用生态发展理念来引领。

为此,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众多措施,“三八六”环保行动就是重要一环,首先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

整个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强化组织协调、执法监管、倒逼机制、市场作用、自身建设、督查考核六项保障机制,打好消灭污水直排、自备井整治、河道生态修复、煤改气、整治空气异味污染、淘汰黄标车、防控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八大战役,确保实现总量减排和水、气环境质量改善三大目标。

为了强化组织协调,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潍坊市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任主要负责人。该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环保规划、政策制度和推进措施,协调解决全市环境保护重大问题,把原本分散于各单位的环保职责统筹整合起来,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时限和责任主体,改变了以往多头管理、权责脱节的环境管理格局,让诸多环保问题迎刃而解。

自行动实施以来,全市已关停污染企业516家、生产线152条,拒绝重污染项目81个,实现了市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今年一季度,全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全省排名第五位;PM2.5、PM10、SO2、NO2浓度同比改善17.6%、9.1%、30.4%、2.7%,综合排名全省第五位;获得省一季度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43万元,金额总数全省第七位。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丰硕的成果吸引了众多机构和专家、媒体的关注并赢得他们的赞誉。

找准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路径

生态环境的保护,关键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八六”环保行动的另一核心就是通过环保行动促进产业转型,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改变生产方式。

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不管投资有多大,只要不符合环保要求,坚决关停,加快推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企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腾出环境容量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

一条条措施的落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扩大了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市场空间。众多精明的企业家从中找到了商机。

青州伯温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废气脱硫、除尘、脱硝工程为主的企业,发展到2012年每年营业额不过三四百万。2013年,潍坊市加快生态建设和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该企业当年就实现营业额过千万。有此后盾,今年他们把业务扩展到了全国,预计营业收入5000万元。

潍焦集团果断关停了两个污染较重的传统主营项目,新上了PBT、苯加氢和苯酐三个新兴项目。虽然短期内损失惨重,但新项目实现了企业整个产业链条的首尾相接,产生的效益是关停传统项目的2.6倍。同时,每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56吨,减少烟粉尘排放58.5吨,节水70万方,让周边的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引导工业转型升级,潍坊市还专门出台了9大主导产业转型规划、4个专项行动计划以及106家企业转型升级规划,出现了福田、歌尔声学等一大批转型升级的典型企业;建设了节能环保产业园,打造高端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区,加快了城市工业的转型。

保护生态环境,改变发展方式,潍坊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农业领域,累计建设户用沼气21万户,每年可产沼气7142万立方米,折合标煤5.06万吨。

工业领域,2013年,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预计销售收入38.5亿元;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6.5%以上,完成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334家。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的火车头,滨海区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80%,年产值占到全区的85%,被确定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发展方式的大转变,为生态环境保护树起了更高的标杆。

沿尹效敏家附近的桂河逆流而上,几公里的路程,就来到昌乐县的一个工业园。过去,里面和附近的化工及土小企业排放的污水是桂河的主要污染源。现在,这些污染都已成为了过去。

污染严重的被关停;继续运营的,排放的污水也都通过地下管网输送到城东污水处理厂。2014初,该厂的废水处理标准提升到了一级A,处理后的水质完全达到直排入河的标准。在全市,还有28家污水处理厂正进行了同样的技术改造升级。

同步升级的还用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的产业项目筛选标准。为了持续保护好桂河、丹河等流域的生态环境,昌乐县关停了153家污染企业,清退了38个“两高一资”项目,即使经济发展一度出现负增长也没松口。同时,大力发展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加快产业转型。

窥一斑而知全豹。自环保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关闭涉污企业516家,关停生产线152条;拒批污染项目81个,预计投资金额达120亿元。

望着重新清澈的桂河水,尹效敏说,桂河的污染治理,让两岸老百姓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加强生态建设,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坚持生态发展,我们为潍坊叫好。

新闻推荐

“乡村连片治理”考评昌乐县全省第一

本报讯(记者张秋德)昌乐县自去年3月份开展省“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项目建设以来,严把项目资金使用关、严把项目招投标和审计关、严把项目后续管护关,积极推进乡村连片治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各...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