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加入前线救护队

潍坊晚报 2019-07-21 10:15 大字

秦馨菱1915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丘高崖镇(现属昌乐),是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地球物理勘探家、应用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第一台“霓式地震仪”的发明创造者和南京北极阁地震台修复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地球与空间科学观测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生于书香门第

秦馨菱祖籍安丘高崖镇(现属昌乐),历史上这里秦姓居多。秦姓人家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群体,绵延周围县市几十个村庄,涉及海内外近十万人口。宋元明清以来,秦氏家族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爱国将士、文学艺术家、音乐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等等,秦馨菱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秦馨菱1915年10月17日出生于高崖镇上十大家族(务本堂、致敏堂、致中堂、致和堂、合美堂、节俭堂、诚恕堂、仁恕堂、同兴堂、三义堂)之一的致敏堂大家族中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辈曾是安丘县参议会议员,父亲秦华堂曾在广文大学、齐鲁大学、辽宁大学任教,著名生物学教授;叔父秦明堂早年在广文中学求学,思想进步,忧国忧民,因不满清政府腐败秘密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秦明堂和革命志士在安丘县集会响应。民国二年外出从事革命活动时被捕,而后在青州从容就义。秦馨菱的外祖父是潍县广文大学(齐鲁大学前身,后迁至济南)天算学教授,母亲是小学教员。

中学跟随父亲多次转学成绩优异考入清华物理系

秦馨菱自小在父亲母亲熏陶启迪下读书认字,八岁时插班小学三年级就读,十二岁时小学毕业并且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济南东鲁中学,后转入齐鲁中学,后随父亲转入北平崇德教会中学学习。这所教会学校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学校英语和数学的教学水平很高,培养过杨振宁、黄中孚等许多著名的国内外学者。

秦馨菱十分喜爱这所学校的学习氛围,更加用功读书,成绩十分突出。不久他又以高中英语考试100分的成绩转入通州潞河中学,这所学校教学实验设备更加完善,学术研讨气氛更加自由。秦馨菱非常向往好的学习环境,喜爱结识有学问的师长和品学兼优的学友。他虽然跟随父亲多次转学,却并未影响学习成绩,而是培养了极强的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练就了学者应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秦馨菱在潞河中学学习期间正逢“九一八”事变,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他积极参加学校师生组织的示威游行,并组织宣传队下乡向广大农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发大家抗战救国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中去。秦馨菱作为第一批前线“救护队”队员,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冒死参加宋哲元将军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长城喜峰口抗战前线战地救护工作。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中抢救回一批又一批的前线受伤战士。在战争间隙又和村民们一起修公路、运送弹药,和战士们一起挖战壕,在战地医院里不分昼夜地救护伤员,在战场上向战士们宣传抗日道理鼓舞战士们的杀敌斗志,激励他们奋勇向前,英勇杀敌。

1933年秦馨菱以优异成绩从潞河中学毕业,在3000多名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中以第26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物理系新生。秦景林

新闻推荐

“潍广国际 京师幼学杯”景芝首届才艺大赛开幕

▲才艺大赛现场记者吴晓强摄本报讯(记者吴晓强)7月10日,由中共景芝镇委、景芝镇人民政府主办,山东潍广...

安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