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复线安丘段故事传说一大串
图为磨山段齐长城,往前就是大车山。(戎宁摄)齐长城安丘段为一段复线长城,是齐长城三条复线中最长的一条。
这条复线长城,自临朐与沂水交界处桲根腿南山与主线长城分离,自东北行至临朐、沂水、安丘交界处太平山,沿安丘与沂水分界线东行,至青石胡同完全进入安丘境内,沿主要山峰东行南折过浯水,到达沂水卧牛城,后沿沂莒边界南行至三楞山与南部长城主线会合,经大小山头75座,全长46550米。
根据官方记载,安丘境内长城为复线,沂水段齐长城为主线,但随着对齐长城研究的深入,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根据最近对齐长城横切面研究分析,安丘境内的齐长城与临朐境内的齐长城是同一时期修建的。
安丘市柘山镇原文化站站长李志远多次徒步齐长城安丘段,对齐长城走势了然于心,他认为,虽然现在专家学者将安丘这一段定为复线,但从地形上看,安丘段山势雄伟壮观,悬崖陡壁也多,易守难攻。“当时齐国分析后认为,南侧第一条防线有可能要失守,因此,从太平山过来设计了第二条防线,这条线能屯兵,能实施迂回战术,因此安丘这条线对于守护齐国更为重要。”李志远说。
齐长城由太平山入安丘,在古时就有记载。明万历《安丘县志》载:“八十里(县治西南)曰太平山,上有长城岭。”又载:“古长城,一名长城岭,在太平山上。”被世人概括为“多古寨石城,昔人避乱之处”的太平山上,目前齐长城已荡然无存,然而内侧有石寨的段落,都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石砌墙体。齐长城研究专家张华松认为,太平山上所保存较完整的石砌墙体石寨,是清朝时期防御捻军修建的。
齐长城自太平山向东延伸,过碾台山、石虎山等主要山峰,与磨山之间,有一道南北向山路,被称为青石胡同。自青石胡同,齐长城完全进入安丘地界。
孟姜女的故事在齐长城两岸广为流传,沿着青石胡同继续东行,在安丘齐长城大车山段,该故事经后人演绎,更具神话色彩。69岁的郚山镇徐家沟村村民徐金平善于讲故事,浓浓乡音中孟姜女的故事让人听得入神。“那时候有两家邻居挨着住,东面的姓孟,西面的姓姜,姓孟的种了一个葫芦,葫芦爬到了姜家院里,两家约定葫芦熟了以后,劈开一家一半。”徐金平停顿一下,接着讲道,“结果葫芦一开,里面躺着个小女孩。”
后来找地方官公判,孩子两家一起养,一家养一年,故小女孩起名孟姜女。孟姜女长大之后在当地找了个婆家,男的被征召去修长城,孟姜女就负责每天送饭。可怜丈夫辛苦,想改善一下生活,特意包了馉饳(胶东土语“馉饳”即水饺,一说面疙瘩),用瓦罐装着,用扁担挑着送上山来,经打听才得知丈夫已去世。悲痛欲绝的孟姜女立刻栽倒在地,瓦罐被打碎,馉饳汤从山顶流下,撒满山坡。在没有植被遮挡的情况下,远远望去,还能看到大车山南坡散落着很多圆浑的白色石块,远看很像撒遍山坡的饺子,当地人称大车山齐长城南坡一侧为“馉饳汤旺”。另外,“瓦罐石”“扁担岭”等也是当地人根据孟姜女的故事而命名的。大车山这个名字也与齐长城有渊源。相传齐国修建长城时,有位大夫乘车前往视察,行至该处山岭时,车辆损毁,弃之山下,故取名大车山。
大车山上的齐长城,原本为齐国和莒国两国分界处,现在成了安丘市郚山、柘山和辉渠三镇分界线。“我们站的一侧阴面是齐国,另外一侧阳面是莒国。”安丘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李景法介绍称,因为这里属于山谷地带,坡度较缓,因此成了齐国重点防守的地方,旁边堆积着没有棱角的石头,大小或一只手可以抓起,或两手可以抱起。据介绍,这是礌石,防守时候的武器,历经千年风雨,拿起来仍旧特别顺手。
齐长城为守卫家园、护佑百姓而建。李志远说,沿途群众对其很有感情,尽管当时很多人不知道这叫齐长城,他们大多称之为长城岭。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宋树云通讯员张梦洁)近年来,安丘市紧紧扭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条主线,将以...
安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