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到“法”,只有15分钟
本报记者 谢岩 通讯员 史明钊 张玉刚
法官就在我身边
在莒县库山、安庄等镇的大集上,哪儿人多,哪儿肯定就是莒县法院的“集日法庭”。“俺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幸亏法庭在集市上设立‘法庭便民服务室\’,帮俺把问题解决了,不用再走好几十里路到东莞了。‘法律大集\’真是好!”,在库山乡大集上,一位78岁的老人逢人便高兴地说。
莒县辖21个乡镇,在10个较大的乡镇驻地设有10处人民法庭,有一多半的乡镇没有法庭,百姓解决纠纷需要跨乡镇到法庭去,很不方便。为此,莒县法院在没有法庭的乡镇全部设立了“法庭便民工作室”,每逢乡镇的集日,辖区法庭的法官们便早早地来到便民服务室或者集市上,分发普法宣传材料,热情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立案、现场调解、化解纠纷。在这里,大家有问宅基地审批的、有问借条诉讼时效的、有问邻里纠纷的、有问诉讼费的……群众的问题在法官的耐心解答下,都获得了满意的答案,人们亲切地称此为“集日法庭”。
“法官讲得太好了,为企业规避了风险,保障了健康发展,我也邀请法官到我们企业去讲课”,4月7日上午,莒县法院洛河法庭庭长张兴奎在山东维特锻造有限公司刚做完《如何规避出口合同风险》的报告后,另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向法官发出了热情邀请。而这也是张兴奎庭长接到的第3份讲课邀请。
莒县法院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组织精干法官设立“法官讲堂”,坚持送法进企业,今年以来,共组织法官200余人次深入企业,开设“法官讲堂”30余场次,共为企业上门送“司法建议书”60余次,帮企业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在莒县,不仅在农村的集市上,在大大小小的企业里,人们可以常常见到法官,就是在自家的村里,人们遇到了事,也能在15分钟内得到法律服务。“有纠纷,找三员”,已成为老百姓的共识。这,得益于莒县法院自2008年起,就着力打造的全县城乡法律服务“十五分钟法律服务圈”,也得益于莒县法院率先在全市从基层群众中聘任了425名司法协理员、特邀调解员和执行联络员。
“法院聘我当司法协理员,使我有了正当身份,做工作底气足了,群众也更加信服了”,4月6日,刚刚调解好一起宅基地纠纷的莒县洛河镇坊前村支部书记张忠高兴地说。像张忠这样具有法院聘任身份的“土法官”,莒县目前共有425名。
425名“土法官”上岗以来,奔走乡间,服务于民,将法律服务范围覆盖全县,架起高效、畅通的民意沟通“立交桥”,法院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这样的法官老百姓最欢迎
“感谢法官帮我讨回了养老钱啊,我这把老骨头死也瞑目了!”,7月13日,当莒县法院执行局干警亲手交给的申请执行人袁某3450元救济资金时,这位年过80的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
1999年6月,袁某与刘某民间借贷纠纷案经该院一审判决刘某偿还袁某借款本息4000元。宣判后,刘某不服提起上诉,1999年9月18日,日照市中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袁某于1999年11月10日向该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院执行法官及时向刘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传票,刘某于1999年12月6日付款800元,尚欠标的款3200元及诉讼费未付。后执行法官了解到,刘某家中无财产可供执行,暂无履行能力,于2000年10月11日裁定中止执行。2005年8月1日,袁某申请恢复执行,称刘某已死亡,财产由其子继承,要求由刘某之子履行还款义务。执行法官向刘某所在村委调查,刘某于2002年秋死亡,未留有遗产,其配偶年老多病,没有履行能力,其子女早已成家多年并单独生活,未继承刘某的遗产。本案执行陷入了困境。
一边是被执行人无力执行,一边是申请人老退伍军人(四级伤残),年近8旬,生活确实困难。执行干警没有放弃,他们启动了执行救助机制,经多方努力,十多次与民政部门协调,终于争取到了3450元救助资金,执行法官亲自将专项救助资金交给袁某,帮其解决了生活困难,也使一起12年的执行积案圆满化解。
7月20日上午,顺利签下一笔大单的莒县中楼镇任老板高兴地说。“有了法庭的帮助,俺以后再也不用为签合同发愁了”,这天,任老板要和一个外地大客户签合同,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中楼法庭,找到了中楼法庭的便民联系卡,打了个电话,法官就及时赶到了企业,帮助他们起草了合同,使老任顺利地接到了一笔大单。
莒县中楼镇是江北最大的橡胶工业基地,山东省最大的橡胶配件加工基地,大大小小的橡胶业户近千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但这些橡胶业户都是从小作坊式的家庭生产发展起来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差。为提高橡胶业户的法律意识,规避企业发展风险,中楼法庭主动与橡胶协会取得联系,由法庭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发放了法律服务联系卡,只要一个电话,法官会立即上门为企业提供咨询、把关合同、调解纠纷,解除了橡胶业户的后顾之忧,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赢得了橡胶业户的好评,中楼镇党委领导也多次对法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法给予肯定和赞扬。中楼法庭在2010年党委政府驻地部门评议中位列第一名。
3月26日的下午,莒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刘伟荣,随机来到村民张某家里,问其有什么困难需要法官帮忙,并征求对法庭工作的意见。20分钟后,送走了刘庭长的张某高兴地说:“有个宅基地的问题困扰我很多年了,一直找不到明白人问问,这下可好了,法官上门帮我解决了,这样的法官真是为咱老百姓办实事呀”。
