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长三角GDP 占全国比重达24.5% 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来,安徽“左右逢源”
11月5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唯一省份,安徽发挥“左右逢源”区位优势,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花园】
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30%
10月31日上午,在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新洲渡口附近水域,铜陵海事处海事执法人员在巡航时发现几头野生江豚结伴在江中戏水。这是江豚升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之后,海事执法人员第二次拍到野生江豚逐嬉长江。
在推进长江大保护的过程当中,安徽不断加快建设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深入实施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线的分级管控措施,开展重点水域联合执法,筑牢长江“十年禁渔”防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安徽高质量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当前,安徽的林长制改革经验已经从安徽推向了全国。
此外,依托皖南、皖西良好生态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安徽积极作为,不断加快建设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域,共建一批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健康养老基地。
【大平台】
联合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
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合肥,这得益于安徽具备的丰富科创资源,这也是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当中的显著优势。同样,地处长三角桥头堡的上海,也有科学中心。
近年来,安徽省深入推进上海张江和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积极推进与武汉光谷等重大平台开放合作,规划建设“科大硅谷”,汇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创新资源,联合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与此同时,安徽还与其他地区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十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加强与沪苏浙、中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对接,推动建设省际产业园区等经济协作园区,共同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战新产业集群。
【大市场】
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自贸区联盟
获批建设安徽自贸区之后,安徽实施了建设专项行动,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自贸区联盟,深化合肥、芜湖与宁波片区、蚌埠片区与金义片区的合作共建,参与组建长三角国际商会联盟,并推动建设中部地区的国际商会联盟。
连续三年,安徽成功举办了世界制造业大会,再过一段时间,今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也将召开。为了打造跨区连片的大市场,安徽主动对接服务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联合打造多层次消费中心城市矩阵,协力构筑一批重点商圈。
另外,安徽还全方位拓展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功能,建设合肥区域性科创金融中心,共建打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资本市场平台。
【大纽带】
深化与上海、南京、杭州等
都市圈协调联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沪苏浙皖各扬所长,立足“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已经从2018年的24.1%提高到今年三季度的24.5%。
安徽既是长三角成员又是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还是中部地区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桥头堡。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聚集了全国40%的人口和50%的消费市场。
多年来,安徽不断做大做强合肥都市圈,深化与上海、南京、杭州、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的协调联动,推动合肥、武汉、长沙、南昌组成的“中四角”连接形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深度合作。
安徽还学习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制度创新经验,率先在省际毗邻地区复制推广,探索“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一体化治理新机制,支持建设一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新城区。
【皖北集聚区】
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
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皖北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发展有落差。为此,安徽以皖北集聚区建设为主抓手,加快打造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新的增长极。
在积极推动机械装备、轻纺鞋帽、煤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蚌埠的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阜阳现代医药,亳州现代中药,淮北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淮南大数据,苏州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先后培育形成了7家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3%。
今年前三季度,集聚区在建的省外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153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2666.5亿元,同比增长36.8%。安徽还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建成53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在区域联动方面,皖北不断加快阜阳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城市能级,促进合肥淮南、淮南蚌埠、淮北宿州一体化,鼓励组群发展,推动与中原城市群协调联动。同时,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
围绕设施互联,安徽还在皖北推动建设了一批基础性、枢纽性、带动性强的关键项目,开工建设阜阳至淮滨、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引江济淮江水北送段等重点项目建设,让皖北群众“喝上更好水”。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新闻推荐
义安区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计划三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从53所精减优化到32所
本报讯(杨竹青盛菁)日前,在义安区钟鸣中学四楼会议室内,该校教师和原金榔初中的教师进行集体教研活动。从2021年秋季起,义安区...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