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拔生姜 感受铜陵味

铜陵日报 2021-10-22 11:25 大字

第一次拔生姜

一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小记者走进佘农姜业基地,学习白姜知识,体验拔生姜的快乐。这可是我第一次拔生姜,心里别提有多开心。

我们乘车来到基地门口,远远就闻到一股又香又辣的味道。我好奇地想,这究竟是什么发出的味儿呢?我们迫不及待地往里面走,很快来到一个园子里,我的眼前顿时一亮,不远处的土坡上长着许多又高又密的绿色植物,好像嫩绿的芦苇,枝叶尖尖的、长长的,在风中频频点头。老师告诉我们,生姜就长在这些“芦苇”的根部,被泥土覆盖着,要想见到生姜的真面目,需要亲自动手挖出来。

当我们摩拳擦掌准备拔那些“芦苇”时,一位姜农伯伯走过来说:“小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生姜基地。”接着,姜农伯伯给我们讲解了有关生姜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用途等知识。我这才知道,原来生姜的用途可真大,它既可以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又能杀菌解毒、消肿止痛,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真不愧为我们铜陵的八宝之一。接着,姜农伯伯教我们拔生姜的动作要领:“首先,同学们要把铁锹使劲插入生姜根部土壤,双手握住锹把往上翘起,清除根部周围泥土,再把铁锹插入生姜根部,然后双手抓紧生姜枝杆用力向上提,生姜就拔出来了。”我听得入了神,不停地点头。

终于到了拔生姜的时候了。我向姜农伯伯借了一把铁锹,按照他教的方法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在我的努力下,白白嫩嫩的生姜终于探出了小脑袋,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一大串生姜拔了出来。我仔细地看了看,这生姜可真饱满,掂量了一下,估计有五六斤重,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接着,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生姜的腌制过程。

活动结束后,姜农伯伯给我们小记者每人准备了一份随手礼——瓶装白姜,让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美味。带着一下午的战利品,我们满载而归。期待明年再来这里体验拔生姜的快乐。

市露采小学校园小记者 周桐语

指导教师 何海燕

拔生姜纪实

每年秋天,小区里到处可见刮生姜的壮观场面。我就很好奇,生姜有那么好吃吗?入口的时候不是有点辣吗?今天,学校组织我们校园小记者体验拔生姜,我们兴奋不已。

到达目的地,我们争先恐后地走进姜田里。咦,生姜呢?我只看到一排排像芦苇一样的植物,杆子直挺挺的,叶子像芦叶一样尖尖的、长长的,就是不见生姜。我正纳闷时,一位佘姓伯伯走了过来,他是这片姜田的主人。佘伯伯告诉我们,生姜就长在这些杆子的下面。说着,他拿起一把铁锹,把生姜周边的土松了松,再弯腰用力一拔,生姜就出来了。我按照佘伯伯的方法试了试,一棵生姜被我拔了出来。刚出土的生姜非常新鲜,它的外表是浅黄色的,形状各式各样。凑近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味。

随后,佘伯伯带领我们参观了他家的生姜加工厂,了解刮生姜、腌制生姜的过程以及生姜的作用及功效。生姜不仅能杀菌解毒,还能预防感冒、润肺止咳、开胃健脾。原来,小小的生姜还有这么多的作用,怪不得每年都有那么多的人去腌制它呢!

活动结束后,佘伯伯把我们亲手拔的生姜送给了我们,还赠送了一份腌制好的生姜,让我们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品尝。

这次拔生姜活动很有意义,让我收获了许多关于生姜的知识。明年我还要来拔生姜。

市露采小学校园小记者 张昊洋

指导教师 徐静

挖姜趣事

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我们全家一搬到铜陵就爱上了糖醋生姜,酸、甜、辣的味道完美融合,让人吃后回味悠长。可是我只吃过腌制好的生姜,还从没见过地里的生姜呢。今天,老师要带领我们小记者去姜田挖姜,真是让我兴致盎然。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佘农姜园。放眼望去,田里生长着如芦苇状的植物,一片片连在一起,郁郁葱葱,仿佛绿色的海洋。姜农佘伯伯将我们带到一块田边,指着这植物向我们介绍道:“这就是生姜,被人们誉为铜陵八宝之一,也是咱们这儿的特色小吃之一。凡是来铜陵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来品尝铜陵生姜的味道。铜陵生姜因为块儿大、汁多渣少而出名呢!”我疑惑地问道:“佘伯伯,这生姜长在哪儿呢?这不是芦苇吗?”佘伯伯听了哈哈大笑,说:“小朋友,生姜藏在土里呢。它的名字就叫芦姜,叶子长得跟芦苇一样。”

