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联玉楼山与赵氏宗祠
□詹敬鹏
在铜陵义安区东联镇境内,有一座玉楼山,山不高(海拔38米),不远处有座近千年历史的徽派建筑风格的赵氏宗祠,宗祠内有个赵氏戏楼,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日,笔者来到东联镇玉楼山下,遇见了合兴村老年人协会会长、77岁的赵奎进老人(系赵氏108世)。在赵奎进老人的引领下,我们驱车来到水浒村义兴小圩内的赵氏宗祠。
伫足在赵氏宗祠的广场上,注视着这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又经过现代人修缮的赵氏宗祠,让我看到了传统村落的魅力,就是在现代经济发达的今天,这种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尤其珍贵,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最根本之源泉。此时,我突然发现赵氏宗祠石阶左侧放着一块牌匾,走近一看,这块牌匾是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上方是“中国传统村落”标识,标识下方是中国传统村落和东联赵氏戏楼,“楼”字旁刻印“二维码”,落款时间是2020年8月。各种牌匾我见到很多,像中国传统村落刻印“二维码”的牌匾还是第一次,足见国家对抢救和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视程度。于是,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立即显示出赵氏戏楼简介:“水浒村赵氏戏楼村形成年代:元代以前;主要民族:汉族;地形地貌:丘陵。赵氏戏楼坐落在铜陵县东联乡水浒村小圩水浒村境内,顺安河古道东岸,玉楼山西侧,南朝矶头、叶山诸峰、北望浩荡的长江。坐北朝南,是锦绣田园,前门有广阔的广场,西侧有三十余亩面积河池,环境幽雅,风景如画。紧临水浒庙、大墩赵和上头墩三个自然村共135户、520人,全都以赵姓为主,全村赵姓按户计算70%以上,该自然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赵氏戏楼主体建筑为一幢三进两层一合院,一中厅组成。即前是戏楼,四合院、中大厅,后为祖牌位楼,中有大井。村落形成原因为南宋始迁。”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冯骥才先生的一段精辟论述:“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一个文化容器,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是的,在古代社会里,一个家族的兴旺,宗祠往往代表着这一家族的经济实力、审美趣味乃至独特的人文内核。接着,赵奎进老人向笔者讲述了玉楼山与赵氏宗祠的故事。大约在公元1000年前,宋太祖赵匡胤长子德昭的次子惟安,字自然(69世),因宫廷之事,虑有贻患,就携其家属逃离卞梁京都(河南省开封市),越过淮河、长江来到繁昌、铜陵等地,当行走到东联境内时,看见此地有一座并不高的玉楼山,却是风景秀丽,山水相依,就定居在玉楼山的东南处,从此开荒创业,百事不祧,泯然于民间。据《赵氏宗谱》记载,惟安公生于北宋建隆三年,即公元962年正月15日,卒于1009年2月15日;其妻王氏生于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8月15日,卒于1003年10月 13日。惟安夫妇合葬于玉楼山山腰间的东南向。赵奎进老人介绍说,在2010年十修《宗谱》期间,东联水浒村赵氏后人将其墓进行了修缮,每年的清明、冬至,都有惟安公后裔前来扫墓祭祀。
自惟安夫妇合葬于玉楼山之后,惟安公后裔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即公元1180年前后,在水浒村义兴小圩内兴建了这座建筑面积为980平方米的赵氏宗祠,历经宋、元、明、清朝代,至今已有840年。赵氏宗祠建成后,曾迭遭水患和兵乱,屡损屡建。在清代道光十四年续修此宗祠,道光二十九年又遭水灾又续建,清同治十三年再次遭受大水,祖牌楼被洪水冲倒飘流,后又重建。赵奎进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水浒村赵氏宗祠历经风雨沧桑,为了保护好赵氏宗祠这一文明的“活化石”,在水浒村赵氏族长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出钱出力,在很远的老山区和荻港等地购买优质木料和石料,采取人工抬运和水上船运的办法,齐心合力,终于在1921年全部修缮建成,至今已百年。
众所周知,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传统村落认识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谓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为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或传统风貌的村落。显然,这座赵氏宗祠能幸存800多年,风范依旧,古韵犹存,是赵氏家族在铜陵延续至今的历史见证。同时又完全得益于国家出台抢救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决策。2014年,赵氏宗祠以“赵氏戏楼”申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功后,2016年获国家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的支持,在修缮完成赵氏宗祠内的赵氏戏楼主体工程之后,水浒村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相关要求,又将赵氏宗祠前后和附近水面、民宅打造一新,修通了道路,兴建了水中曲桥、亭阁等。应该说,东联镇水浒村赵氏宗祠是铜陵义安区保存至今的唯一的一座宋代宗祠,不仅见证了铜陵农耕文化千百年来的变迁与发展,而且传承了赵氏家族的历史文化。
一个传统村落,就是一部传统历史文化。在回城的路上我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幸运保存至今的传统村落和宗祠,应成为一个地方的旅游名片,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铜陵义安区3个中国传统村落,分别是钟鸣的龙潭肖、天门的江村和东联赵氏戏楼,每个传统村落都蕴藏着自己特有的农耕文化,记载着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人文环境背景。通过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宣传,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深深懂得,传统村落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遗产,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就是培养我们现代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实现文化强国。
无疑,保护好宣传好传统村落任重道远,发挥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遗产为子孙后代服务,更是任重而道远。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万伦陈震)近日,义安区成立区级“四送一服”工作组和服务企业小分队,常态化赴各乡镇(办事处)、园区开展“四送一服”工作...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