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桶里的一只鞋

济南日报 2021-03-23 11:05 大字

□周新宇

平日上班,早出晚归,家务多是妻子操持,我往往是饭后刷个碗,算是分担一点。周末买早点,则是我的专项了。2021年元宵节后的一天,从七里河路边的小店里买了常吃的煎饼果子,回家与妻子一人一半开吃。因为放在盘子里吃得仔细,中途赫然发现一只熟了的蟑螂,恶心到几乎要吐出来,看看妻子盘里的煎饼果子已快吃完,想来不至于她的盘里也会有一只“小强”,就硬生生地憋住,没有嚎叫,默默地收拾了碗筷。

刷碗时不停地漱口,联想到了父亲给我讲过多次的“面条桶里的鞋子”的故事。

1972年,父亲从支教十年的沂蒙山区费县师范学校调回安丘老家,在安丘一中任教。那时仍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匮乏,食物短缺,吃的东西以窝头为主,学生们则普遍从家里自带煎饼,吃饭就着咸菜。馒头、面条都属于细粮,条件好的师生才舍得去吃。

学校食堂要供应全校师生吃饭,自然是大锅饭了。一天中午,食堂供应面条,煮好的面条,有油有盐,间或有点儿葱花,连汤带水喝上一大碗,也省了菜钱,因此颇受欢迎。父亲拿了一个大饭缸子排队打饭。轮到父亲时,虽然他高度近视,但仍从眼前的一大桶白花花的面条中赫然发现了一只鞋子,一只不知从何处而来的鞋子。应该是在同一时间,一手握筷子、一手掌大勺,忙着给师生们盛饭的师傅也发现了从桶底翻滚上来的鞋子。想必两人是同时惊住了,片刻之后,父亲仍将手里的缸子递向了师傅,师傅也将面条打给了父亲。

这个故事情节太过惊悚,所以父亲记忆颇深,多次在闲聊中提起。那位师傅当天的面条,卖得颇为辛苦。每打一碗,就要用筷子勺子在桶里一阵搅,别让鞋子再泛上来。事后见到父亲,他满怀感激地说了句:周老师,你真是个好人!后来父亲调到安丘师范的函授站,专门去培训中小学语文老师,也就不在一中教书了。

我问过父亲,鞋子咋会到桶里呢?父亲说应该不可能是煮面条时,就在锅里的,可能是不小心谁丢到大桶里的。桶要比做饭的锅大很多,师傅们一次次把煮好的面条倒进去时,应该没注意到。

至于父亲为啥没喊出来,一是爱惜粮食,觉得喊出来,于事无补,面条已煮好,白白地都要倒掉。二是与人为善,相信师傅不是故意的,若喊出来,小小县城,尽人皆知,成为笑料,甚至影响人家师傅的生计。三是不怕脏,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亲正好在著名学府山东师范学院读书,经历过饿着肚子学习的滋味。学校当时组织种地劳动,到邻近的农村去义务劳动,同学们干劲十足,打饭盛菜的大脸盆都能用来装粪肥,用完洗洗,继续打菜,体现的是一种不怕脏、不怕累的艰苦朴素精神。对着面条桶里的一只鞋,父亲可能没那么矫情。

父亲今年86岁了,精神矍铄,身体尚可,我因为早晨的一只“小强”,想起父亲说的半个世纪前的故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面条桶里的一只鞋,是父亲人生态度的一面镜子,或许也是一束照亮父亲走到老年的微弱灯光。

新闻推荐

暖心慰问品送给环卫工人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张静)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潍坊体彩开展了“学雷锋送温暖”关爱环卫工人志愿服务活动,...

安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