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新风吹开文明花

潍坊日报 2020-08-05 09:17 大字

□本报记者王玉芳

通讯员刘久平郑晖

新时代文明实践,旨在文明,重在实践。近年来,安丘市围绕“思想传播”“文明践行”两大主线,搭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常态化队伍,开展精准志愿服务,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初见成效。

搭建平台传新风育新人

安丘市秉持“让老树发新芽,新树扎深根”的理念,对原有的便民服务中心、主题广场等基层公共服务场所改造提升,打造出涵盖1处市级文明实践中心、14处镇级文明实践所、90余处村级文明实践站、3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围绕“党员干部讲政策、法官律师讲民法、教师专家讲知识、工匠劳模讲技术、致富能手讲经验、道德模范讲事迹”的思路,采取从部门领导中“邀”、党员干部中“点”、专家学者中“聘”、典型模范中“选”,组建文明实践宣讲队伍。

各镇、村文明实践站所结合实际,开展文明信用村、户整体授信等切合群众需求的实践活动,激活群众文明守信的内生动力;美在我家家风家训传承,令“孝”“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安丘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媳评选表彰,弘扬社会正能量。

文明实践“赋韵”非遗传承

如何“盘活”非遗文化,新安街道东刘家庄村找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切入点。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2018年,东刘家庄村对“汶水烙苑”烙画传习工作室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多位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烙画”传承人刘宪德免费教授村民“纸烙画”“葫芦烙画”和创意葫芦制作,使古法技艺得以传承,“烙画”产品也增加了村民收入。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

非遗文化还乘上了“夜经济”的东风。华灯初上,墨熙古巷夜市区人头攒动,市民惊喜的发现,安丘的非遗传承人也摆起了地摊:火山岩泥制陶、剪纸、面塑、核雕、扒绣等非遗作品或古朴拙趣,或雅致细腻,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安丘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雪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非遗‘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百姓参与春风化雨润人心

拿锄头的手也能妙笔生花。新安街道丘家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文艺村”,村民人人喜“书”善“画”,个个能弹会唱。

走进丘家庄,绿瓦白墙之上,一帧帧书法篆刻、一幅幅山水花草各呈景象,描绘的多是践行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的内容。并且,这些文化墙都是村民自发绘制的。

除了村容村貌美,丘家庄的文化节更是远近皆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在此交错融和,吸引众多外地艺术家和游客慕名而来。

志愿服务铸就文明风尚

走进安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致富带头人”鲁太湖、新时代农村创业好青年张晓东、全省道德模范于志良、“耄耋孝媳”潘宝玉、26年无私助学的“豆腐哥”张学庆……一个个凡人善举汇聚成这座小城的精神气质,引领着志愿服务的文明新风尚。

疫情防控关键期,党员志愿者自发组织在全市小区、村口设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特殊高考季,考场外一片亮眼的“志愿红”,12年爱心助考不缺席;全省第一座“希望小屋”拔地而起,团市委和志愿者携手为贫困儿童筑起爱的屏障;“电影放到哪里,志愿服务就带到哪里”,电影协会打造出一支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全市90支、57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农村,摸排群众困难需求,量身打造服务项目,开展精准服务。

新闻推荐

探秘地震监测

地表至地心距离6300多公里,当我们的双脚踩在坚实的地表上,总有一种踏实感。其实,看似安分的地表之下,几乎每天都在上...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