开始挖姜了。佘伯伯拿来一把铁铲,告诉我们这就是挖姜用的工具。接着,他用力往下一铲,再用力往上一撬,一块白白嫩嫩的生姜就被挖了出来,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我拿着一把小铲子,学着伯伯的样子,看准目标用力往下插,拨开泥土,挖出了我人生的第一块姜。手举起生姜,我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愉快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我们意犹未尽地和佘伯伯道别,并相约明年生姜收获季还来挖生姜。

市露采小学校园小记者 汪嘉乐

指导教师 徐静

家乡的特产白姜

如果说起家乡铜陵的铜,那肯定是名扬千里了,可铜陵的白姜也是小有盛名。日前,铜陵日报小记者工作室组织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前往佘农姜业,学习中华白姜文化,下田地体验拔生姜。

首先,姜农伯伯向我们介绍了生姜的选种、种植方法等。冬天选种的时候,要把生姜放进锅里热煮,这时一定要把握效火候,太热的话会把生姜茧给烫死,来年就无法下种,而且种下去的生姜不能曝晒,要多次翻土。没想到,普普通通的生姜也有很多种植学问。听完姜农伯伯的介绍后,我们就开始挖生姜了。我用手抓住姜杆使出浑身解数,可生姜还是埋在土里一点没有松动,我只好请姜农伯伯用铁铲挖,这才露出它的整个肚皮。我仔细一看拔出来的生姜,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山峰,有的像姑娘染红的指甲,还有的像一颗颗人参。拔完生姜,我们又参观了工人如何刮生姜。

回家后,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生姜的著名产区,铜陵生姜也被列入朝廷贡品。相传在明嘉靖年间,嘉靖帝与首辅大学士周俊仪游铜陵县。嘉靖帝感染了风寒,服下姜汤后便再无头晕胸闷之感,便说:“此姜乃神物也,朕常有恶疾,此白姜不可缺也。”后太守入京纳贡时献上白姜,此后铜陵白姜岁岁朝贡。

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而且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味辣而不咆口。此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老姜还具有健胃、止血、顺气祛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相传乾隆下江南时,食用铜陵冰姜后赞不绝口。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了解了我们家乡的姜文化,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那就来铜陵,尝尝别具一格的白姜吧,保证让你的舌头久久回味。

市露采小学校园小记者 汤宇轩

指导教师 代利珍

姜田拔姜

说到生姜,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是我们铜陵的八宝之一,男女老少都特别喜欢吃它。为了更好地认识生姜,了解生姜的生长过程,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走进姜田,体验拔姜的乐趣。

生姜长什么样子?生姜到底是怎样生长的呢?怎样判断生姜是否成熟了呢?带着一肚子疑问,我们来到了姜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色植物,一片片叶子有点像芦苇,好像给土地铺上了一张绿色的地毯。可是,生姜在哪呢?这时,姜农爷爷拔起一棵绿植,指着下面对我们说道:“你们看,这就是生姜。”我恍然大悟,原来生姜和大蒜一样,把自己埋进深深的泥土里,把长长的绿叶子留在泥土外面。姜农爷爷接着说:“每年的九十月份是生姜的收获期,这时候的生姜块大、含水量多、质脆嫩,比较适合做糖醋姜或者酱汁姜。”听到这儿,大家的口水好像都要流下来了,异口同声地说:“爷爷,那我们就开始拔姜吧!”