这是该院开展百名法官“入户听诉”、送法上门的一个镜头。2010年以来,莒县法院积极开展了百名法官“入户听诉”、送法上门活动,组织法官走下审判台,脱下法袍,走出法庭,走村串户,把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老百姓的身边。
柴堆旁、天井里、田间地头、纠纷现场,随处可见法官们的身影,他们与群众坐在一起,拉家常、听诉求,倾听群众心声,用心理解群众意愿,为群众解难题、理心结、化纠纷,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群众纷纷说:“这样的法官,与俺们最贴心,老百姓最欢迎”。截至目前,该院法官已走访群众2000余户,解答法律问题86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368起。
这样的法庭真新鲜
在莒县,法官们赶法律大集、入户听诉、举办法律讲堂、送法上门等便民措施,让人们普遍感觉离法官很近,离法律服务很近,甚至传统观点中威严遥远的法庭,在莒县法院人性化的便民措施面前,也变得亲切和温暖了。
“喂,是洛河法庭张庭长吗?我们是小学的两名学生家长,有个伤害纠纷你能来帮忙给调解一下吗?”,7月16日上午一上班,洛河法庭就接到了群众打来的求助电话。接到报案后,张兴奎庭长立即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带领干警15分钟内赶到学校进行调查、调解。
原来,7月5日,一名小学生在课间不慎被另一名小学生推倒,磕掉了一颗门牙。受伤小学生被送往医院治疗,经医院诊断,连同日后安装牙齿的费用,约需七八千元医疗费。受害小学生家长找致害方学生家长和学校要求赔偿。但致害方学生家长一时无法接受,称自己经济困难,无力赔偿。因双方意见不一致,争执不已,共同要求法庭给予处理。
了解案情后,洛河法庭当即在学校办公室内设置了一个简易的审判庭,将学生家长和学校负责人组织到一起,进行了审理和调解。经过三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讲法析理和说服开导,终于促成学生家长达成了赔偿协议,由致害方学生家长一次性赔偿受害学生6000元,学校也自愿一次性补偿受害方2800元。当天下午4时许,洛河法庭干警将8800元现金亲自送到受害方学生家长手中。就这样,一起可能激化矛盾的伤害纠纷在洛河法庭干警的精诚调解下得以顺利结案,双方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都非常满意。师生们都赞不绝口:为了百姓的方便,能把法庭设到学校里,这样的法庭真新鲜!
莒县法院为方便百姓,不仅把法庭设到百姓家里,还经常开设“异地法庭”。“太感谢法官了,为我的事情,在周末还跑到几百里外的昌乐县上门开庭,我太感动了,一定要给你们送一面锦旗!”,岳某流下了感动的热泪,旁观的农民工兄弟也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法庭干警是一心为民的好法官。
原来,岳某是招贤镇人,与峤山镇荆家洪沟村村民荆某结婚多年,但因感情不和,荆某曾于2008年6月向法庭提起离婚诉讼一次,因当时法庭认为两人感情还未到彻底破裂状态,驳回其离婚请求。之后,荆某以外出打工名义,不再回家,对生病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不闻不问。岳某无奈于2009年3月15日向莒县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但因其无法提供出丈夫荆某的具体工作地址,法院无法按照正常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岳某为此忧心忡忡。
为帮助当事人解决困难,招贤法庭的法官决定利用周休日到荆某打工地昌乐县寻找当事人并就地开庭,化解纠纷。
3月13日(周五)下午,招贤法庭干警急匆匆赶往昌乐县,四处查找荆某,终于在3月14日(周六)凌晨,在荆某住宿的地方找到了他,向他说明情况,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交谈。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法庭工作人员在荆某的房间里设置了一处临时法庭,审理这起独特的离婚案件。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最终做通了双方的工作,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解决了多年的矛盾。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一到星期天节假日,在莒县县城,车水马龙里已经看不到一辆带有“法院”门徽的警车。
莒县的群众都知道,即使是节假日,有关人员也会接到莒县法院错时送达的法律文书;如果需要法律服务,15分钟内,他们一定可以顺利找到法官或人民调解员、司法协理员等专业人员,进行咨询,排忧解难。
可是,也许群众并不知道,就是他们身边的莒县法院,从 2009年至2010,连续两年人大测评满意率第一,2011年在全省140余个基层法院评比中,获得了“全省优秀法院”称号,全省共10个,日照仅1个。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老百姓的欢迎。我们要通过一次次富有人性的执法,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关怀与温暖。”莒县人民法院院长杨培然这样说。
新闻推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报记者都镇强宋学宝本报通讯员丛清洁新增小微企业707个,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10854个,30多家创业实体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各类特色产业创业园带...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