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科学高效推进灾后重建

潍坊日报 2018-09-09 10:25 大字

本报讯(记者刘晓杰通讯员刘久平宋晓东)9月6日,在安丘市汶河平原大桥钢便桥项目施工现场,重型机械车辆来回穿梭,履带吊正在紧张作业,吊装桥面板,焊工正在制作焊接件,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场面。

“目前,已经完成项目进度70%左右,7天内能完成施工,确保大桥通行。”38岁的陈雷是施工方项目经理,一边指挥施工一边说,“为保证如期完工,我们实行24小时两班倒的工作机制,机械不停工,早晚两个例会调度工程进度。”

由于洪水中平原大桥被毁,需要修建钢便桥先保证通行。陈雷介绍,钢便桥主桥长360米,宽8米,总长450米,目前,桥桩施工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桥面板安装作业,现在已经铺设50多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安丘受灾后,由山东高速集团等组成的省援建工作组进驻安丘,帮扶重建。陈雷作为山东高速一名项目经理,于9月1日从济南连夜奔赴施工现场。“由于任务重,工期紧,要求高,集团从青岛、枣庄、潍坊等就近工地调来物资,并配备专业化施工队伍,以优先保证大桥施工。”陈雷说,现在施工队伍260余人,投入履带吊、打桩机等大型机械80多台套,努力加快项目进度。

“9月1日刚来的时候,没有水、没有电,周围村的村民听说是来修路的,拿着水壶来送水,让我们很感动。”陈雷说,这里百姓民风淳朴,看着乡亲们受灾心里很难受,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快完工,把路修通,给他们提供方便。

牢记使命、勇敢担当。洪灾发生后,9月1日,省抗灾救灾援建工作组赶赴安丘,开展援建工作。当前,该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重建上来。近日,安丘市委再次发出通知,号召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扎实做好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该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奋战一线,在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灾后重建的中流砥柱。

大盛镇党员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动用大型机械率先对下小路、青柘路等主要进出主干道和村村通道路进行疏通恢复,保障道路通行。邀请专家指导受灾群众对受淹的农作物进行清淤除障、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

在郚山镇南逯村,机声隆隆,一片繁忙,当地干部群众正在加紧清理河道淤泥,加快灾后重建。南逯村党支部书记于志良在洪灾中,蹚着洪水,冒着生命危险,舍生忘死勇救村民。“救人是作为共产党员的本分,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帮群众重建家园。”于志良说。

该市不等不靠高效推进灾后重建,加快被毁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和河道垃圾清理,对受损房屋、路桥等逐一排查鉴定,研究重建措施,目前,对青云大街与新安路路口等10处易修复路段,已按照方案整修完毕;组织农林畜等专家沉到一线,指导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潍坊农科院林果专家一行7人到辉渠镇徐家沟村了解受灾情况,指导灾后果树管理。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已到位各类资金3100余万元。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安丘8个乡镇的水毁路桥进行设计,目前,外业工作已全部完成。”滨州市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室主任付路宾说,现在已完成26公里水毁道路、300余个中小桥涵洞勘察,下步,将加班加点尽快完成设计任务,为安丘灾后重建贡献一份力量。

新闻推荐

安丘市着力在治痛点、疏堵点上下功夫 政务服务“不打烊”

□本报记者宋学宝本报通讯员王震安丘市政务服务中心旁边有一间24小时“不打烊”的小房子—...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