爷爷一声令下,我们就开始各显神通了,有的撸起袖子,憋足了劲,双手紧握住生姜杆子,身体用力地向后移动,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流下来;有的蹲在生姜旁,仔细打量,左拔拔右拔拔,寻找最佳的突破口;还有的寻找伙伴一起来拔……尽管我们用尽浑身力气,但是生姜却故意和我们作对似的,牢牢地扎在泥里不肯露一点儿头。正当我们气馁时,爷爷过来告诉我们拔生姜的正确方法,首先要用铁锹把生姜周围的土松一松,然后握住生姜杆子的下端左右摇晃,一棵生姜就轻松地拔出来了。按照爷爷说的方法,我们拔出很多的生姜,堆在一起就像一座姜山。此时,我们已经满头大汗、满身泥土,但一个个笑得特别开心。

市露采小学校园小记者 张若熙

指导教师 徐静

体验白姜文化

你们知道铜陵白姜吗?铜陵白姜属姜目姜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铜陵八宝之一,因姜嫩皮白得名,有“中华白姜”之美称。

今天,我们小记者就要去姜田一探究竟。我们沿着弯曲的小路来到了姜田。姜农佘伯伯告诉我们,白姜要经过5至6次培土,而且白姜非常娇嫩,怕积水、怕干旱,也怕高温烈日,必须做好防涝、防晒准备,所以要挖好三沟、搭好大棚遮阳,才能保证白姜的质量。接着,我们体验拔生姜。按照佘伯伯讲解的方法,我们将铁锹斜插到姜芦下,用脚使劲踩,将生姜四周的土挖松,再抓住姜芦使劲向外拔,完整的生姜就被拔了出来。姜芦是翠绿色的,中间是一根较粗的主枝,细长的叶子长在两边,叶子像竹叶,整体就像一幅完整的鱼刺,最底部的就是生姜,像硕大的手掌。刚拔出来的生姜有股辛辣的香味溢出。我抖掉生姜上的泥土,果然姜皮白白的,不愧是白姜。我用手掂了掂,还真沉呢。我们折去姜芦,一直折到红色的部分,下面是可以吃的。

我们还观看了怎样腌制生姜。腌制生姜前先要刮去姜皮,刮好的生姜浸泡在水里,接着切片、晾晒,去掉多余的水分,最后才是腌制,过程中需要加米醋、白糖、盐,糖醋姜便做好了,密封后腌制一个星期就可以食用了。酱生姜另加酱油即可。

活动结束后,我们每人收到一份小礼品,两罐不同口味的生姜,我们急不可待想尝一口。

市露采小学校园小记者 罗熙辰

指导教师 代利珍

挖生姜

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出名。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义安区天门镇体验挖生姜。

尽管午后天气有些闷热,但不减我们挖生姜的兴致。穿过一条田间小路,我们踏进了生姜种植园,一股特有的生姜香气扑鼻而来,我们一个个兴奋不已,跃跃欲试比拼挖生姜。老师刚讲完挖生姜的技巧,我就迫不及待握住铁锨,找到一株茂盛的姜芦,在姜农佘伯伯的帮助下,一铁锨插了下去。原本以为会一举成功,没有想到,由于力气不够,只铲起了一些土,生姜仍顽强地长在那里。于是,我再次将铁锨插入土中,用脚在铁锨边上使劲踩了踩,让铁锨深入到土里。随着铁锨被抬起,我看见了一串红色物体,一旁的同学大呼道:“生姜,是生姜!”同学们纷纷围了过来,欲睹刚出土的生姜芳容。我急忙把生姜拔了出来,高高地举在手上,引来大家一片称赞声,那种激动可想而知。

抱着自己的“战利品”,我来到树下阴凉处,看着同学们继续在挖生姜,心中不免窃喜。看看自己挖的生姜,好似宝宝的小手掌,嫩嫩的,还散发着香气,真是可爱极了。

称量生姜时,我挖的这株生姜竟有2斤多重,大家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回程中,我将生姜紧紧抱在怀里,心里别提有多开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心里还是美美的。

市露采小学校园小记者 胡方宸禹

指导教师 代利珍

本版照片均由冉晓晨摄

新闻推荐

新品马铃薯 村民“致富薯”

■方盼亮程翠霞“这是秋季马铃薯,现在种下去,大概100天以后就可以上市。”10月1日,在义安区西联镇钱湾村的一栋果蔬大棚里,钱...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