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阵以待迎汛期 未雨绸缪保安全

铜陵日报 2021-06-01 11:32 大字

■ 本报记者 方盼亮

随着汛期到来,防汛备汛进入关键时期。目前,铜陵市各地全面加强隐患排查,加快水毁修复,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严阵以待确保安全度汛。

“今年4月份就完成了金城圩水毁工程项目建设,对于今年安全度汛,我们很有信心。”5月26日,站在黄浒河畔,义安区钟鸣镇农综站站长查建龙指着脚下的金城圩大堤介绍说,去年7月6日,金城圩大堤漫破,造成1200亩水田和水面被淹,给全镇造成不小的损失。去年12月,金城圩水毁修复工程正式开工,用时4个多月完成堵口复堤、1200米堤防加固及金城圩泵站技改修复。查建龙介绍说,为全力做好今年防汛备汛工作,该镇结合当地水系分布,下设四个指挥分所和四个组室,组织两支共80人的抗洪抢险应急队伍,并储备石块2000吨、毛竹2000根、木材100立方米、编织袋20000条等各种防汛物资,随时准备迎战汛情。

5月27日上午,记者在枞阳县城看到,即将改造完成的防洪墙已屹立在长河河畔。作为枞阳县城老城区及西部城区重要防洪屏障,这座防洪墙在去年汛期承受了巨大压力。“去年汛期,防洪墙外的长河水位最高达17.49米,超过2016年最高水位0.26米,超保证水位0.64米,墙体出现了渗漏等多种险情。”枞阳县城区防洪墙(堤)加固改造工程项目执行经理赛春宇介绍说,该工程于去年11月底开始主体施工,主要建设内容为防洪墙(堤)加固改造工程、杨湾圩堤防加固工程和防洪安保幕旗山站排涝沟(向阳河)工程等。目前,防洪墙(堤)加固改造工程已经具备挡水条件。

据枞阳县防办副主任陆忠介绍,枞阳县城区防洪墙始建于1986年,采用的是浆砌石结构,在2010年进行过一次维修加固,墙顶高17.85米、总宽1.55米,防洪标准只能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到20年一遇。通过加固改造,城区防御长河洪水标准达到50年一遇。

“目前,铜陵市长江干流水位已全面超设防水位,并将持续上涨。”5月27日下午,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朱立煌一边关注大屏幕上的水情监视图,一边向记者介绍,为保障安全度汛,铜陵市已早早建立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技术专家库,充实技术人员力量,全面排查堤防、水库、泵站、分洪河道等工程现状和运用条件以及水毁修复工程、在建水利工程等可能存在的度汛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目前,发现的41处险工隐患均当即交办,并全面完成331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任务,5条中小河流治理、12座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等已全部具备防洪排涝条件。

“针对当前汛情,我们将继续加强雨水情监测和滚动预报,强化会商研判,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切实做好巡查防守,落实各项排涝措施,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朱立煌说。

新闻推荐

义安区加速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本报讯(记者陈震)近日,义安区印发2021年该区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今年,该区将全面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设施免费开放工...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